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篇
农学   10篇
  3篇
综合类   54篇
农作物   24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41.
以海南地区不同产量水平槟榔叶片为试材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叶片中氮、磷、钾、钙、镁、硫、铁、镁、锌、铜、硼、钼等12种矿质元素含量的差异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槟榔叶片中12种矿质营养元素的含量高低依次是氮>硫>钾>钙>磷>镁>镁>铁>锌>硼>铜>钼。槟榔叶片氮、磷含量随产量水平降低呈现下降的趋势,而钾含量差异不显著。高产槟榔钙、镁、铁、镁、锌、硼、钼含量显著高于低产槟榔,而铜含量则相反。槟榔叶片中锌与氮、磷、钙、硼呈极显著正相关,认为锌对氮、磷、钙、硼存在一定的增效作用。叶片主要矿质营养元素含量与产量的相关分析表明,氮、磷、镁、锌与产量达到(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19、0.419、0.880和0.891。  相似文献   
42.
为了增加生防制剂的有效成分来源,试验从油茶枯饼发酵液中分离筛选出一株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的菌株ck-05,结合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方法,将菌株ck-05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采用平板对峙试验测定其抑菌活性,结果显示菌株ck-05对供试的11种病...  相似文献   
43.
为了探知槟榔(Areca catechu L.)果实发育过程及挖掘其主要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途径相关的关键酶基因,本研究以3个不同时期的槟榔果皮和种子为研究材料,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序,组装共获得78320条unigenes,其中35 399条unigenes在NR、Swiss-Prot、KOG、KEGG四大数据库得到注释。在错误发现率FDR<0.05、差异倍数FC (Fold Change)≥2的条件下,G140和S140的差异表达基因共有21 065个,其中上调的有11 811个,下调的有9 254个;G110和S140次之,共有20 613个unigenes,其中上调的有8 314个,下调的有12 299。KEGG分析中共有570个DEGs被注释到次生代谢标准生物合成通路。其中,有149个DEGs被注释到苯丙烷生物合成途径,分别有37个DEGs被注释到莨菪烷类、哌啶和哌啶生物碱生物合成和异喹啉生物碱生物合成途径。RT-qPCR结果表明转录组数据真实可靠。本研究初步筛选了与槟榔主要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相关的关键酶基因,为槟榔基因功能鉴定、次生代谢途径解析及调控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  相似文献   
44.
通过设置不同基质配比处理,筛选出适合槟榔苗的基质配方,为繁育优质种苗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红壤土、椰糠和羊粪为原料,按不同比例配制育苗处理组合,测定基质理化性质、根系生长状况、根系活力以及根际微生物多样性等指标。结果表明,不同基质配比处理对根鲜干重、次级根、根系活力及微生物数量等方面影响显著。其中Ⅳ处理(6/10红壤土+3/10椰糠+1/10羊粪)综合表现最好。表现最差的是不添加椰糠和羊粪的CK处理。通过对基质总孔隙度、容重与根系生长、微生物数量的相关性分析发现,总孔隙度与根干重、一级根、根系活力、真菌、细菌、放线菌等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或P<0.05);除根鲜重及二级根数外,容重与其他指标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P<0.01或P<0.05),表明种苗繁育基质总孔隙度与容重对植物生长及根际微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45.
