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2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3篇
  9篇
综合类   82篇
农作物   30篇
畜牧兽医   3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为了探讨炭疽病对菜心叶片的抗性结构物质的诱导作用,通过接种炭疽病菌,测定2种不同抗性水平菜心品种的叶片气孔密度、细胞膜透性、木质素和富含羟脯氨酸糖蛋白(HRGP)质量分数。结果表明:感病品种的气孔密度和病情指数都显著高于抗病品种。接种炭疽病菌后菜心的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叶片的细胞膜透性增大,木质素和HRGP的质量分数提高,但感病品种细胞膜透性增大更明显,而抗病品种的木质素和HRGP的质量分数明显高于感病品种。接种后菜心产量显著降低,感病品种比抗病品种减产率更高。说明,植株叶片的细胞膜透性、木质素和HRGP与菜心炭疽病的抗性反应有关,较小的叶片气孔密度和细胞膜透性、较高的木质素和HRGP可能是菜心抗炭疽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2.
63.
1990-1992年进行了玉米垄半空高产栽培法(系一垄半变成105厘米宽的平台,台上种植二行玉米,两台间空半垄)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种植利于改善冠层结构,创建高光效的群体光合系统,扩大绿色光合面积,延长光合时间,扩大群体种植密度;土地用养结合;其增产率直播为17.94-56.69%,覆膜为31.6%-67.64%。  相似文献   
64.
从北京鸭(♂)×番鸭(♀)属间杂种F1代大群群体中选出生殖器官有不同程度发育的雌性半番鸭,发现其有不同程度的繁殖力,但与亲本差异大。雌性半番鸭开产晚、蛋少、开产蛋重与300日龄蛋重一致,蛋小、蛋黄相对小,哈夫单位高、蛋白相对重比亲本高。获得一枚北京鸭(♂)×半番鸭(♀)的受精蛋。其胚胎在发育过程中死亡。笔者认为雌性半番鸭卵巢发育不全是造成半番鸭繁殖力低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65.
病害高发是限制秸秆还田技术实施的因素之一。为探讨因秸秆还田导致的土壤中氮素水平的变化对植物病原菌致病力的影响,该研究选择常见的随麦秸秆还田携入土中的禾谷镰刀菌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分析5种不同缺氮处理(氮素占比分别为0、25%、50%、75%和100%,其中100%表示不缺氮处理,培养基中氯化铵浓度为1.0g/L)下禾谷镰刀菌进行氮素恢复后生长量、孢子萌发率、毒素产量和侵染长度等的变化。结果发现,不同处理禾谷镰刀菌的生长速率具有明显差别,完全缺氮下(氮素占比为0)禾谷镰刀菌在氮素恢复24h时,单位体积菌丝质量达到0.354g/m L,明显高于其他处理(P0.05),氮素恢复168h后其孢子产量仅为8.2×105个/mL,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但产生的分生孢子在氮素恢复后具有最高的萌发率,达到46.00%,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在氮素占比仅为25%处理中,当氮素恢复24 h禾谷镰刀菌的毒素产量会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达到了1.361μg/g;在不缺氮及氮素占比为50%和75%时,氮素恢复72h禾谷镰刀菌的毒素产量才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在氮素恢复培养过程中,禾谷镰刀菌的侵染能力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氮素恢复72 h时,完全缺氮处理小麦苗病变长度为7.73 mm,显著低于氮素占比25%、50%和100%处理(P0.05)。结果表明,短期缺氮(168 h)后补给氮素能够消除氮缺乏对禾谷镰刀菌生长造成的影响;在氮素恢复初期(2 h)禾谷镰刀菌致病能力会有所下降,随着氮素的消耗,禾谷镰刀菌处于部分缺氮环境时的产毒和侵染能力又大幅度提升,这将为秸秆还田后合理施肥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6.
