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试验结果表明 ,亚麻 (numusitatissimum L)枞形期能耐短期 - 1 0℃的低温 ,在南方冬季种植可安全越冬 ;亚麻南移冬种全生育期长达 1 5 0天以上 ,较东北地区延长约 70天 ,亚麻茎高、茎粗、茎重和花果重增长的高峰期集中于开花期  相似文献   
72.
以早熟直播棉品种JX0010为试验材料,采用木薯改良性淀粉、膨润土、硅藻土、凹凸棒土和育苗基质对棉花种子进行球化处理,以未球化处理的种子为对照,进行盆栽试验,探究球化育苗技术对棉花出苗及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球化处理后的棉花种子出苗率为95.83%~100.00%,出苗穴率为100.00%,出苗速率为33.33%~50.00%,出苗率、出苗穴率和出苗速率较对照分别提高16.67%~33.33%、8.33%~33.33%和16.66%~25.00%;球化处理后的棉花幼苗SPAD值为42.48,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球化处理棉苗的SOD活性、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根系脱氢酶活性、株高以及根、茎、叶的干质量和鲜质量等指标相较对照都有显著提高;种子球化处理棉花幼苗丙二醛的含量相较对照显著降低。综合分析,棉花种子球化处理能显著提高棉花的出苗率,改善棉苗生长素质。  相似文献   
73.
作物钾效率基因型差异及缺钾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耕地缺钾面积不断扩大和缺钾程度日益加重,筛选钾高效基因型品种,进行钾营养性状遗传改良现已提上日程。对不同作物基因型品种就钾吸收效率和利用效率的差异进行了分析,阐述了钾效率基因型具有的主要形态学和生理学特征,为筛选钾营养高效品种奠定了理论基础,并提出了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4.
密度与播种期对直播棉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索长江流域棉区棉花油后直播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了播种期和密度对直播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000~60000株/hm2密度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棉花株铃数和单铃重呈下降趋势,密度为50000株/hm2条件下的皮棉产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3种密度下的皮棉产量;比较不同播种期的皮棉产量,以早播处理(4月30日)为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播期下的皮棉产量。密度对上半部纤维长度、整齐度指数、马克隆值和伸长率均无显著影响;低密度下(30000株/hm^2)的断裂比强度显著低于其它3种密度处理;播种期最迟的棉株在上半部纤维长度、马克隆值、伸长率和断裂比强度上与其它3个播期的相应水平上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5.
为明确陆地棉细胞分裂素受体基因(GhCRE1)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中的功能,为研究陆地棉GhCRE1基因调控种子萌发的分子机理提供材料,进一步从分子水平上提高种子萌发率,通过克隆陆地棉GhCRE1基因,利用基因过表达技术将该克隆片段连接至含Ubiquitin启动子的pCUbi1390载体上构建该基因的过表达载体,同时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设计拟南芥CRE1基因的sgRNA片段,合成sgRNA核苷酸序列,从而构建拟南芥CRE1基因靶向敲除载体。将以上2种载体转化农杆菌,使用花序浸染法,以拟南芥为受体材料创建GhCRE1过表达株系及基因编辑功能缺失突变体。接着利用PCR技术和qPCR技术筛选鉴定获得过量表达的GhCRE1拟南芥株系及CRE1功能缺失的拟南芥株系并收获种子,经过对比统计收获的种子与野生型种子在1/2MS培养基上的萌发势进行表型分析,进一步明确陆地棉GhCRE1基因影响种子萌发的功能。结果显示,本研究成功获得了拟南芥GhCRE1过表达株系及CRISPR基因编辑功能缺失突变体株系,且通过数据整理后发现,在种子萌发第2天时,相比野生型,2个过表达转基因株系萌发势分别提...  相似文献   
76.
栽培模式对棉花干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湘杂棉8号和JX0010为材料,研究当前长江流域育苗栽培(GIMWF,种植密度为2×104株/hm~2)和短季直播栽培(SGDDS,种植密度为6×104株/hm~2)2种栽培模式下棉花干物质积累动态、冠层透光率及产量形成的差异。结果表明:同一时期的单株干物质积累以育苗栽培模式下湘杂棉8号的最高,群体干物质积累以短季直播模式下JX0010的最高;各阶段相对生长率(RGR)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各时期均以JX0010短季直播栽培的叶面积指数(LAI)最大,冠层透光率低,截获的光能较多;短季直播栽培模式下,2个品种的单株果枝数、成铃数及果节数较育苗栽培均显著降低,单铃质量、衣指、子指、衣分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短季直播的籽棉、皮棉产量略高于育苗栽培,但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7.
