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8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108篇
林业   138篇
农学   187篇
基础科学   179篇
  105篇
综合类   998篇
农作物   116篇
水产渔业   107篇
畜牧兽医   330篇
园艺   131篇
植物保护   36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128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158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188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01.
侧卷流燃烧系统(Lateral Swirl Combustion System,LSCS)和分卷流燃烧系统(Separated Swirl Combustion System,SSCS)均是利用特殊设计的燃烧室壁面导流结构来引导缸内喷雾形成卷流运动,达到改善油气混合质量的目的。两种燃烧系统在缸内的布油策略不同,为对比研究两种燃烧系统的性能,该研究利用模拟增压单缸柴油机进行了侧卷流燃烧系统和分卷流燃烧系统在不同负荷和过量空气系数下的燃烧性能试验;采用AVL Fire软件探究了两种燃烧系统改善油气混合过程的机理。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工况下,侧卷流燃烧系统的燃油消耗率和碳烟排放均低于分卷流燃烧系统;相比于分卷流燃烧系统,侧卷流燃烧系统在不同负荷下的燃油消耗率降低了2.4~7.8 g/(kW·h),碳烟排放降低了2.7~3.9 FSN(Filter Smoke Number,滤纸式烟度单位);在不同过量空气系数下的燃油消耗率降低了3.2~9.8 g/(kW·h),碳烟排放降低了2.3~3.8 FSN,燃油消耗率最大降幅为4.3%,碳烟排放最大降幅为87.0%。仿真结果表明:侧卷流燃烧系统中,油束在分流造型的导流作用下形成侧向卷流运动,相邻两束卷流在流出分流造型时产生壁射流干涉作用,进一步提高了燃烧室内的空气利用率;而分卷流燃烧系统在活塞下行时,油束触壁位置的改变导致了燃油聚集现象,不利于油气混合过程。相较于分卷流燃烧系统,侧卷流燃烧系统的空气卷吸量增加了9.3%,在当量比为2~4区间内的燃油质量比例较小,在当量比1~2区间内的燃油质量比例较大,表明侧卷流燃烧系统的油气混合均匀性较好。因此,侧卷流燃烧系统对油气混合过程的改善作用更为显著,明显提升了直喷式柴油机的燃烧性能,减少碳烟生成。研究结果可为直喷式柴油机燃烧室结构设计和优化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2.
为探明菠萝田间控水减肥效应及确定补充灌溉施肥水平,为粤西地区菠萝生产中节水节肥和提质增效提供依据。研究以金菠萝‘MD-2’为材料,设置无灌溉常规施肥(常规),2个补灌W1(-15~-35 kPa)和W2(-35~-55 kPa)与3个肥料F1(100%)、F2(75%)和F3(50%)梯度处理(F1W1、F2W1、F3W1、F1W2、F2W2、F3W2),以无灌溉无施肥作为对照(CK)。研究菠萝光合面积、光合效率、干物质积累、经济性状、灌溉水生产力及肥料偏生产力对不同处理的响应。结果表明,补充灌溉施肥能够显著提高菠萝株高、叶长、叶宽、叶片数和植株干物质含量。水肥限制下,叶片数和叶长的减少是单株叶面积下降的主要因素,而光合面积的减小是干物质量下降的主要因素,菠萝植株生长受限来自于肥料减施和因干旱而导致的肥料利用受限。雨季干旱胁迫解除后叶片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能够快速恢复,但营养生长期光合面积显著下降的不可逆转仍然导致果实干物质量和产量显著下降。补充灌溉施肥条件下肥料偏生产力表现为F3>F2>F1,而果实田间产量和田间糖锤度均表现为F32≈F1,因此确定F2是最佳施肥水平;在F2施肥水平下,水分生产力表现为W2>W1,但果实增产率和田间糖锤度在W1和W2之间差异不显著。因此,采用F2W2补充灌溉施肥方式可为菠萝生产中节水节肥和提质增效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03.
