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32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0篇
  1篇
综合类   94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01.
农谚有"大豆收高,麦收齐,地瓜收多露地皮"之说.可见大豆欲高产,增高很关键.我国农民大豆育种家,山东省梁山县科农所的张文进,经十年育得一株高可达2米以上,0.067公顷可过千斤的亨特01大豆.2000年秋,山东省农科院育种专家吕山涌等认真考察后,惊喜指出:该豆打破了我国大豆0.067公顷在300公斤左右徘徊的局面,是大豆育种史上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202.
防治小麦蚜虫的低毒低残留农药的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蚜虫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方面,对阿维菌素、吡虫啉和氧化乐果防治小麦蚜虫进行了药剂筛选.结果表明,无论从防治效果还是无公害角度,低毒、低残留农药阿维菌素和吡虫啉均可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氧化乐果防治小麦蚜虫.吡虫啉价格便宜,农民易于接受,是防治小麦等粮食作物害虫的理想推广药剂.吡虫啉较阿维菌素和氧化乐果药效释放缓慢,防治小麦蚜虫时,要适当提早用药时间.  相似文献   
203.
在当前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的背景下研究耕地经营规模对化肥减施的影响,对实现我国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江西省8县(市)769份水稻种植农户为研究对象,利用引入工具变量的两阶段最小二乘法(IV-2SLS)探讨耕地经营规模与化肥减施效应之间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耕地经营规模对化肥施用强度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两者呈“U”型关系,适度规模为4.60 hm2,即化肥施用强度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首先下降,达到适度规模后发生增长。耕地流入和耕地质量在经营规模对化肥减施效应中都产生了显著的增强性调节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新、老一代农户的耕地经营规模对化肥减施效应都产生了显著影响;丘陵山区的耕地经营规模对化肥减施效应产生了显著影响,平原地区不显著;二兼户的耕地经营规模对化肥减施效应产生了显著影响,一兼户不显著。因此,政府应进一步积极推动耕地适度流转。改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耕地质量和规模化经营水平。同时对不同类型的农户和不同自然条件的地区,采取有差别的耕地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04.
<正>1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1.1品种选择在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种植中,要选择适合机械化作业的水稻品种。在选择水稻品种时,要根据种植地区生产条件和水稻种植前的作物,选择种子发芽率高、生长期适中、稻穗中等、植株高度合适、分蘖能力强、抗倒伏能力强和落粒性适中的高产优质杂交品种。水稻的倒伏除了影响作物产量,还会使机收困难;在使用机械收割时,易落粒的品种在机械作业时,会增加机收损失率,导致水稻丰产不丰收;  相似文献   
205.
报道了四川省兰科(Orchidaceae)植物一新记录种,即齿突羊耳蒜(Liparis rostrata);同时提供了这一新记录种的形态描述、彩色图版以及地理分布,凭证标本存放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植物标本馆(HIB);该发现进一步丰富了四川省植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6.
为探讨采精频率对种公猪精液品质造成的影响,本试验采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仪检测了四川某种猪繁育场的10头长白种公猪在不同采精频率下(1、2、3、4、5次/周)的精液,分别其对精子活力、密度、精液量、精子结构变化和精子运动性能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精频率为3次/周时,精子密度最高,与采精频率为4次/周的精子密度差异不显著(P> 0.05),与采精频率为1、2和5次/周时的差异显著(P> 0.05);采精频率为3次/周时精子活力和活率最高,与采精频率为5次/周时的活力与活率差异显著(P> 0.05);精子总数在采精频率为3次/周时最多,精液量未呈现出规律性变化,但在采精频率为1次/周时最多,与采精频率为5次/周时的差异显著(P> 0.05)。综上所述,采精频率为3次/周时精液品质最佳;采精频率为4次/周和2次/周时精液品质次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