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17篇
  6篇
综合类   13篇
畜牧兽医   2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针对橡塑渗灌管变异系数高、在线源式灌溉过程中水头损失大等问题,本文以橡塑渗灌管为柱状出流面,再结合迷宫流道技术设计了一种点源式灌溉的地埋式橡塑渗灌滴头。通过水力性能测试、短周期抗堵塞试验以及土壤入渗试验对滴头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滴头流量变异系数为4.17%,压力-流量关系式为q=0.6435h0.4161,符合国家生产标准,并具备一定的压力补偿性能;在3种泥沙浓度(W1=0.5 g·L-1,W2=0.1 g·L-1,W3=1.5 g·L-1)、100 kPa工作压力下,滴头有效灌溉次数分别为15、11、5次,达到灌水器抗堵塞性能平均标准;将滴头深埋30 cm进行土壤入渗试验,在100 kPa工作压力下,未出现深层渗漏现象,湿润锋在580 min后到达土壤表面,可有效减少灌溉水蒸发,节约水资源。该地埋式橡塑渗灌滴头水力性能优秀,抗堵塞性能良好,湿润体体积大,土壤含水率分布均匀,可广泛适用于果园灌溉以及科研试验等。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大量一手文献的翻译、整理,从公共体育、专业体育和课外体育三个方面,阐述美国大学体育 的创建历程。在此基础上,从合理性、合法性层面,揭示美国大学体育构建的内部机制。体育思想的转变 为美国大学体育的萌生提供了动力来源,并通过合理性、合法性的构建指引、规约了美国大学体育体系的 构建;由此得到的启示是大学体育改革和发展必须有先进的体育思想为基础、以完善的制度为保障。  相似文献   
13.
以杭州临安钱王陵纪念公园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取样法选取32个样地,对样地内群落树种组成、胸径等级及群落类型和结构进行调查,运用i-Tree模型对所调查植物群落美学效益进行定量评估分析。结果表明,所调查群落植物种类共计113种,分属于63科98属;群落类型以针-阔混交型为主,群落总体结构层次丰富。所调查群落年美学效益价值为241 521.28元,单株树木平均美学效益为149.74元,其中香樟+枫香群落美学效益价值最高,为21 683.20元。常绿-落叶阔叶混交型群落在美学效益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枫香、三角槭、水杉、黄山栾树、雪松、朴树、马尾松、栓皮栎、山樱花、榔榆等针叶树及阔叶树种单株平均美学效益较高。  相似文献   
14.
趾疣是一种发生在禽类趾部增生性病理现象的常见病变,系由趾部外伤引起病毒感染而发病,但这种病变多发于种鹅、火鸡、鸵鸟等体重稍大的家禽.在实际家禽养殖过程中,肉种鹅特别是种公鹅,因体型较大且喜奔跑,更易出现趾部外伤,所以较其它禽类高发. 1 发病情况 2021年2月,辽源市某餐饮山庄养殖场饲养的2000只肉种鹅个别发病,发病种鹅均系体型较大的公鹅,发病种鹅食欲不振,胆小离群,体重减轻.经观察可见,病鹅走路跛脚,似一只脚掌不敢着地,远观此脚掌出现肿胀.于是由饲养员将患病、跛脚的种鹅挑出,保定后仔细观察,种鹅趾关节处异常肿大,有多个大小不等的增生病灶,最大的直径为3 cm,最小的直径为0.5 cm,形状呈不规则圆形,突出表面约0.3~0.5 cm,较大病灶中心处有凹陷,未见伤口及液体流出,用手指触压患处,病鹅有强烈痛感.从外观表现初步诊断为趾疣,建议对种鹅饲养场内的其它种鹅远观检查,及时挑出已经发病的种鹅进行治疗,轻微的、刚发病的建议挑出后"泡脚"治疗,病情严重的建议手术治疗.现将治疗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李闯  刘艳伟  杨具瑞 《安徽农业科学》2014,(23):7838+8016-7838
概括了我国南方红壤土水土流失的现状及危害,提出亟待保护的迫切要求,通过综合分析坡地试验小区的土壤侵蚀模数、产流特征,研究不同植被小区的水土保持效应,并且分析降雨对小区水土流失的影响,以期对红壤土的综合利用提出理论支持。针对我国红壤退化日益严重的问题,在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分析红壤水分特征、产汇流过程所做的研究工作,通过研究找到合适植物以改良红壤,使得红壤沙化过程减缓。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利于三七生长发育和降低发病率的灌溉施肥模式。以3年生三七为研究对象,采用大田试验,试验共设置3个灌水水平:W1(低水,0.5FC,FC为田间持水量)、W2(中水,0.7FC)、W3(高水,0.9FC),设置4个施肥水平:F1、F2、F3、F4,全年施肥量均为96 kg·667m-2,根增重期∶苗期∶花期∶果期的施肥比例分别为25%∶25%∶25%∶25%、20%∶25%∶30%∶25%、15%∶30%∶30%∶25%和10%∶40%∶20%∶30%。分析生育期不同施肥量和灌溉耦合对三七生长特性、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和发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W2F4处理的地上部分鲜重、地上部分干重、根鲜重、根干重都最大,其苗期和果期的株高和茎粗也最大;茎粗增量最大的处理为W1F3和W2F3,株高增长量最大的处理为W2F3和W2F4;三七花期的净光合速率(Pn)、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和光能利用效率均高于果期;6、7、8月发病率较低的处理为W2F4和W2F3。