缺硼槟榔幼苗的生理反应和根系发育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究缺硼对槟榔幼苗生理特征和根系形态的影响,以期为槟榔缺硼(B)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热研1号’槟榔幼苗为材料进行了砂培试验。设置营养液中不加B (B0,0 μmol/L) 和添加常规硼 (B50,50 μmol/L) 两个浓度处理。生长3个月后,测定了槟榔幼苗生物量、株高、硼含量、叶片糖类物质以及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光合速率,观察了不同处理下根尖及根尖细胞的形态。  【结果】  与B50处理相比,B0处理显著降低了槟榔幼苗株高、地下部鲜重和干重、总鲜重、地上部和地下部硼含量;B0处理槟榔叶片蔗糖和淀粉含量下降,可溶性总糖含量无显著变化,叶片光合速率降低,且MDA含量、POD活性显著升高。在B0条件下,槟榔根系变短,根尖明显膨大,细胞壁明显增厚,且内壁上积累了大量的颗粒物,根系活力显著降低。  【结论】  缺硼导致槟榔幼苗根尖解剖结构受到破坏,养分吸收运转能力降低,叶片抗氧化系统受到损伤,光合能力下降,最终抑制植株生长。  相似文献   
46.
为进一步了解台湾种槟榔在海南种植的品质特性,以台湾种槟榔鲜果为实验材料,分析测定7份样品的植物学特性(纵径、横径、鲜重)和品质性状(水分、槟榔碱、粗纤维、多酚、可溶性糖)。结果表明,随着样品质量的增加,植物学特征和品质性状指标呈逐渐上升趋势。根据测定结果,将7份样品分为三类:一类为A、B、C样;二类为D、E样,三类为F、G样。其中,二类样品中槟榔碱、纤维含量符合鲜食鲜果口感刺激性适中,纤维含量较少的要求。  相似文献   
47.
槟榔是海南重要的热带特色经济作物,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被列为“四大南药”之首。但其基础研究落后,缺乏对种质资源的系统研究,遗传多样性尚不明确。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海南岛58份栽培槟榔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旨在明确槟榔栽培种的亲缘关系,为槟榔杂交育种、功能基因的挖掘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从50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32对多态性好、条带清晰的引物,在58份种质资源中共检测到79个等位基因,每个SSR位点2~5个,平均2.4688个,其中有效等位变异占观测等位变异的58.92%。各引物PIC值变幅为0.0169~0.5969,平均值为0.2254,Shannon信息指数(I)为0.0496~1.2552,平均值为0.4496;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Nei)变幅为0.0171~0.6492,平均值为0.2596,说明所选SSR引物在供试样品中检测等位基因遗传多样性偏低。利用UPGMA构建58份栽培槟榔的遗传聚类树状图,第V组材料遗传多样性最丰富,其他分组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低,聚类结果说明海南栽培槟榔品种无明显的区域划分,表明海南槟榔不同地区间的种苗交流频繁,总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该研究为槟榔遗传育种亲本选择提供依据,也为今后引进种质增补差异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8.
研究不同的椰衣栽培介质对西瓜发芽的影响等,对于开展椰衣栽培介质基质化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海南3市(县)5镇的11种椰糠为基础及配置2种(MIX1、MIX2)复合基质为测试材料,对椰衣介质13个处理的浸出液分别进行西瓜种子发芽实验、西瓜苗生长实验及相关生理测评等。结果表明:复合基质处理能保证西瓜苗生长,pH、EC值的大小是筛选优良椰衣复合基质的关键。椰衣介质MIX1处理是适宜西瓜生长发育的复合基质。  相似文献   
49.
选择了海南地区9个代表性油茶林,采用等温吸附试验研究土壤磷吸附特性。结果表明,海南油茶林的土壤磷等温吸附曲线符合Langmuir单表面方程,磷最大吸附量为264~1 007 mg/kg,吸附平衡常数为0.11~3.79;海南油茶林土壤磷最大吸附量与有机质含量、全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有效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有机质和全磷含量越高的土壤,对磷的吸附固定能力越强;对磷的吸附固定能力越强的土壤,其土壤有效磷含量越低。  相似文献   
50.
符之学  刘立云  李艳  黄丽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4,(14):4229-4230,4292
槟榔被列为4大南药之首,前景广阔.该文概述了槟榔的产业概况,着重介绍了目前槟榔种植的品种及种苗生产、园地规划、园间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提出了槟榔农业技术推广的具体化建议,为槟榔产业的生产和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