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5篇
  1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沙棘木蠹蛾白僵菌扩繁及接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野外采集的沙棘木蠹蛾白僵菌进行室内提纯扩繁,扩繁出的菌粉含孢量1.6×106亿孢子/g。用扩繁的白僵菌进行了沙棘木蠹蛾幼虫室内接种试验和野外感染试验,室内接种致死率高达100%,野外接种致死率达11.5%~50%。  相似文献   
42.
斑啄木鸟生物学特性及控制光肩星天牛危害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1—2003年,观察掌握了斑啄木鸟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的主要生物学特性,雄鸟的平均取食范围是12.7 hm2,雌鸟为15.8 hm2;3 a挂出710个杨、柳心腐木段招引啄木鸟,成功营巢率8%,对光肩星天牛幼虫的啄食率为62.3%~80%,斑啄木鸟控制光肩星天牛幼虫危害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3.
沙棘木蠹蛾是以危害沙棘为主的一种钻蛀性害虫,是我国公布的第一批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之一。从在内蒙古的分布状况、潜在的危险性、寄主植物的经济重要性、传播扩散的可能性和危险性管理难度等方面对沙棘木蠹蛾进行了风险分析,结果表明沙棘木蠹蛾在内蒙古自治区属高度危险性有害生物,对内蒙古的生态系统、水土保持及农林经济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其危害和扩散。  相似文献   
44.
狗獾控制沙棘木蠹蛾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沙棘木蠹蛾Holcocerus hippophaecolus Hua.Chou,Fang et Chen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辽宁、山西、陕西、宁夏、河北等地,发生面积13.3万hm^2,其中50%以上的受害沙棘林成片死亡。据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调查,沙棘木蠹蛾发生面积1.8万hm^2,发生率58.7%,平均有虫株率42%,平均虫口密度9头/株,最高可达118头/株。通过人工饲养和野外观察,对狗獾的生活习性及其林间控制沙棘木蠹蛾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45.
贵州喀斯特近30年植被生长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省地处南方喀斯特地区的中心,其生物学过程严重影响到环境变化。植物做为生物圈中的生产者,对陆地生态系统的贡献同样不容忽视。先进型分辨率辐射仪的归一化植被指数AVHRR GIMMS NDVI 3g数据集作为一种有效的植被状况监测工具,可以提供全球范围内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的资料。本研究使用该数据分析贵州省植被变化状况,发现近30年来贵州省的植被整体上趋于生长增加的情形,其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年增长率为0.002 1。不过,也存在两个植被突变点(turing point,TP),分别出现在1985年和1993年。在月NDVI数据中,各月整体变化率和TP与贵州省全省植被、栽培植物、草地和林地的NDVI变化趋势则明显不同。从空间分布角度分析,贵州省植被增长速度呈明显的东南地区变化速率优于西北地区,全球变暖是其中一方面的原因。同时,降水分布状况也和植被变化状况存在明显的一致性。此外,人类活动对植被变化造成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6.
三种生物农药防治灰斑古毒蛾林间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生绿Bt杀虫剂、1.8%阿维菌素、1.2%苦.烟乳油3种生物农药对灰斑古毒蛾OrgyiaericaeGermar 2~4龄幼虫进行了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生绿Bt杀虫剂525 g/hm2对灰斑古毒蛾的防治效果为82.46%,最为经济有效;1.8%阿维菌素450 mL/hm2~150 mL/hm2对灰斑古毒蛾的防治效果在80.04%~100%之间,其中1.8%阿维菌素300 mL/hm2的防治效果最好。1.2%苦.烟乳油3种浓度的防治效果均为100%。  相似文献   
47.
通过贵阳市高尔夫球场草皮基地的建植和养护管理,从中总结了过渡气侯带建植草坪应注意的一些问题.根据所建草坪的功能,选择相适应的草种应用于高尔夫球场.并对其适应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8.
异响是由于发动机运动机件的自然磨损或损伤使零件相互配合间隙增大,在运动中由于震动和相互撞击而发生的金属碰击声。发动机的异响,往往反映着不同性质和不同程度的故障。应注意诊断、检查,分析原因认真排除,否则,发动机带病工作可能导致更大的损伤。发动机异响的诊断,如果在没有诊断设备情况  相似文献   
49.
病原菌对Strobilurin类杀菌剂抗药性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结合strobilurin类杀菌剂作用机制的特点,通过室内和田间研究的结果总结了病原菌对该类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主导机制。Strobilurin类杀菌剂主要结合于病原菌细胞色素bc1复合物中细胞色素b部分的Qo位点,而细胞色素b由突变率很高的线粒体基因组编码,所以病原菌很容易因该基因的突变而导致抗药性发生。至今已至少有14种寄主植物上的25种病原菌在田间表现出了对strobilurin类杀菌剂的抗药性。抗药性产生的主要机理是病原菌细胞色素b的氨基酸残基发生了单点取代。田间抗性菌株的主要取代位点是G143A、F129L和G143R。一些非靶标生物细胞色素b的143位为丙氨酸,这可能是strobilurin类杀菌剂对其表现安全性的原因之一。由于锈病病菌Puccinia spp.中内含子剪切位点恰好出现在编码G143的GGT之后,G143A的突变会导致突变菌株的死亡,因而它们在田间不会表现出抗药性。此外,Qo抑制剂阻断电子传递后会导致胞内活性氧(ROS)的增加,而ROS可以诱导细胞交替氧化酶(AOX)的表达,进而启动线粒体的旁路氧化途径,使病原菌表现出抗药性。因此,病原菌氨基酸残基的单点取代和交替氧化途径是导致病原菌对strobilurin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主导机制。  相似文献   
50.
本文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图书管理系统中,使图书馆的管理更趋于科学化。基于物联网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将在提高图书馆的信息获取能力,满足读者的需求和图书馆未来管理活中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必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图书馆青睐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