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3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通过盆栽试验,设置完全隔根、部分隔根和不隔根3种处理,测定木薯与花生的地上部干质量,氮、磷、钾含量,根围土壤脲酶活性,酸性磷酸酶活性及土壤细菌与真菌总量,以完全隔根处理中的木薯和花生作为相应的单作,分析不隔根和部分隔根处理中的木薯、花生的偏土地当量比、侵占力、偏养分吸收当量比、养分竞争比率、实际产量损失、实际土壤酶活性损失以及实际土壤细菌总量与真菌总量损失的差异。结果表明:不隔根和部分隔根处理的木薯和花生偏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实际产量损失均大于0,不隔根处理的木薯偏土地当量比和实际产量损失均显著大于部分隔根处理的,而不隔根和部分隔根处理的花生偏土地当量比和实际产量损失无显著差异;不隔根与部分隔根处理的侵占力和养分竞争比率均大于0;木薯和花生的偏氮、磷、钾养分吸收当量比均大于1,不隔根处理中木薯偏磷吸收当量比和磷竞争比率均显著大于部分隔根处理的;不隔根和部分隔根处理的木薯与花生实际土壤脲酶活性损失与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损失均大于0,且不隔根处理的显著高于部分隔根处理的;不隔根和部分隔根处理的实际木薯土壤细菌和真菌总量损失均大于0,而实际花生土壤细菌和真菌总量损失均小于0,且不隔根处理的显著高于部分隔根处理的。说明木薯与花生的根系之间存在着促进型的互作效应,其根本原因是根围土壤的微生态环境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22.
近年来,江西省万载县农业发展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其中经营性农业社会化服务功不可没。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公共服务机构为主导、多元化和社会化的市场主体广泛参与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初显雏形;各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在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上与农民经营有机结合,创新出了很多有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本文,主要给读者介绍其中比较典型的四种模式。  相似文献   
23.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小麦历来是我省淮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60~70%,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35~50%,在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研究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探索高产规律,以实现高产、稳产、低成本,对促进全区粮食生产、推动商品粮基地的建设、改善人民生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1975年以来,我们连续进行了小麦高产栽培试验与调查研究,首先在亩产四、五百斤的水平上摸索稳产八百斤的技术措施,继而在八百斤的水平上探索亩产千斤的栽培措施及其规律.自1976至1980年的五年间,除1977年外,其它四年本所的高产试验田亩产都在800斤以上,其中1979年2.81亩实  相似文献   
24.
棉花是九江市的主要经济作物,常年种植面积5.7万hm2左右、总产皮棉6.75万t以上,分别约占全省总量的2/3和4/5。95%的棉田是棉花→油菜两熟,且基本上是油后棉。为了获得油棉两熟双丰收,在茬口时空处理上全面推广了棉花营养钵育苗与油菜常规育苗双移栽技术。然而,随着近年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多,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用工多、强度大与劳动力紧缺的矛盾日益凸现。为了解决这一矛盾,2005年本市在全省率先从江苏红太阳集团引进棉花“无土育苗、无钵移栽”新技术进行试验示范。1示范概况1.1地点与面积。示范分布在彭泽、湖口、永修、九江、都昌及所…  相似文献   
25.
<正> 选育与推广晚播早熟、产量高而稳定的小麦品种,是夺取全年粮食均衡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对沿河湾地及低洼易涝的地区更有重要意义.我省淮北地区小麦面积2000万亩左右,占全省麦田面积的三分之二,其中晚茬麦面积约占20%,即达400万亩左右,如遇旱涝灾害天气,晚麦面积更大.长期以来,晚麦产量低,收获迟,也不利于后茬及时整地播种,影响全年均衡增产.为适应生产上的需要,1981年我们从郑州741与杨麦2号的杂交后代中选育出宿育1号小麦新品种,在主要性状上  相似文献   
26.
