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篇
农学   24篇
  16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12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滨海盐碱地“上农下渔”改良模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过连续3年改良,滨海盐碱地“上农下渔”改良模式能显著降低台田土壤的总盐量,同时能提高土壤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等养分的含量;其次,“上农下渔”改良模式也对土壤的养分垂直变化的规律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2.
本试验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以菌菇渣和番茄秸秆混合比例为主处理,分别为3:7(S2)、2:3(S2)和1:1(S3)(总量为30 t/hm2),腐熟剂添加量为副处理,分别为75 kg/hm2(A1)、105 kg/hm2(A2)、135 kg/hm2(A3),以不施肥(CK)及施常规化肥(CF)为对照,对当季作物种植后不...  相似文献   
73.
在前期研究中发现秸秆还田配施适量氮肥(180 kg·hm-2)模式可以显著提高玉米产量,然而在此模式下玉米产量提高的生理基础,尤其是光合性能方面还鲜有报道。基于11 a肥料定位试验,测定在玉米秸秆还田(SR)和不还田(NSR)条件下5种氮肥处理如N0(0)、N1(90 kg·hm-2)、 N2(180 kg·hm-2)、N3(270 kg·hm-2)和N4(360 kg·hm-2)的玉米产量、SPAD值、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CO2的导度及对水的导度等指标。结果表明:与NSR-N0相比,SR-N2处理对玉米产量和光合性能均有显著影响。SR-N2处理时的玉米产量比SR-N0和NSR-N0分别提高48.5%和71.1%。SR-N4处理时的叶绿素含量比SR-N0和NSR-N0分别提高10%和16.7%。SR-N2处理下的蒸腾速率和净光合速率分别比NSR-N0处理下提高42.2%和21.3%。SR-N2处理下的胞间CO  相似文献   
74.
导读:冬小麦-夏玉米周年水肥高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5.
为进一步探索适宜黄淮海区域砂姜黑土小麦玉米轮作区玉米高效、可持续生产适宜机械耕作措施,自2010年开展定位机械耕作试验,在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分别设置7个冬小麦-夏玉米年内轮耕处理:旋耕-免耕(对照)、免耕-免耕、深松-免耕、深耕-免耕、旋耕-隔年旋耕、深松-隔年深松、深耕-隔年深耕,于2012,2013年分别取样对夏玉米氮素积累、转运和干物质积累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玉米成熟期地上部氮素积累量2年均为旋耕-隔年旋耕处理值最高,分别比对照(旋耕-免耕)增加14. 57%(2012年)和30. 95%(2013年),且差异显著,其他处理与对照间差异均不显著。灌浆期地上部氮素积累量连续2年均为对照、免耕-免耕和深耕-免耕处理较低,灌浆期间地上部氮素积累量连续2年均为对照、免耕-免耕和深耕-免耕处理较低,地上部干物重2年均为对照最低,显著低于深松-免耕、旋耕-隔年旋耕(2012年)和深松-隔年深松(2013年)处理。各处理籽粒产量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但2012年深松-免耕处理产量最高,显著高于深耕-免耕和深耕-隔年深耕处理。因此,建议黄淮海区域砂姜黑土农田小麦季和玉米季以旋耕和深松为主进行周年内或年际间轮耕,促进玉米植株氮素积累尤其是灌浆期间,促进干物质生产。  相似文献   
76.
长期定位施肥对非石灰性潮土钾素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12  
利用22年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研究施肥对土壤钾素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1978年到2000年,土壤钾素收支平衡的状况为:氮钾肥处理钾盈余57.72kg/hm2,氮磷钾肥处理钾亏缺192.90kg/hm2。以氮钾肥处理提高土壤中水溶性钾、非特殊吸附钾、特殊吸附钾、矿物钾最多,依次分别比对照提高5.49倍、1.13倍、2.47倍和1.11倍。氮磷钾肥和氮钾肥处理在土壤中积累各形态钾总量分别占施钾量的19.18%、20.01%。氮钾处理和氮磷钾处理土壤速效钾和土壤缓效钾含量高,在土壤剖面中分布以0—20cm含量高,20cm以下逐层降低。用X-射线衍射测定长期施钾和不施钾的土壤粘土矿物组成为:氮磷钾处理土壤粘土矿物中蒙脱石峰值高;而氮磷处理土壤粘土矿物中蛭石峰值高。  相似文献   
77.
目前对玉米的综合评价有许多不同的方法,而对品种综合评价最常用的指标是进行稳定性及丰产性分析.但对上述指标没有进行量化.更没有将丰产性和稳产性统一的综合量化分析.使国家区域试验筛选品种时没有一个量化的可靠的评价依据,一定程度上影响区域试验的公平性.本文对综合量化评价系统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8.
以黄瓜为试材,通过不同施肥试验研究了常规施肥(CK)、硝态氮肥(NN)及其减量硝态氮肥20%(N-N)、脲态氮肥(UN)、粒状有机肥(MN)对黄瓜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种类对黄瓜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不同。MN处理黄瓜产量比CK提高了2.8%,且黄瓜果实中有机酸、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最高,较CK分别提高了6.82%、19.05%和25.14%,说明MN处理在改善黄瓜果实品质和提高产量效果明显。表明该试验条件下施用与化肥等量氮的有机肥可明显提高番茄产量和改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79.
试验通过控制盐碱地日光温室番茄栽培过程中有机肥和化肥的施用量,研究不同的施肥水平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以每hm2施腐熟鸡粪75000kg,三元复合肥750kg,尿素750kg的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最明显,可明显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使其含盐量从0.22%降到0.17%.  相似文献   
80.
为了解决盐碱地单一改良方式见效慢、存在潜在污染、经济效益低等问题,本研究采用综合治理措施,即将制备的有机酸土壤调理剂和保水剂联合使用开展大田试验,监测小麦生长过程中土壤盐分、有机质含量变化,测定肥料利用率和小麦产量,以此来综合评价保水剂及有机酸土壤调理剂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保水剂和有机酸土壤调理剂联合施用(试验组B)效果最好,与空白组相比,轻度、中度盐碱土的含盐率分别减低19. 9%和42. 0%,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23. 4%和29. 2%,小麦分别增产9. 17%和15. 73%;其肥料利用率也最高,比空白组高12. 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