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19篇
畜牧兽医   34篇
园艺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早熟金柑新品种‘金秋早’是从福建省尤溪县‘尤溪金柑’园中优良实生单株选育而成。生长健壮。果实近球形,果皮橙黄至橙红色,单果质量17~26 g,皮肉脆嫩化渣,酸甜可口,风味浓。果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总酸0.8%,总糖9%,维生素C 394 mg·L~(-1)。每果种子数5~7个。成熟期在11月上旬,比‘尤溪金柑’早15~20 d。适宜在福建省尤溪金柑适栽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伊维菌素干混悬剂驱除猪蛔虫效果与安全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伊维菌素干混悬剂进行了驱除猪蛔虫的效力及安全性试验。结果:0.3mg/kg b.w剂量对猪蛔虫的虫卵转阴率、虫卵减少率和驱虫率均达100%,猪可耐受1.5mg/kg剂量。试验证明伊维菌素干混悬剂驱除猪蛔虫安全高效,投药方便,成本较低,具有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3.
D型肉毒灭鼠剂是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利用该院80年代末首次从动物体内分离的D型肉毒梭菌研制的一种新型生物灭鼠剂,为了了解该灭鼠剂应用于灭鼠的同时,对鼠类的天敌是否存在二次中毒现象,笔者于2004年4月在西宁市动物园用D型肉毒灭鼠剂对饲养于该园的胡兀鹫、黑秃鹫、草原雕、金雕和猫头鹰进行了灭鼠剂饲喂试验,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苋菜MDH基因进行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以苋菜试管苗为材料,从实验室构建的苋菜转录组数据库中筛选出苋菜MDH基因的cDNA序列片段,采用RT-PCR技术对其ORF进行克隆,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MDH基因编码344个氨基酸,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MDH可能为非分泌蛋白,包括33个磷酸化位点,...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西部牧草丰富地区,养羊一直是牧民们主要的经济来源,在我国养殖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羊的养殖在畜牧生产中占据的份额也不断提高。但一些疾病会对羊的饲养产生重要影响,如传染性脓包病。本文在此基础上结合青海省的一些情况,探讨羊传染性脓包病的发生,提出具体防范措施,希望能提高养羊行业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6.
以来源于橄榄成熟胚的橄榄试管苗为材料,进行PPO基因克隆,比较试管苗不同保存阶段PPO基因转录水平和PPO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克隆获得1个PPO基因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PPO2,GenBank登录号为JQ319005,cDNA全长序列为1 934 bp,推测出橄榄PPO开放阅读框(ORF)1 818 bp,编码606个氨基酸。橄榄PPO2属于碱性、亲水、非分泌蛋白,可能定位于线粒体基质空间,具有3个典型的保守结构域,丝氨酸磷酸化占主导地位,并且二级结构以不规则卷曲为主。而三级结构预测表明,橄榄试管苗PPO2蛋白主要由α螺旋和不规则卷曲组成;进化树分析显示橄榄PPO蛋白与胡杨PPO关系最近,而与葡萄和莲的亲缘关系较远;qPCR分析显示,PPO2基因在橄榄试管苗不同保存阶段都有表达,但在橄榄试管苗保存1个月幼叶比较多时PPO2基因的表达量最高;而橄榄试管苗在分别保存1、2、3、4、5个月时PPO活性变化趋势不明显,当保存时间到6、7、8个月时PPO活性急剧增加。因此,PPO基因可能与幼嫩组织的启动分化有关,并在橄榄试管苗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插花艺术》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概括了项目教学法的基本情况及其实施过程,展示了惠州农业学校插花课程教学改革后的成果并作了总结,为职业教育中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8.
奥芬哒唑可湿性粉剂驱除藏羊线虫绦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使用5,10,20mg/kg剂量奥芬哒唑可湿性粉剂,对放牧藏系绵羊进行驱除线虫、绦虫试验。试验结果:5mg/kg剂量对消化道线虫、绦虫的虫卵转阴率,下降率均为100%,对原圆科线虫幼虫转阴率为60%,下降率为94.1%;10,20mg/kg剂量的虫卵(幼虫)转阴率,下降率均为100%,安全性良好。按5mg/kg剂量给当年生羔羊进行大群秋季示范驱虫,结果粪检虫卵(幼虫)呈阴性,驱虫羔羊比同一地区未驱虫的当年生羔羊保活率提高4.48个百分点,全部投药羊未发生毒副反应。试验初步证明奥芬哒唑可湿性粉剂安全有效,与本品原粉、片剂的驱虫效果及安全性一致。而该剂型投服方便,计量准确,省时省力,易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光质对苋菜愈伤组织中甜菜色素及类胡萝卜素合成的影响,研究蓝光、白光、绿光、红光、远红光、黑暗对苋菜愈伤组织生长状态及类胡萝卜素和甜菜色素含量的影响,并将苋菜愈伤组织中类胡萝卜素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只有蓝光和白光可以诱导分化出红色愈伤组织,其他光质下苋菜愈伤组织呈黄色或白色;与黑暗相比,蓝光最有利于苋菜愈伤组织中甜菜色素、类胡萝卜素的合成,白光次之,其他光质无法合成甜菜色素;筛选出类胡萝卜素最佳提取条件是:采用丙酮与石油醚比为1∶1混合提取液,苋菜愈伤组织与提取液比为1∶100,提取时间8 h。  相似文献   
20.
以‘大红’苋菜(Amaranthus tricolor L.‘Dahong’)为材料,根据实验室构建的苋菜转录组数据库(SRA:SSR924089~SSR924092),采用RT-PCR结合RACE技术克隆获得1条生长素响应因子ARF6基因c DNA全长序列,命名为amaARF6(登录号为MG581459)。苋菜amaARF6基因c DNA全长3 758 bp,含一个2 697 bp开放阅读框,编码898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amaARF6包括生长素响应因子结构域和生长素功能位点,有ARF基因家族特有序列特征;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amaARF6蛋白与同为石竹目甜菜Bv ARF6蛋白进化距离最近,相似度高达100%。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苋菜幼苗在不同浓度2,4-D、IAA、IBA等生长素及不同浓度GA3和PP333处理下,amaARF6基因均受调控,且在2,4-D、IAA、IBA等生长素处理后表达上调,经GA3和PP333处理后表达下调。研究还发现,苋菜中甜菜红素累积受GA3和2,4-D抑制,PP333促进甜菜红素合成,amaARF6基因表达量在GA3和PP333处理下呈相反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amaARF6基因可能具备ARF家族正调控因子表达特征和功能,可能参与调控苋菜幼苗生长和甜菜红素合成。研究结果为揭示amaARF6基因在苋菜幼苗生长中作用奠定基础,为苋菜育种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