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20篇
综合类   115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富硒花生品种筛选及外源调控花生富硒生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不同花生品种的自然富硒能力及对外源硒的利用指数,然后通过施用外源硒,研究不同调控措施对花生籽粒硒含量及外源硒利用率的影响,为富硒花生生产提供技术参考。研究结果表明:自然条件下,12个花生品种春花生籽粒的硒含量在0.041~0.180 mg/kg,秋花生籽粒的硒含量在0.039~0.066 mg/kg,外源硒的利用指数为2.3~3.7。施用外源硒肥均能显著提高花生籽粒硒含量,含硒肥料基施、淋施和叶面喷施情况下,花生籽粒对外源硒的利用率分别为0.056%~0.064%、0.23%~0.25%和3.74%~4.99%。可见,不同花生品种间硒的富集能力和对外源硒利用能力均有差异,而叶面喷施的硒肥施用方式下花生对外源硒的利用率最高。  相似文献   
22.
浔郁平原不同作物的硒富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物中的硒含量是影响食物链硒水平的关键因素。以浔郁平原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项目中的农作物调查结果和多年定位试验结果为基础,探究不同作物对土壤硒的富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浔郁平原的覃塘、港南、桂平市和平南县等4个县(市、区)的水稻富硒率均高于86%。花生、黄豆、玉米和水稻的天然富硒率最高,富硒率依次为100%、100%、100%和89%。水稻根、茎、籽粒的生物富集系数依次下降,分别为0.663、0.130和0.108,水稻籽粒的生物富集系数远高于龙眼、荔枝和甘蔗。根系土与水稻籽粒硒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660,远高于龙眼和荔枝。港南区作物硒与土壤pH相关系数为0.342,在碱性土壤中甘蔗茎的硒含量(0.012 1 mg/kg)最高,在酸性土壤中水稻的硒含量(0.0653mg/kg)最高。本研究中,以种子为可食部分的作物其天然富硒率较高,土壤硒含量和土壤酸碱性对水稻籽粒硒含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基于多项式回归分析的摩尔多瓦葡萄富硒效应,为开展广西富硒土原位生产富硒葡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摩尔多瓦葡萄为试验材料,采用三元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以石灰石粉(x1)、AM菌剂(x2)、营养调节剂(x3)为因变量,以试验结果中葡萄硒含量为自变量(y),设11个处理(处理1~处理11),经回归分析明确试验因素对葡萄硒含量的影响,优选生产富硒摩尔多瓦葡萄的外源物质施用量.[结果]施用石灰石粉、AM菌剂和营养调节剂各处理(除处理1外)摩尔多瓦葡萄的硒含量比对照(CK)提高1.1~1.8倍,最高增幅达87.2%.多项式回归方程中单因素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当石灰石粉、AM菌剂和营养调节剂施用量分别为2400.00、69.00和39.98 kg/ha时,摩尔多瓦葡萄硒含量最高,为11.56μg/kg;互作效应分析结果显示,两两互作对摩尔多瓦葡萄硒含量的影响排序为x1x3>x1x2>x2x3.[结论]摩尔多瓦葡萄分别开沟施用石灰石粉、AM菌剂和营养调节剂2400.00、69.00和39.98 kg/ha,其果实硒含量达富硒水平.因此,施用石灰石粉、AM菌剂和营养调节剂等外源物质可作为生产富硒葡萄的新型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4.
为探索研究水稻水气平衡栽培的增产效果,2010年在广西桂林开展了水稻水气平衡栽培与常规栽培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栽培相比,水气平衡栽培水稻每穗总粒数与实粒数分别提高9.26%、13.29%,结实率提高了2.8个百分点,产量提高了15.21%,产量结构较好,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5.
