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8篇
林业   30篇
农学   27篇
基础科学   22篇
  29篇
综合类   168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107篇
园艺   23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3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连续两年的大田对比试验表明,早稻于拔节初期每亩喷施万分之五的稀土农乐溶液50公斤,能增产5—7%,增收16—18公斤稻谷,其投入与收益比可达1:8以上。增产原因是显著提高了每穗饱粒数和千粒重。对多点小区试验作联合分析表明,在早稻拔节初期或孕穗始期(即到一叶露尖期),喷施万分之五的稀土农乐可增产5.4—12.4%。各种喷施稀土的处理,其稻谷产量均显著高于喷清水的对照,且稳定性好,故可在较广泛的地区应用。在本试验条件下,尤以拔节初期和孕穗始期各喷一次的处理增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2.
病程相关蛋白基因PR-1、PR-2和PR-5是植物抗病基因介导的抗病反应和系统获得抗性(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SAR)中的标志基因.为了研究病程相关蛋白基因和水杨酸在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抗白粉病反应中所起的作用,以抗白粉病和感白粉病小麦品系为材料,在白粉病菌(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Bgt)诱导不同时间,或水杨酸处理不同时间后,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了小麦叶片中PR-1、PR-2和PR-5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白粉病菌的侵染激活和显著增强了病程相关蛋白基因PR-1、PR-2和PR-5在周麦18中的转录.与感病品系相比,PR-1和PR-5在抗病品系中转录激活得更快、更强.水杨酸处理显著激活了PR-1和PR-5的转录,但对PR-2的转录影响不大.白粉病菌和水杨酸均能显著激活和增强PR-1和PR-5的表达,但白粉病菌的作用更强,说明PR-1和PR-5基因在小麦抗白粉病反应中起重要作用.PR-1和PR-5可以作为小麦SAR的标志基因.水杨酸处理后周麦18和中国春的白粉病抗性得到提高,提示水杨酸在小麦抗白粉病信号传导途径中起一定作用. 激活和显著增强了病程相关蛋白基因PR-1、PR-2和PR-5在周麦18中的转录.与感病品系相比,PR-1和PR-5在抗病品系中转录激活得更快、更强.水杨酸处理显著激活了PR-1和PR-5的转录,但对PR-2的转录影响不大.白粉病菌和水杨酸均能显著激活和增强PR-1和PR-5的表达,但白粉病菌的作用更强,说明PR-1和PR-5基因在小麦抗白粉病反应中起重要作用.PR-1和PR-5可以作为小麦SAR的标志基因.水杨酸处理后周麦18和中国春的白粉病抗性得到提高,提示水杨酸在小麦抗白粉病 号传导途径中起一定作用. 激活和显著增强了病程相关蛋白基因PR-1、PR-2和PR-5在周麦18中的转录.与感病品系相比,PR-1和PR-5在抗病品系中转录  相似文献   
33.
对青海省草本花卉七大类主要病害进行了侵梁对象,症状和防治方法的阐述。  相似文献   
34.
采用外源法及内源法对牛白血病病毒反转录酶(BLV-RT)的理化及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纯化的BLV-RT对病毒RNA和细胞RNA没有模板特异性;对细胞DNA和poly(dA)。oligo(dT)12-18仅有较低的亲和性;以poly(A)。oligo(dT)_(12-18)为模板引物时酶活性最高。BLV-RT对热不稳定;酶作用的最适pH为8.3;在内源性反应中。Mn~( )和Mg~( )对酶活性均有促进作用;高浓度K 及放线菌素D对BLV-RT有抑制作用;无机磷酸盐列酶活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5.
实验观察了有母源抗体的雏鸡首次接种鸡新城疫疫苗的适宜日龄和不同免疫程序组合的效果。从实验鸡只的血凝抑制抗体的测定,表明雏鸡在1日龄接种疫苗与不接种对照没有明显差别。只有在15日龄时接种,才可看到血凝抑制抗体的明显增长,对强毒攻击有免疫力。实验表明肉用仔鸡全期饲养(80天)时,一次免疫所产生的抗体不能为鸡只提供足够的保护。经过再次接种的鸡只,不论饮水或气溶胶方法,才能有较好的免疫力。在再次接种时,气溶胶方法比饮水法效果更好。实验认为肉用鸡新城疫免疫程序两周龄时宜用饮水法作首次免疫,隔30天以气溶胶或饮水法再次接种。  相似文献   
36.
鸡葡萄球菌病是威胁养鸡业的主要疾病之一,雏鸡脐炎、败血症与死胚也较普遍,它们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为了防制鸡葡萄球菌感染的发生,很多学者曾从鸡的皮肤、蛋壳表面、鸡舍的空气和地面等分离到金黄色葡萄球菌,并在研究相应的解决办法,而鸡粪便中是否存在有金黄色  相似文献   
37.
鸡败血霉形体是引起鸡慢性呼吸道病的首要原因,本病主要症状为流涕、咳嗽、脸肿、眼内有泡沫状分泌物、肺部有罗音、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羽毛蓬松等,发病率很高。而目前还没有一种比较理想的疫苗可以进行预防,美国Warren认为,各种灭活疫苗气囊注射后虽能增加一定抗病力,但无实际意义。目前仅能采  相似文献   
38.
绿盲蝽在苹果树上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绿盲蝽属半翅目 ,盲蝽科 ,对多种果树前期生长有严重危害。 1 995年 ,山东省招远市多处果园不同程度发生 ,1 996年多个果园危害较重 ,面积达 3 0 0 hm2 (公顷 )以上。苹果新梢的被害率 50 %~ 70 % ,危害严重的果园幼果被害率 2 1 .3 %~ 3 3 .7%。疏果后树上仍有 5.6%的被害果。套袋果采后销售调查被害率仍占3 .1 %。 1 997年以来 ,我们在辛庄镇的西沟李家、湖汪、海埠 3个村果园 ,对苹果园绿盲蝽的发生规律及防治进行研究 ,结果报道如下。1 危害症状  绿盲蝽若虫和成虫以刺吸式口器危害果树的嫩梢、幼叶和花果。 4月上旬 ,花芽开绽后 ,…  相似文献   
39.
前言敌百虫的化学名称叫O、O二甲基—(2、2、2、—三氯—1—羟基)磷酸酯。1952年德国拜耳公司首先研究成功,以后其他一些国家也先后有合成和专利的发表。1957年在我国试制成功后,广大兽医工作者应用本药剂对各种家畜进行大量试验的结果表明:不仅外用可杀灭体表许多外寄生虫,而且内  相似文献   
40.
近年来,山西省把高效园艺建设工程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来抓,以设施栽培为重点着力加快蔬菜产业的发展。特别是2010年以来,山西省政府启动实施了"设施蔬菜百万棚行动计划",引导各地大力发展设施蔬菜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