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农学   11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41.
为研究信息素前体基因ppgA在冠突曲霉(Aspergillus cristatus)有性产孢中的功能,本研究利用同源重组原理对冠突曲霉高效基因敲除菌株AKu70中ppgA基因进行敲除.形态学观察发现,在MYA培养基中,ppgA基因敲除株前期生长较△Ku70菌株快.培养6d后,敲除株形成较厚的菌落,浅黄色.此外,敲除株菌落中产生褐色色素的时间较晚,且明显减少.在1 mol/L NaCl条件下,敲除株仅菌落中央形成稀疏成熟闭囊壳,闭囊壳数量减少约15倍,子囊孢子成熟期延长;敲除株菌落边缘闭囊壳不成熟,无子囊孢子产生.在3 mol/L NaC1条件下,敲除株菌落白色,生长缓慢.这些结果表明,ppgA基因在冠突曲霉的有性产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该研究为进一步探讨冠突曲霉有性产孢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简称HPLC)同时测定不同来源的苦荞粉中芸香苷、槲皮素和山奈酚3种成分含量,并比较其差异。应用Agilent ZORBAX Extend-C18(5μm,4.6 mm×250 mm)柱,流动相为甲醇-0.1%乙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65 nm,流速为1.0 m L/min,柱温为35℃,进样量为20μL。结果表明,在不同来源的苦荞粉中,3种黄酮类成分含量差异较大。以苦荞芽苗菜制作的苦荞粉,芸香苷、槲皮素的含量明显高于以荞麦叶、籽粒制作的苦荞粉,而山奈酚含量则以籽粒粉中的最高。由结果可知,高效液相色谱法由于可节约时间和成本,且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苦荞粉的质量控制;用芽苗菜制作的苦荞粉中芸香苷含量最高,更适宜用来开发以苦荞粉为基础的各类食品。  相似文献   
43.
为给白芨种质遗传多样性评价、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遗传改良研究提供基础,建立适于白芨SRAP-PCR扩增的反应体系,利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对白芨SRAP-PCR反应体系中的各影响因子进行探索.结果表明:Mg2+浓度为影响白芨SRAP-PCR反应的关键因素;在优化的20μLSRAP-PCR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最适含量为10×Buffer 2.0 μL,Mg2+2.5 mmol/L,dNTPs 0.5 mmol/L,引物0.2μmol/L,Taq酶1.0U,模板DNA 2.0 ng/μL.利用SRAP反应体系,从72对SRA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条带清晰、扩增稳定、多态性好的引物15对.  相似文献   
44.
为获得去除铅、锌污染的高效菌株,采用浓度梯度筛选法,从受铅锌冶炼污染土壤中分离筛选耐铅锌离子微生物,并研究其对Pb2+和Zn2+离子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筛选的菌株(编号0a)在试验条件范围内吸附基本符合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行为,重金属离子浓度为300mg/L时0a菌对Zn2+、Pb2+离子最大吸附量分别达23.6mg/g和31.7mg/g;pH为3~6时对Zn2+、Pb2+的去除率较高,pH值为7.5时分别对Zn2+、Pb2+的吸附量最高,为30.96mg/g和23.5mg/g;吸附率与吸附时间符合吸附+细胞膜传输模型。初步鉴定该菌株为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  相似文献   
45.
veA基因是在丝状真菌中普遍存在的调控因子之一,在丝状真菌的生长、发育和代谢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参与丝状真菌生长、发育和次级代谢等重要的生命过程的调节。因此,对丝状真菌的有性发育过程及机理的研究,了解该基因在次级代谢中的调节作用,在防治真菌毒素污染的工作方面可发挥重要的作用。对veA基因的结构、表达以及发育过程和次级代谢过程的调控机制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6.
褐变一直困扰着马铃薯的加工开发利用,而多酚氧化酶是马铃薯酶促褐变的关键酶。为筛选安全无毒、处理简单的多酚氧化酶抑制剂,本研究以苦荞茎叶磷酸盐缓冲液提取物、乙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为褐变抑制剂,研究其对红宝石马铃薯多酚氧化酶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3种提取物对马铃薯多酚氧化酶均具有显著地抑制效果,使该酶活力下降50%所需的浓度(IC50)分别为0.21、0.28、0.41 mg/m L。磷酸盐提取物的作用效果最强,乙醇提取物的作用效果次之,水提取物的作用效果最弱,3种苦荞茎叶提取物对酶的抑制作用均为非竞争性可逆抑制,其抑制常数(KI=KIS)分别为0.21、0.33、0.56 mg/m L。对3种提取物中总黄酮、蛋白质含量进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磷酸盐提取物中不仅含有较高含量的黄酮类物质,同时蛋白质含量也较高,推测这可能是磷酸盐缓冲液提取物抑制效果最好的原因。研究结果可为探寻马铃薯多酚氧化酶新的天然抑制剂和马铃薯深加工过程中褐变的控制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7.
研究了拟布里特班克虫草——金龟子绿僵菌大孢变种原生质体的分离制备条件,以10~15mg/mL溶壁酶为酶液、0.7mol/L NaCl为渗压稳定剂,30℃处理1.5h是其原生质体最适合的分离条件。对原生质体释放和再生的形态学过程进行了观察和描述。  相似文献   
48.
为对竹黄及其他重要竹生真菌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和思路,介绍了竹生真菌的生活类型、分布情况、寄主专一性、组织特异性,并从分类、形态特征、寄主植物、生态及人工培养等方面介绍了竹黄,最后对竹黄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9.
脉冲电泳技术在真菌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脉冲电泳是一种可用于分离20Kb~10Mb大分子量DNA的新型凝胶电泳技术,已广泛用于多种酵母和丝状真菌的核型分析及核型多态性分析的研究。本文在介绍脉冲电泳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对它在真菌分类鉴定及遗传和分子研究方面的应用作了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50.
鱼腥草挥发油成分分析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都  刘嘉  刘辉  王辉  李俊  刘永翔 《保鲜与加工》2016,16(6):120-124
以鱼腥草挥发油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其成分和相对百分含量,并就鱼腥草挥发油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羟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的清除能力进行研究,同时与合成抗氧化剂没食子酸丙酯的抗氧化能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鱼腥草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萜类化合物、酯类化合物、烯烃、醇类化合物等;鱼腥草挥发油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随浓度的升高,其抗氧化能力逐渐增强,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但其抗氧化能力低于没食子酸丙酯溶液;同等浓度下,鱼腥草挥发油对3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由大到小为:DPPH··OHO_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