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1篇
农学   30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目的]研究黄淮海区玉米青枯病的田间自然筛选及接种鉴定。[方法]采用试验室接种鉴定及大田自然鉴定的方法,研究25份玉米自交系和61份群体材料对玉米青枯病的抗病表现。[结果]筛选出9份自交系及26份群体材料的抗病等级都在R(抗病)以上。多数种质资源的抗病性集中在3级和5级,为R(抗病)和MR(中抗)材料;未发现有9级(高感)材料。[结论]该研究为玉米青枯病在黄淮海区的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2.
新科891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用自选系S155作母本、自选系PHA458作父本进行杂交选育的高产、优质、多抗、广适、适宜机收的玉米新品种。该品种遗传基础丰富,既有国外品种坚秆、脱水快、耐密的特点,同时又含有国内黄改品质好、配合力高、早熟的血缘。适宜在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  相似文献   
33.
采用3因素5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播期、密度、施氮量对玉米品种新科19产量形成的作用效应,建立回归模型并分析各因子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施氮量对新科19产量影响最大;当密度60 000株/hm2、播期6月5日、施氮量450 kg/hm2时,达到最高产量13 283.53 kg/hm2,为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34.
新科68是新乡市农业科学院于2004年用自育玉米自交系R02作母本,新43作父本,培育而成的普通玉米单交种。该品种属紧凑型中熟品种,2007年-2008年参加陕西省夏玉米区域试验和陕西省夏玉米生产试验,表现高产、优质、熟期中、抗性好等特点,适宜陕西关中及相似生态区夏播种植。  相似文献   
35.
利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玉米杂交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糊数学中隶属函数分析法,可以把品种的多个性状纳入同一个系统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对品种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综合性状优的品种有豫单2001、R108、丹玉86、X1132X;综合生产能力优的品种有X1132X、中科4号、丹玉86、豫单2001、新单23.  相似文献   
36.
玉米是河南主要夏粮作物之一,年种植面积在240万hm2左右,约需玉米种9000万kg。由于玉米种业投资少,见效快,盈利丰,被誉为“黄金产业”,成为当今企业家瞩目和投资的热点,这导致河南省玉米种子多而杂,给农民选种带来麻烦。鉴于此,我院2005年选取在河南种植面积较大的13个玉米品种,安排在我院试验地,通过田间观测,室内考种,统计分析,研究其规律与共性,以便更好地加以推广和应用,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试验选用河南省近几年种植面积较大的13个玉米杂交种,分别为:郑单958、郑单14、鲁单981、农大108(CK)、安玉5号、豫玉2…  相似文献   
37.
新单23是河南省新乡市农科院选育的高产、高抗、优质玉米杂交种。2004年3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委员会审定,2005年通过陕西、河北两省认定。2005年在河南省新乡市夏播制种,高产地块达到4875kg/hm~2。  相似文献   
38.
随着小麦、水稻机械化收获的全面推广,玉米机械化收获也逐渐进入农田.玉米从穗收到粒收机械化,可以节约人力成本,减少霉变,增加农民收益,在保障粮食质量安全、提高玉米市场竞争力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比起小麦和水稻,玉米机收范围还比较小,接受度也比较低,机收率仍有待提高.为了推进玉米籽粒收获机械化,分析了黄淮海玉米籽粒直收的制...  相似文献   
39.
利用SSR标记划分48份高直链淀粉玉米种质杂种优势类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国外引进的48份高直链淀粉玉米材料为供试材料,利用均匀分布于玉米染色体组上的42对引物,共检测出211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等位基因2~9个,平均5.02个,每个SSR位点的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化为0.21~0.86,平均为0.55。聚类结果表明,48份材料分为6大类群。  相似文献   
40.
普通玉米育种问题的研讨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高度重视种质创新和外源种质导入,丰富种质基础,保持遗传多样性,是搞好普通玉米育种之关键.要选育高配合力、高产、高抗的玉米自交系,按类群精选素材,保持其遗传特点.育种目标应是"竖叶、大穗、优质、高产、早熟、多抗”.按5大类群在强杂交优势类群间选配亲本,质量性状要求双亲互补,数量性状双亲应尽可能接近育种目标.对新组合在田间要反复观察,慎重"破格升级”,缩短育种年限.重视其水平抗性、耐密性及抗倒性的提高,并对其它育种问题作了研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