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2篇
  3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根据植株形态的分形特征及其自相似性,阐述了应用分形L-系统理论模拟植株形态的方法,从而为植株形态的三维计算机模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2.
通过土培盆栽试验、砂培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相结合,研究苎麻钾营养诊断问题。描述了苎麻的缺钾症状,分析了钾对苎麻纤维产量的影响以及施钾对苎麻各器官含钾量的影响程度,认为以老叶含钾量作为诊断钾营养丰缺的指标较好,其临界浓度为1.0~2.0%。  相似文献   
43.
化肥氮的残留及其分布对后季作物氮素供给和氮素损失均有重要影响。通过在田间试验中设置15N标记微区,在相同施氮量(150 kg/hm2)条件下,明确低有机质、中有机质和高有机质红壤性稻田化肥氮的残留量及其在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中的分布。结果表明:与低有机质土壤相比,中有机质和高有机质土壤大团聚体(0.25~  相似文献   
44.
为把握农户分化对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纳的影响规律,基于江西省554户农户调查数据,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为例,运用Ordered-Probit模型,实证分析农户分化对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户分化对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纳行为具有显著影响,随家庭非农收入比重的增加而降低农户对环境友好型技术的采纳。2)分化后形成的不同类型农户,其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其中农户的年龄、学习技术的经济能力的影响并不因农户分化而发生变化,年龄越大、经济能力越弱,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纳行为越低;农户受教育程度、劳动力非农比例、地块分散程度、测土服务、面源污染认知的影响,表现出随家庭非农收入比重增加而减弱的趋势;技术应用效果评价、技术理解力和技术可获性等与技术本身密切相关的因素,表现出随家庭非农收入比重增加而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45.
为建立水稻根系的模拟,对水稻根系形态建成参数与产量形成及地上部器官建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齐穗期的上位根干重密度和上位根长密度与每蔸穗数、每蔸有效穗数及籽粒产量之间关系密切,根系参数与地上部叶干重、叶面积指数呈正相关,并建立了上位根重密度及根长密度与产量之间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46.
为建立水稻根系的模拟,对水稻根系形态建成参数与产量形成及地上部器官建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齐穗期的上位根干重密度和上位根长密度与每蔸穗数、每蔸有效穗数及籽粒产量之间关系密切,根系参数与地上部叶干重、叶面积指数呈正相关,并建立了上位根重密度及根长密度与产量之间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47.
针对赣江上游生态系统特征,运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模型,构建赣江上游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以县为评价单元对2005年赣江上游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赣江上游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状态总体上比较好,属于健康二级区,在16个县(市、区)中,除赣州市中心城区所在的章贡区,属于相对极差的健康五级区外,其它县(市、区)的生态系统健康水平差别并不大,崇义、安远、石城等11个县(市、区)处于健康二级区,占绝大部分比例,兴国、赣县、于都、南康等4个县(市、区)处于健康三级区。研究还根据各县(市、区)制约生态系统健康最主要的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健康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8.
水稻形态的分形特征及其可视化模拟研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在试验观察的基础上 ,分析了水稻根系、穗、茎叶的分形特征 ,根据水稻的分形特征及L -系统的生成规则 ,建立了水稻根系、穗、茎叶等形态的模拟模型 ,通过模拟 ,实现了水稻形态的计算机三维重建。  相似文献   
49.
作物模拟与QTL定位的互补作用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物模型正日益用于设计不同环境中的理想株型育种。DNA分子标记可把复杂的数量性状分解成若干个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的效应,并将QTL转入到栽培品系中去。作物模拟与QTL定位相结合,QTL将去除若干所测定模型输入参数的随机误差。这种基于QTL效应的作物模型,将弥补常规模型忽视其输入性状遗传效应的缺点,并能更准确地预测遗传群体中各个体间的产量差异。另一方面,作物模型能成为解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有力工具,也将弥补QTL定位不能将一个环境条件试验分析结果外推到另一环境条件。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一个将标记辅助育种与以模型为基础的理想株型育种的综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