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6篇
林业   10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6篇
  5篇
综合类   74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25篇
畜牧兽医   145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 毫秒
271.
以海子梨渊Haizili冤品种的DNA 为材料袁对影响ISSR-PCR 扩增的重要因子进行单因素的优化设计袁建 立了最佳体系: 25 滋L 反应体系中含2.5 滋L 10伊buffer尧0.75 U Taq DNA 聚合酶尧0.2 mmol/L dNTPs尧2.5 mmol/L MgCl2尧0.25 滋mol/L 引物尧10~60 ng 模板DNA遥将最佳体系应用于黔西南的22 个梨品种袁证实了该体系的重复性好袁 很稳定遥  相似文献   
272.
殷瑞  刘群 《南方水产》2007,3(2):36-41
实际种群分析(VPA)是渔业评估的经典方法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分析渔业的历史数据、估算渔业种群的资源量及捕捞死亡系数.文章提出了体重结构的VPA(WVPA),蒙特卡罗模拟分析的结果表明,即使在较高的白色噪音水平下(30%),WVPA仍然可以较准确的估算捕捞死亡系数[相对估算误差REE=3.81%(长寿命种群),和2.75%(短寿命种群)].文章应用WVPA与年龄结构的VPA一起评估大西洋赤鲷渔业,结果表明,采用WVPA得到的结论与采用VPA的结果近似一致,但考虑到体重结构产量数据更易获得,该方法更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273.
莱州湾及黄河口水域地理学特征与鱼类多样性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以历史和调查资料为基础,介绍了莱州湾及黄河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及其发育史,指出莱州湾是一个年轻的海湾,而黄河三角洲则是一个不稳定的河口三角洲。莱变地质构造复杂,东部为上升区,西部属沉陷区;黄河三角洲则属于淤泥岸坡,沉积物呈从东向西,由南向北逐渐细化为特征,其水文特征因地处暖温带北缘、属季风气候区。在陆上气候、黄河冲淡水和黄海冷水团交互影响下,本水域形成温、盐季节变化显著,逆时针环流、往复流性质的潮流及  相似文献   
274.
柔嫩艾美耳球虫早熟株的内生发育及其致病性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为了给鸡球虫早熟弱毒疫苗的开发提供依据,对柔嫩艾美耳球虫(Eim eria tenella) 北京株经10 代早熟选育获得的早熟株的内生发育研究发现,其第2 代裂殖生殖发育较快,第2 代裂殖体含裂殖子较少,提前进入配子生殖,从而造成卵囊“早熟”。该早熟株致病性大大下降,经口感染10×104 个/只的致病性仅相当于剂量0.1×104 个/只亲本毒株的致病性。该虫株可作为研制早熟弱毒苗用虫株。  相似文献   
275.
在水温为17.6±0.2℃条件下,研究了饥饿和恢复投喂对许氏平鲉幼鱼肝脏和肠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分4组,每组设3个平行,其中A组为对照组,即在实验过程中正常投喂;B组饥饿5d恢复投喂50d;C组饥饿10d,恢复投喂45d;D组饥饿15d,恢复投喂40d。实验结果表明,蛋白酶、胰蛋白酶随饥饿时间的延长其活性下降明显,脂肪酶活性虽有下降趋势但不明显,而淀粉酶则在饥饿初期活性大幅度上升;恢复投喂后除了肠蛋白酶和肝胰蛋白酶外,其他消化酶活性均达到对照组水平。  相似文献   
276.
宋维彦  刘群 《河北渔业》2006,(4):44-44,46
大西洋牙鲆是分布于北美洲大西洋沿岸的底层鱼类,是极具发展潜力的养殖新品种。目前我国已经引进并进行人工育苗;但在人工育苗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亲鱼培养和催产,受精卵孵化,饵料投喂,伏底过程,疾病防治等,在生产中要注意及时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277.
为探究天津地区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牛奶病”案例的病原,本研究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18S rDNA基因序列分析、人工感染试验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来明确病原种类及其组织分布特征、时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自然发病蟹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对外界刺激反应慢或基本不反应,头胸甲腔内蓄积乳白色血淋巴,头胸部及步足基部关节膜连接处肌组织呈不透明乳白色,肝胰腺呈白色半流体糜烂状。基于18S rD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真菌分离株P13被鉴定为二尖梅奇酵母(Metschnikowia bicuspidata)。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表明,真菌分离株P13能够在实验室条件下感染健康中华绒螯蟹[累积死亡率为(55.0±2.4)%],导致实验蟹呈现与自然发病蟹相似的临床症状,且能从实验蟹中再分离出二尖梅奇酵母。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真菌分离株P13能够侵染中华绒螯蟹肝胰腺、后肠、鳃、心脏和肌组织,引起靶组织不同程度的病理损伤并呈现时序变化特征。综上所述,二尖梅奇酵母是天津地区中华绒螯蟹“牛奶病”的病原,本文也初步揭示了该病原的主要靶组织及组织分布特征和时序变化特征,为深入...  相似文献   
278.
279.
弓形虫和新孢子虫是两种亲缘关系接近的顶复亚门原虫,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免疫保护作用,这种作用可能是基于交叉反应抗原产生的。本研究旨在表达并鉴定弓形虫和新孢子虫的交叉反应抗原TgMIC17A,通过将其应用于小鼠的免疫保护试验,评估该抗原对弓形虫和新孢子虫感染产生的交叉免疫保护作用。对TgMIC17A进行基因克隆和原核表达,通过免疫印迹试验鉴定其反应原性和交叉反应性。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后测定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水平,评价其免疫原性。二免后,分别用1×103个弓形虫Pru速殖子、1.5×107个新孢子虫Nc1速殖子攻虫,对小鼠的体重变化、存活率进行监测,并在攻虫30 d后检测各组存活小鼠的脑荷虫量,评价TgMIC17A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后对弓形虫和新孢子虫的交叉免疫保护效果。结果显示,rTgMIC17A可以被弓形虫和新孢子虫的阳性血清识别,相较于未免疫组小鼠,免疫组小鼠体内可产生高水平特异性IgG抗体(P<0.01),且感染弓形虫或新孢子虫的脑荷虫量均显著降低(P<0.01)。本研究克隆并表达了TgMIC17A,鉴定其为新孢子虫和弓形虫的交叉反应抗原。该抗原可以刺激小鼠产生较好的体液免疫反应,并对弓形虫和新孢子虫的感染产生一定的交叉免疫保护作用,可以为弓形虫和新孢子虫共感染的防治,以及筛选具有交叉免疫保护力的重组疫苗提供可借鉴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280.
农业保险市场中广泛存在羊群效应,若不正确引导则会对农业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形成阻碍。梳理已有文献发现,农业保险领域羊群效应的研究主要侧重于验证农业保险羊群效应的存在性,并从社会网络、主观规范等多个角度探究了农业保险市场中羊群效应的表现形式。但是,已有文献鲜有探讨农业保险市场中羊群效应的成因及后果。因此,未来相关研究中应进一步探讨农业保险羊群效应的形成机制与效应,一方面可以缓解农业保险市场中“盲从投保”导致的市场扭曲,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合理利用“羊群效应”进行产品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