以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方法,探讨施用不同复合肥对甘蔗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牛头牌复合肥甘蔗出苗好,生长快,蔗糖分含量高,每公斤养分产蔗茎分别比施进口复合肥和丰岭牌复合肥多82.9和113.8 kg,增幅分别达50.46%和85.31%;施用牛头牌复合肥对防治蔗地土壤酸化、改善土壤环境也有一定的作用。可见,生产同等甘蔗产量需投入牛头牌复合肥的量更少,其对土壤和水体环境污染更低,如能降低牛头牌复合肥的价格,则单位面积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会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26.
石山地区蔗地间套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充分利用石山地区有限的土地资源,提高作物光能利用效率,实现当地农田的高产高效,2009年初广西启动了三个千万亩增粮增收行动计划。南丹县在自治区农业科研单位的技术指导下,根据当地的实际开展了一系列的甘蔗间套种栽培技术研究,经过实践探索,摸出了一套石山地区蔗地间套作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这对缓解粮蔗的争地矛盾,实现粮蔗双丰收,促进石山地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7.
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自然资源,提高作物光能利用效率,实现蔗田高产高效,南丹县农业局在自治区农业科研单位的技术指导下,经过实践探索,摸出了一套在沙壤蔗地套种马铃薯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这对于改革耕作制度,缓解作物之间的争地矛盾,达到蔗粮双丰收,促进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8.
石山地区甘蔗间套种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利用广西有限的土地资源,提高作物光能利用效率,实现当地农田的高产高效,2009年初广西启动5个千万亩增粮增收行动计划。南丹县在自治区农业科研单位的技术指导下,根据当地的实际开展一系列的甘蔗间套种栽培技术研究,经过实践探索,摸索出一套石山地区蔗地问套作大豆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这对缓解作物争地矛盾,实现蔗豆双丰收,促进石山地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9.
本文对地处南方喀斯特山区的大化县县域耕地地力情况及耕地土壤资源主要养分状况进行分级评价,在通过分析该县县域耕地土壤主要障碍因素成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土壤改良措施,为当地提供土壤耕地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不同硒肥施用模式对马铃薯产量、富硒效果及品质的影响,为南方冬种马铃薯标准化富硒栽培技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大田试验,以雪川3号马铃薯种薯为研究对象,以6000 kg/ha普通有机肥配施1500 kg/ha复合肥作基肥为对照,设8个不同配比的富硒高钙型有机肥、复合肥和氨基酸螯合硒叶面肥处理组,成熟期测定不同处理的马铃薯产量、硒含量及品质性状指标,并进行成本和效益核算。【结果】施用富硒高钙型有机肥和氨基酸螯合硒叶面肥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块茎硒含量,且喷施氨基酸螯合硒叶面肥的富硒效果优于施用富硒高钙型有机肥,但马铃薯产量和块茎硒含量未与硒肥用量成正比,以6000 kg/ha富硒高钙型有机肥+1500 kg/ha复合肥+6000 mL/ha氨基酸螯合硒叶面肥配施处理的马铃薯总产量最高(41.08 t/ha),同时其块茎硒含量也相对较高。喷施硒肥对提高马铃薯块茎淀粉、蛋白质及维生素C含量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还原糖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块茎硒含量与蛋白质和维生素C含量及干物质量呈显著(P<0.05,下同)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与还原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对照相比,施用富硒高钙型有机肥和氨基酸螯合硒叶面肥处理均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并以6000 kg/ha富硒高钙型有机肥+1500 kg/ha复合肥+6000 mL/ha氨基酸螯合硒叶面肥配施处理的种植效益最高,达119052.0元/ha。【结论】施用富硒高钙型有机肥和氨基酸螯合硒叶面肥对提高马铃薯块茎硒含量及淀粉、蛋白质和维生素C含量等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以6000 kg/ha富硒高钙型有机肥+1500 kg/ha复合肥作底肥,膨大期喷施6000 mL/ha氨基酸螯合硒叶面肥的施肥方式相对较优,可兼顾马铃薯产量和品质,且符合广西地方富硒农产品硒含量分类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