以97014,BR—S-10和sGK321等14份不同类型的抗虫棉花品种(系沩试验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这些棉花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126对SSR引物筛选出的22对引物均能在14份抗虫棉品种(系)中产生明显的扩增差异带,共检测出97个等位基因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69个,多态性比率达71.1%.引物等位位点数在2~7个,平均每对引物为4.4个.利用Jaccard遗传相似系数计算了14份抗虫棉品种(系)的SSR数据的距离矩阵,按UPGMA方法进行聚类,发现14个品种(系)间的遗传距离在0.035~1.056.聚类分析表明,14份棉花品种(系)可分为2大类4亚类,其中,第1大类是以转基因的抗虫棉为主,第Ⅱ大类包括3个品种(系),分别是中棉所的ISA4ne,BR—S-10和湖南农业大学的97014,这3个品种都为无蜜腺的形态抗虫棉品种,故较早的聚为一类.本研究表明,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棉花不同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是町靠的,揭示了抗虫棉花品种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大多数品种的遗传基础比较狭窄.  相似文献   
78.
以10个不同基因型棉花品系为试验材料,采用株式图记载棉株各部位蕾铃发生、生长和脱落情况,以探明棉花在夏播短季栽培条件下的棉铃形成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时间分布上,现蕾高峰期为播种后第56天至第80天,开花高峰期为播种后第77天至第96天,成铃高峰期为播种后第85天至第101天,各品系生殖器官(蕾、花、铃)数量积累均有显著差异;在空间分布上,P56–3、07单12、07单6和07单7表现为中部成铃最多,其余品系则表现为下部成铃最多;P56–3、07单6和07单7成铃率分布表现“下部果枝内空形”;各品系产量结构有显著差异,品系2003–29单株铃数较其他品系高19.53%~119.55%,籽棉和皮棉产量较其余品系分别高21.82%~106.32%、22.46%~134.05%,在所有参试品系中表现突出,成铃分布均匀,脱落较少,单株成铃数和产量最高,适宜在夏播短季栽培模式下种植。棉花夏播短季栽培成铃主要集中在8月,不能用传统的“三桃”比例来衡量高产优质栽培的成铃结构。  相似文献   
79.
光合作用信号途径调控陆地棉矮化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光合作用信号途径基因调控陆地棉矮化的机理。【方法】以现蕾期陆地棉矮化突变体LA-1及其近等基因系LH-1茎尖为材料,通过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 i TRAQ)结合液相质谱串联(LC-MS/MS)的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vers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技术,分析两种材料中蛋白水平及m RNA水平基因表达情况,并通过生理生化方法检测两种材料光合能力差异。【结果】光合作用信号途径差异表达蛋白PsbO、PsaE、PsaH、PetF-1、PetF-2在LA-1中表达量下调,PetC和delta表达量上调。m RNA水平,除delta基因在两种材料中表达量无显著差别外,其它基因与蛋白水平具有同样的表达趋势。现蕾后,LA-1的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Cond)显著小于LH-1,蒸腾速率(Tr)极显著小于LH-1,而胞间CO2浓度(Ci)无显著差异。与LH-1相比,LA-1的实际光化学效率(Y_Ⅱ)、光系统Ⅱ(PS Ⅱ)的潜在活性(F_v/F_0)显著减少,叶绿素荧光非光化学猝灭(NPQ)显著增大。【结论】陆地棉矮化突变体LA-1的矮化与光合作用信号途径存在相关性,为进一步研究LA-1矮化的分子机理及棉花的矮化育种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80.
为进一步提高棉田经济效益并保证棉花种植面积的稳定性,因地制宜,改变植棉栽培技术,选择合适的种植结构和作物布局是促进棉花生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其中,间套作模式在棉田中的理论研究与应用得到广泛关注。概括了棉田中主要的间套作模式,并总结了各种间套作模式的增产优势,阐述了间套作模式对棉花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养分吸收利用、根系形态特征、产量、品质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同时,根据目前间套作模式在棉花实际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对其应用前景做出展望,以期为今后深入研究间套作模式在棉花生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