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28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8篇
  8篇
综合类   171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69篇
园艺   23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21.
菜粉蝶(pieris rapae linnaeus)俗称菜青虫,是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害虫,在宁夏主要危害甘蓝、大白菜、油菜、萝卜等,严重影响蔬菜的品质和产量。2006年根据农业部药检所安排,对西安北农华农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研制的25g/L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防治甘蓝田菜青虫进行田间药效试验,验证该药剂对甘蓝田菜青虫的防治效果,现将田间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2.
群体密度对冬油菜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研究了西北旱寒区大田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对冬油菜越冬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角层结构、含油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群体密度在120万株/hm2~60万株/hm2,越冬率可达到80%以上。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大而降低,60万株/hm2、90万株/hm2、120万株/hm2、150万株/hm2的产量分别为3 160.05 kg/hm2、3060.00 kg/hm2、2 860.05 kg/hm2、2 431.05 kg/hm2。随着密度的增加,分枝部位增高,单株总分枝数减少,其中二次分枝减少大于一次分枝,主花序长度减少,角长、千粒重、单株产量等均降低。含油率也随种植密度增大而降低,60万株/hm2、90万株/hm2、120万株/hm2、150万株/hm2的含油率分别为43.12%、41.91%、41.93、38.9%,以60万株/hm2含油率最高,达到43.12%。在西北旱寒区,冬油菜合理的群体密度为60万株/hm2~9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23.
辣椒生境相关细菌分离及其对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初果期和盛果期辣椒的不同微生境(根围,叶围,根内,叶内)中分离了1543个相关细菌,结果表明:辣椒不同生长期,外生生境中细菌种群数量存在显著差异,盛果期辣椒外生生境细菌种群数量(根围1.35×10^6 CFU/g,FW),叶围9.5×10^5 CFU/g)显著高于初果期(根围7.0×10^5 CFU/g,叶围5.85×10^5 CFU/g,FW);同一生长时期内不同生境中细菌种群数量也存在显著差异。采用双重对峙培养法,测定其对5种植物病原真菌终级腐霉(Pythium ultimum),水稻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油菜菌核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小麦赤霉菌(Fusarium graminearum)、番茄灰霉菌(Botrytis cinema)营养生长的抑制作用,再通过菌株的拈抗特征对4个生境进行聚类分析,对5种植物病原真菌拮抗活性指数及相似性分析表明:叶内拮抗细菌最多,其次是根内、根围和叶围。,本研究为快速筛选出大量生防菌提供了理论依据,并首次在各小生境拮抗细菌筛选中引入了拈抗活性指数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124.
当前阶段,由于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资产配置高效化发展以及信贷风险管理难度的提升,使得商业银行的经济能力不断下降。在此基础之上,通过金融租赁业务的转型,提升银行实体经济服务能力,促进原有金融结构转型,成为商业银行实行金融改革、深化业务创新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5.
[目的]为了探索播期与秋闲田饲用高粱单株生产力和生物产量的线性回归预测模型。[方法]采用田间试验与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播期与饲用高粱单株生产力和草产量的关系进行模拟和比较。[结果]播期对秋闲田饲用高粱单株生产力和生物产量具有重要影响,其单株生产力和生物产量随播期的推迟而降低。构建了播期与单株生产力和生物产量关系的回归模型,单株鲜重与播期的回归模型为y_鲜=0.618-0.015x,单株干重与播期的回归模型为y_干=0.184-0.005x,单产与播期的回归模型为y_单=29 126.461-711.448x。在7月23日~8月30日之间的播期每推迟1 d,饲用高粱的单株鲜重平均减少0.015 g,单株干重平均减少0.005 g,单产平均减少711.448 kg/hm~2。[结论]该研究构建的3个回归模型,为秋闲田饲用高粱生产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6.
通过PCR—DGGE技术分析上海不同地区六个果园在根瘤病不同发病程度情况下不同树种根际土壤中的细菌群落结构,为根瘤病的防治确定理论依据。样品包括梨树和桃树共计五个品种两种树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园区之间果树根际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差异明显,在DGGE图谱75%相似性上划分,相同园区样品全部聚在同一簇。通过PCA主成分分析可以看出在同一园区中,发病程度不同的土壤样品细菌群落结构差异不显著,而树种对于根际细菌微生态的影响较大,树龄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27.
【目的】为揭示豌豆的抗病反应机理,采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对豌豆上胚轴组织中应答GSH的抗病防御蛋白质种类和信息进行分析研究。【方法】以50mmol·L-1还原性谷胱苷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作为抗病激发子,利用高通量2-DE和MALDI-TOFMS质谱技术大规模分离和鉴定豌豆白化苗中与抗病防御相关的差异蛋白质点。【结果】从GSH处理48h的豌豆白化苗上胚轴组织中共分离筛选得到4种蛋白质与豌豆的抗病防御反应密切相关,包括病程相关蛋白PR10(PI49)、脱落酸胁迫响应蛋白ABR17和ABR18及1个富含甘氨酸的RNA束缚蛋白(GRPs)。发现ABR17与PI49在GSH逆境胁迫下相伴出现,二者交互作用可能提高豌豆的抗病性。【结论】在GSH侵染条件下,豌豆上胚轴在48h内大量积累PR和ABA胁迫响应等大分子量抗菌蛋白,可能依靠这些病程相关蛋白的积累,增强豌豆对侵染真菌的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128.
为探索连翘自然结果率较低的原因,以长花柱和短花柱2种类型的连翘为材料,采用荧光显微和石蜡切片技术,对自花授粉和杂交授粉的授粉受精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自花授粉的情况下,授粉后48 h,长花柱连翘的花粉管刚开始进入花柱,短花柱连翘的花粉管已到达花柱的中部,但此后花粉管生长速度均很慢,仅后者有极少数胚珠受精,前者则未见胚珠受精的现象;在2种类型连翘相互授粉的情况下,以长花柱连翘为母本,授粉后168 h花粉管进入胚珠,以短花柱连翘为母本,授粉后120 h花粉管即进入胚珠,但二者完成受精作用均在授粉后18天左右.  相似文献   
129.
利用双重PCR-DHPLC技术检测水稻细菌性谷枯病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应用双重PCR结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ed high performanceliquid chromatography,PCR-DHPLC)检测水稻细菌性谷枯病菌的方法。根据水稻细菌性谷枯病菌ITS序列(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和gyrB基因序列,设计两对特异性PCR检测引物,对水稻细菌性谷枯病菌株和非水稻细菌性谷枯病菌株分别进行PCR-DHPLC及双重PCR-DHPLC检测,同时进行检测灵敏度及阳性菌株的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PCR-DHPLC检测的特异性强,灵敏度为菌浓度4×102cfu/mL,7株水稻细菌性谷枯病菌PCR产物同源性一致。该方法能简便、灵敏、高特异性地对水稻细菌性谷枯病菌进行高通量的自动化检测。  相似文献   
130.
有机碳库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植物生长所需营养的主要来源,同时可以反映土壤质量的优劣和动态变化。在农田生态系统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大气中的CO2,同时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动不断的分解土壤中的有机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