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2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3篇
  9篇
综合类   82篇
农作物   30篇
畜牧兽医   3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棉花杂交制种田父本的管理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杂交制种的效益直接取决于制种的产量和质量,而制种的产量、质量与父本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制种过程中,如果父本晚发,不能及时开花或花粉败育而不产粉或雨水灌花,杂交授粉就无法进行,即便有花有粉但使用不当,也会一定程度地减少成铃。同时,如果父本纯度不够,所制种子也难以合格。因此,在杂交制种中,管理、利用好父本至关重要。1父本的科学管理1.1适时育苗,育足育壮。根据杂交组合中父、母本的生育期长短、开花早晚,本着花期相遇的原则,确定父本育苗时间。同时还要根据制种面积、父母本配比确定父本育苗数量,并在出苗后加强苗床管理,…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从国外引进了一些育成番鸭品系。为了研究这些番鸭生长发育的特性,我们饲养观测了一批法国肉用白番鸭(卡尼丁肉鸭);并以福建地方白番鸭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了它们的异同点,试图为番鸭生产实践提供指导资料。现将试验结果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3.
通过接种炭疽病菌,测定了不同钾营养水平下菜薹的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的病情指数、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结果表明,不同钾营养水平处理的菜薹炭疽病发病程度均比对照轻,病情指数明显下降,钾营养处理明显增加了菜薹对炭疽病的抗性水平。随着钾营养处理水平的提高,抗病品种的PAL活性、PPO活性都呈上升趋势,而钾营养处理的POD活性则低于对照|感病品种的PAL活性、PPO活性、POD活性都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酶活性在中K处理时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14.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ORF3和M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福建省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毒株ORF3和M基因变异情况,本研究从4个不同规模猪场发生仔猪“顽固性腹泻”疾病的病料中扩增到4株PEDV的ORF3和M基因,并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4株PEDV ORF3基因均含有675个碱基,编码224个氨基酸,与GenBank中登录的代表性PEDV核苷酸的同源性为89.7%~100.0%,氨基酸的同源性为94.7%~99.6%,其中FJPT毒株核苷酸的同源性与CV777 truncated毒株最低,仅为89.7%,FJNP毒株核苷酸的同源性与中国北方流行的CH ZKFG 11毒株最高,达100.0%.M基因含有681个碱基,编码226个氨基酸,与GenBank中登录的代表性PEDV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4.8%~100.0%,氨基酸的同源性为94.8%~99.6%,其中FJPT毒株核苷酸的同源性与日本D89752毒株最低,仅为94.8%,FJNP毒株核苷酸的同源性与韩国CPF193、泰国毒株最高,达100.0%.4株PEDV毒株均与国内外流行强毒株的亲缘关系较近,与attenuate DR13弱毒株的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齐齐哈尔西部半干旱区的节水效果,以先玉335为试验材料,设计常规种植和原垄坐水两个处理,分析原垄坐水处理对土壤容重、水分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前土壤容重在0~10和10~20 cm土层差异不显著,在20~30 cm土层中,原垄坐水处理土壤容重较常规种植低2.24%。而原垄坐水处理,在成熟期土壤容重在10~20 cm土层较常规种植下降4.23%,其他土层无明显差异。不同处理播种前和抽穗期土壤含水量无明显差异。苗期和拔节期时,与常规种植相比,原垄坐水处理土壤0~20 cm含水量高4.13%和11.32%。原垄坐水处理比常规种植水分利用效率提高8.30%、出苗率提高6.34%、籽粒含水量降低4.23%,产量增幅为9.11%。  相似文献   
16.
为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生物活性,以玉米秸秆不还田为对照(CK),设置秸秆覆盖还田、秸秆旋耕还田和深翻秸秆还田3种方式,测定不同方式对玉米田有机质、养分含量、AM真菌侵染效应及GRSP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和CK相比,连续2年秸秆还田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有利于AM真菌生长代谢及对根系侵染效应的发挥,且3种还田方式中,秸秆深翻还田效果最显著,可使AM真菌对玉米根系的侵染频度提高88.67%;侵染强度提高300.66%;孢子数增加106.67%。  相似文献   
17.
水稻旱直播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一直以来我国水稻以育秧移栽淹水种植为主,水资源不足成为限制我国水稻生产的主要因素。为解决该问题,水稻旱直播迅速发展起来。为促进我国水稻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综述了水稻旱直播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表明水稻旱直播是一项节水、节本、增效的可持续发展栽培模式。同时也阐述了水稻旱直播关键技术,分析了水稻旱直播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为今后水稻旱直播的研究与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生物活性,开展定位试验,设置旋耕秸秆不还田、免耕秸秆覆盖还田和深翻秸秆还田3种方式,测定玉米生育期内,不同耕作与秸秆还田方式对根际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苗期至吐丝期,根际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迅速增加,吐丝期达到最大值后逐渐降低。和旋耕秸秆不还田相比,免耕秸秆覆盖还田和深翻秸秆还田可提高玉米生育中后期菌群数量及酶活性,且深翻秸秆还田作用效果更为显著,说明深翻秸秆还田对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生物活性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物理性状、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大区对比试验,设玉米秸秆覆盖还田(SCR)、旋耕还田(SPR)、翻埋还田(SDPR)和不还田(CK)4种方式,对土壤容重、孔隙度、含水率、玉米根系活力、株高等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与CK相比,秸秆还田使土壤容重下降3.24%~5.76%,孔隙度增加4.08%~5.89%,土壤含水率增加6.43%~10.86%。秸秆还田对玉米植株生长发育起到促进作用,且SDPR处理效果最好。秸秆还田有利于玉米增产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WUE),SDPR处理产量和WUE最高,其次为SPR和SCR处理,CK最低。SDPR、SPR和SCR处理较CK增产15.14%、9.41%和5.06%,WUE提高28.62%、22.67%和18.11%。  相似文献   
20.
猪伪狂犬病毒gB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以来我国多省免疫猪伪狂犬病毒gE基因缺失苗猪场出现变异型猪伪狂犬病毒(PRV)感染,经典猪伪狂犬病毒疫苗(Bartha-k61)对该病无法提供100%有效保护,已有研究发现变异型PRV和经典PRV gE基因存在特征性变异。为明确变异型PRVgB基因特征,本研究对GenBank中登录的部分PRV代表株gB基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我国经典型和变异型PRV在gB蛋白氨基酸编码区第395位、453位、562位和739位存在特征性差异,但不同来源PRVgB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在98.1%~100%和96.1%~100%。从相互之间的遗传进化关系可以看出,PRV遗传进化出现两个大的遗传分支,呈现明显的地域性。新发变异型和经典型PRV在中国PRV遗传进化分支上呈现各自独立进化小分支;我国近年分离的貉源和约克夏梗犬源与新发变异型PRV则处于同一进化小分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