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24篇
园艺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正>蛋鸡标准化生产就是在蛋鸡规模养殖场场址布局、圈舍建设、生产设施配备、良种选择、投入品使用、卫生防疫、粪污处理等方面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规定,并按程序组织生产的过程。主要通过实现蛋鸡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监管常态化,达到蛋鸡产品的安全。今年,响水县蛋鸡良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三种材质的同档次拖网渔船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调查、从维修费、折旧费、燃油、冰、捕捞产量和产值、节能诸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玻璃钢拖网渔船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优于同类型钢质或木质拖网渔船。因此、大力推广玻璃钢渔船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在节能方面、钢质、木质拖网渔船与其是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13.
一、发病情况2001年10月18日,灌南县三口乡,一养殖户购入白羽肉鸡600只,采用自配料,塑料暖棚饲养。开始生长发育良好,28日龄时小鸡突然发病,主要以运动障碍、小脑针尖样出血和水肿为特征,其中以生长速度快、个体大的鸡只症状尤为明显。曾先后用倍量的骨粉,CaHPO4,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蓝宝多维等治疗10天,未见明显疗效,全群发病510只左右,发病率85%,死亡11只,死亡率1.8%。二、临床症状病鸡消瘦,双脚偏向一侧,萎缩,行走蹒跚,运动失调,突然倒地,痉挛、抽搐,头颈扭曲,少数…  相似文献   
14.
不同地区的农村土地所面临的大环境是有差别的,所以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区特点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是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目的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对黑龙江省农村土地流转方式现状及各种方式的适用范围进行分析,认为黑龙江省应充分利用其地形优势和国有农场先进的技术、设备和规模经营管理经验优势,在原有农村土地流转方式择优适用的基础上,以国有农场作为流入主体,推动农村土地整体进行流转,从而加速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一些地方土鸡以围林野养为主,以五谷杂食和田间地头草虫为食.生产的鸡肉野味十足、营养丰富、安全无公害。其综合配套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中国对虾血细胞凝集素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的血细胞凝集素部分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虾的血淋巴中存在可凝集多种脊椎动物血细胞的因子—血细胞凝集素,凝集活力的大小同中国对虾的健康状况有密切关系,发病对虾体内的凝集素活力明显下降。该凝集素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100℃处理20min仍具活性;并且具有广泛的pH作用范围,可在pH3~11产生凝集作用;适当增加盐度(18~36)可以提高该凝集素的凝集活性;其活性还会被EDTA强烈抑制;但对Ca2 、Mg2 、Mn2 等离子和多种糖类不敏感。在中国对虾血细胞的细胞膜上未发现有凝集鸡红细胞的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欧洲和北美已多次发生由利斯特氏菌引起爆发性传染病,该菌现已列为食品检查标准中的一种重要病原菌,它多由环境污染引起,具有抗热性和耐冷性,煮沸,冷藏仍能存活,介绍了它的生态环境,传播规律,鉴别方法和预防措施,认为煮沸-冷冻-融化过程为利斯特氏菌的致死过程。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消费需求增长,人们对肉、蛋的品质、口味、营养成分及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林禽立体种养模式生产的草鸡,以五谷杂粮和田间地头草、虫为食,生产的鸡肉野味十足、营养丰富和安全无公害,备受消费者青睐,市场前景看好,已成为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的“热点”和“亮点”。  相似文献   
19.
1 草鸡品种选择。培育和发展适应性、抗病力、觅食能力强,耐粗放管理,生产性能优良的地方草鸡(土鸡)品种,如:苏北草鸡、仙居鸡、三黄草鸡、固始鸡等。  相似文献   
20.
新生仔猪低血糖症在农村散养猪中时有发生,但因畜主对本症不甚了解,经验不足,不能及时治疗,常造成仔猪死亡,给养猪户带来很大损失。该病主要发生于1周龄内仔猪,2~3日龄仔猪发病率最高,发病率可达30%~70%,甚至100%,死亡率高达50%~100%。笔者曾诊治5窝计68头患病仔猪,均获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