针对目前我国设施农业中环境因素检测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准确性差、成本高等问题,研制一种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的农情测控仪。介绍该测控仪的工作原理与软、硬件设计,检验其主要技术指标及系统运行可靠性。经验证,该测控仪结构简单,运行可靠,能满足测控精度要求,性价比较高,适宜在农业设施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4.
穴盘育苗播种机械及技术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蔬菜、瓜果及花卉生产向专业化、规模化转变,育苗产业化必将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穴盘育苗是主要的育苗方式,阐述国内外穴盘育苗播种装置及播种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我国穴盘育苗播种装置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预测其发展趋势,为后续高效、低成本穴缸育苗精量播种机械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5.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云计算技术也应运而生并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又驱使着云会计技术也日臻成熟.这一系列的变化给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云会计在成本、管理、维护、扩展与可靠性以及应用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优势.但是由于云会计的技术尚且不够成熟,因此云会计在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的运用中还会存在信息孤岛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6.
于欣洋  赵修华  祖元刚  刘洋 《安徽农业科学》2014,(9):2613-2614,2616
[目的]研究氟苯尼考PEG6000固体分散体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方法]建立大鼠血浆中氟苯尼考的HPLC检测方法.用灌喂药物水溶液的方法,通过高效液相分析技术对氟苯尼考PEG6000固体分散体的血药浓度进行测定,与氟苯尼考原粉进行对照.[结果]氟苯尼考PEG6000固体分散体在大鼠体内吸收及代谢良好,氟苯尼考固体分散体和氟苯尼考原药的最高血药浓度分别为13.44和3.88 μ.g/ml,提高了3.46倍;药-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氟苯尼考原粉AUC0-8h=20.12 25 μg/(ml·h)、氟苯尼考固体分散体AUC0-8h=23.22μg/(ml·h),氟苯尼考-PEG6000固体分散体口服生物利用度与氟苯尼考原粉相比提高了15.39%.[结论]氟苯尼考-PEG6000固体分散体能显著提高氟苯尼考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07.
刘洋  刘滨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4,(31):11021-11023,11140
利用吉林省20个国家基准气象站1965~2007年逐日地表温度以及气温的相关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吉林省43年来地表温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地表温度变化与气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965 ~2007年吉林省地表平均温度、地表最高、地表最低温度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增幅分别为0.62、0.50、0.85 ℃/10a,且地温的升温幅度高于相应气温的升温幅度;2000年以后地表平均温度与平均气温之间的变化存在明显的分化,这主要是由于地表最低温度的快速上升引起的;地表日较差与气温日较差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地表日较差的下降发生在2000年之后,气温日较差的下降发生在1985年之前.  相似文献   
108.
利用大光斑激光雷达估测小兴安岭平均树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通过获取覆盖中国黑龙江省小兴安岭的GLAS第三激光器Laser3I数据,并用IDL和MATLAB对GLAS波形数据进行处理来提取树高,利用小兴安岭二类调查数据做精度检验,得到精度为92.67%。结果显示:大光斑激光雷达能够高精度地提取树高,可为林业生产及时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9.
行距和播量对巴东红三叶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播种量和栽培行距对巴东红三叶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量和栽培行距对牧草产量、种子产量及株高等性状的作用显著,而不同组合间的交互作用差异并不显著。在一定范围内,牧草产量随播种量增加呈抛物线趋势,在播量0.9 g/m2时具有最大牧草产量;栽培行距越大,牧草产量越低。种子产量主要受栽培行距的影响,60 cm行距比40、20 cm具有更高的种子产量(P0.05),播种量低于0.9 g/m2时利于种子生产。所有处理中,以组合(播量0.9 g/m2,行距20 cm)牧草产最高,而以组合(播种量0.6 g/m2,行距60 cm)具有最高的种子产量。  相似文献   
110.
“粮食之母”、“超级食物”——藜麦“落户”青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藜麦(Chenopodium quinoa)为藜科(Chenopodiaceae)藜属(Chenopodium)的1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以其极高的营养价值和多种开发利用价值近年来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2014年,在青海西宁、乌兰、德令哈和格尔木市进行了适应性种植,长势良好,丰收在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