寒地花生大垄机械化覆膜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黑龙江省花生种植区主要集中在泰来县境内,每年种植面积2万hm2左右,因其位于我国高纬度地区,温度是影响花生生产的主要因素.花生覆膜栽培技术在花生栽培中的应用,使花生的产量上了一个新台阶.这项技术的应用虽然提高了花生的产量,但是田间作业环节多、技术要求高、用工量大、用工集中,一直制约着这项技术在花生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7.
半干旱区不同施氮量对糜子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寒地半干旱地区糜子产量及品质,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施氮水平(0、45、60、135、180 kg?hm‐2),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糜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水平的增加,糜子产量先升后降呈单峰曲线变化,有极大值,过量施用氮肥会导致糜子产量下降;糜子粗蛋白含量和脂肪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逐渐提高,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呈负相关.当氮肥水平为45~60 kg?hm‐2时,糜子的产量最高、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68.
制定半干旱地区玉米栽培技术措施以及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品种,对连续6a玉米产量和气象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气象因素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近6年生长季气温变化幅度较小,活动积温受霜期影响较大;降雨量高于往年平均水平,各月份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匀,易发生春旱、夏涝现象。降雨量的多少及其时空分布情况、个别年份的早霜和晚霜等灾害性天气是玉米年际间产量波动的主要限制性气象因素。  相似文献   
69.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黄泛平原风沙区不同造林年限林地的土壤风蚀和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土壤风蚀深度随着造林年限的延长而降低,1a、3a造林地整体呈风蚀状态,分属于中度与轻度风蚀,5a造林地蚀积平衡,为微度风蚀,8a造林地以堆积为主。各林地在不同月份间的蚀积状况不同,1a造林地各月均为风蚀状态,8a造林地仅在1月、2月有轻微风蚀。随着造林年限的增加,土壤容重、非毛管孔隙度呈降低趋势,而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呈增大趋势,但造林5a后,这一趋势减缓并趋于稳定。林地内微地形起伏造成行间风蚀深度、容重、非毛管孔隙大于树下,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含水量小于树下。该研究可为林地经营及其风蚀防治、土壤改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0.
【目的】研究O_(78)血清型大肠杆菌对蛋鸡的致病性,以及单甘油酯对蛋鸡O_(78)血清型大肠杆菌不同致病方式的保护效果,为绿色无抗养鸡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方法】对福建省某鸡场分离的血清型O_(78)禽源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采用口服、颈部皮下和气管内壁接种不同日龄的试验鸡,评价菌株的致病性,建立攻毒模型,然后评估以丙酸单甘油酯、丁酸单甘油酯为主要成分的水溶性液态添加物FraC34对鸡大肠杆菌病的保护效果。【结果】(1)12日龄海兰蛋鸡雄雏口服接种细菌3.0×10~9CFU·羽~(-1),可造成100%发病;但22日龄海兰蛋鸡雄雏分别口服接种细菌3.0×10~9CFU·羽~(-1)和6.0×10~9CFU·羽~(-1)时不发病。12日龄海兰蛋鸡雄雏颈部皮下接种细菌0.4×10~9CFU·羽~(-1),可造成70%的试验鸡发病,22日龄海兰蛋鸡雄雏气管内壁接种细菌1.5×10~9CFU·羽~(-1),可造成25%鸡只发病;(2)在饮水中添加FraC34,早期可改善鸡肠道健康,降低肠道对APEC的易感性,在饮水中添加2~3 L·m~(-3)的FraC34,能够显著降低经由口服途径感染APEC造成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还能够降低经气管内壁接种APEC所造成的死亡率,并且显著降低发病率;当饮水添加3 L·m~(-3)时,可以维持感染鸡的日增重。【结论】鸡O_(78)血清型的APEC对幼雏具有极大的危害性,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而中大雏对该菌株具有一定的耐受性;养殖环节添加FraC34,对于鸡感染APEC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且可以维持鸡的生产性能,可替代部分抗生素的使用,达到较为理想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