大田玉米水分胁迫指数经验模型建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物水分胁迫指数(Crop water stress index,CWSI)经验模型的建立与气候和种植条件密切相关。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大田玉米为对象,研究了CWSI的最优经验模型。玉米在营养生长阶段(Vegetative stage,V期)、生殖期(Reproductive stage,R期)和成熟期(Maturation stage,M期)分别进行不同灌溉水平的处理,采用红外测温传感器采集玉米冠层温度。分别结合田间和实验地旁标准气象站空气温湿度数据建立了CWSI经验模型的无水分胁迫基线。基于2种无水分胁迫基线,分别利用饱和水汽压梯度获取的无蒸腾作用基线和5℃无蒸腾作用基线建立了4种CWSI经验模型,得出反映大田玉米水分胁迫状况的关系曲线,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实验地旁标准气象站空气温湿度数据建立的CWSI经验模型具有很大的波动性,并不能很好反映玉米的水分胁迫状况,其值常常超出正常范围(0~1)。而基于田间空气温湿度数据建立的CWSI经验模型则可以很好地监测内蒙古自治区大田玉米水分胁迫状况,M期3种不同水分处理100%、52%和28%具有较好的CWSI数值梯度,分别为0.03、0.14和0.32。相比于基于饱和水汽压梯度获取的无蒸腾作用基线,以5℃作为无蒸腾作用基线时得到的CWSI数值较小,可以较好地反映水分胁迫状况,对应上述M期3种不同水分处理CWSI值分别为0.02、0.10和0.22,具有较为合理的梯度。经过初步检验和分析,认为基于田间空气温湿度数据建立的CWSI经验模型较为合理,可以有效监测大田玉米水分胁迫状况。  相似文献   
27.
陇南山区几种常见原料栽培白灵菇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治  李富得  张晓勇 《食用菌》2003,25(4):23-23
白灵菇在陇南山区是一种刚栽培成功的新菇种。广大菇农跃跃欲试 ,但缺乏栽培技术 ,常见原料是否能够栽培无资料可参考 ,为此我们进行了几种原料栽培白灵菇试验 ,现报告如下 ,供大家参考。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菌株 白灵菇天山 1号 ,引自华中农大菌种中心。1 .2 培养料配方 ①棉子壳 30 % ,玉米芯 30 % ,麦草 2 0 % ,麸皮 1 0 % ,玉米粉 6 % ,石灰 2 % ,过磷酸钙、石膏各 1 %。②玉米芯 30 % ,红芪茎粉 30 % ,稻草粉 2 0 % ,麸皮 1 0 % ,玉米粉6 % ,石灰 2 % ,过磷酸钙、石膏各 1 %。③红芪茎粉 30 % ,橡籽壳 30 % ,豆秆粉 2 0 % ,麸皮…  相似文献   
28.
基于无人机可见光遥感的冬小麦株高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株高是作物生长过程中重要的生长指标。为探索快速准确获取作物株高的方法,利用无人机可见光图像采集系统,获取冬小麦拔节期至成熟期的高清数码图像,建立冬小麦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及成熟期的作物数字表面模型(digital surface models,DSM)及作物高度模型(crop height model,CHM),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冬小麦株高各生育时期CHM提取值与地面实测值极显著相关(P<0.01),误差为-0.10~0.09m,相对误差为17.64%~19.60%。株高预测值与实测值拟合性较高(R^2=0.82,RMSE=4.31cm)。这说明用无人机拍摄的高清数码影像可快速估算冬小麦的株高。  相似文献   
29.
<正>天水市作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遗存及文化遗存数量众多,目前还没有系统的对其进行梳理。随着城市化发展,需对其历史文脉进行梳理,项目全面梳理天水各历史时期的遗存,对数据整理方法进行改革。主要研究了先秦华夏文明历史文脉,秦汉至宋元的丝绸之路历史文脉,明清社会历史文脉,明国至现代历史文脉。为更好的宣传及建设天水市旅游文化大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0.
近几年鸡腿菇价格看好,菇农纷纷上马,但苦于缺乏棉子壳、木屑等原料。为此,我们就地取材,对麦草、稻草、玉米秆、玉米芯、红芪茎秆、橡籽壳几种原料进行了栽培鸡腿菇试验,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