综上可知,适当的水分胁迫和苗期、果期增肥有利于提高三七产量,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不同绿肥与牛粪混合堆腐过程中有机组分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苜蓿、猫尾草、籽粒苋分别与牛粪混合堆腐进行改性处理,研究堆腐过程中有机组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绿肥与牛粪混合堆腐可以使堆腐产物中水溶性有机组分的含量增加,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供作物直接吸收利用,并且显著提高了堆腐产物持续生成水溶性胡敏酸的能力,其中添加苜蓿堆腐处理产生的水溶性有机组分含量大于其它处理。添加苜蓿和猫尾草堆腐不但可以增加堆腐产物中碱溶性有机物和碱溶性胡敏酸的含量,提高堆腐产物的HA/FA值,而且在堆腐后期可以降低堆腐产物中碱溶性富里酸的减小,添加籽粒苋堆腐处理这种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通径分析在SPSS逐步线性回归中的实现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运用SPSS.17对充分供水状态下老芒麦的蒸腾速率(Evap)、净光合速率(Pn)与环境因子中的光合有效辐射(PAR)、空气中的CO_2浓度(Air CO_2)、空气湿度(RH)、大气温度(AT)、叶面温度(LP)、胞间CO_2浓度(Cint)的关系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计算环境因子对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的决策系数。在通径分析前对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对分析结果进行显著性检验,直至回归方程中各变量均达到显著水平。运用相关、偏相关等,从不同角度研究环境因子与老芒麦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胞间CO_2浓度、大气温度、空气湿度对净光合速率起抑制作用,胞间CO_2浓度、空气湿度对蒸腾速率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水氮耦合对干热区小粒咖啡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明干热区小粒咖啡优质高产的水肥管理模式,通过连续2 a大田试验研究旱季4个灌水水平(充分灌水W1和亏缺灌水W2、W3、W4,W2、W3和W4灌水量分别为W1的80%、60%和40%)和3个施氮水平(N1:140 g/棵、N2:100 g/棵和N3:60 g/棵,纯氮量)对小粒咖啡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对综合营养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与W4相比,提高灌水量可增加干豆产量42.8%~151.0%、生豆中绿原酸含量16.9%~31.5%,水分利用效率随灌水量的提高先增后减,W2的水分利用效率最大。与N3相比,提高施氮量增加干豆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生豆中蛋白质和绿原酸含量分别为32.9%~42.6%、32.0%~45.8%、5.9%~9.7%和7.0%~12.6%,N2的干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大。与W4N3相比,提高水氮用量能同时增加干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增加22.0%~307.5%和18.2%~205.3%。W1N2处理获得2 a的最大均产,为5 587.42 kg/hm2。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W2N2的综合营养品质最优,而水氮不协调会导致品质下降。与W4N3相比,W2N2显著提高干豆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生豆中蛋白质和绿原酸含量,降低粗纤维含量。因此,从优质高产角度考虑,干热区小粒咖啡的水氮耦合模式为W2N2组合。  相似文献   
20.
微润灌溉作为一种新型地下连续灌溉节水技术,可为农业水肥一体化提供有效载体。为探明不同生物质掺混比例下竖插式微润灌溉施肥湿润体内水分和养分的分布规律,开展室内入渗试验,设置3个肥液浓度(清水F0:0 g·L-1;低浓度FL:0.2 g·L-1;高浓度FH:0.4 g·L-1)和4个土壤生物质(花生壳粉末)掺混比例(无掺混B0:0;低掺混BL:1.5%;中掺混BM:3.0%;高掺混BH:4.5%),研究微润灌溉施肥湿润体内土壤含水率、硝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分布特性。结果表明:掺混生物质后湿润体内水肥分布范围显著增大,而肥液浓度对水肥分布范围的影响不显著。土壤水肥含量随着与微润管水平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水肥含量最大值出现在微润管周围。在与微润管水平距离为0~10 cm范围内,土壤含水率和硝态氮分布较均匀,速效磷和速效钾则形成累积区。肥液浓度和生物质掺混比例对湿润体内水肥含量均值影响显著。与F0相比,增加肥液浓度提高土壤含水率和养分(硝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值3.94%~14.09%和124.92%~458.05%;与B0相比,增大生物质掺混比例提高土壤含水率和养分含量均值12.89%~33.32%和28.37%~115.44%。微润灌溉施肥湿润体内土壤含水率和硝态氮的分布均匀性较高,而速效磷和速效钾分布均匀性较低。增大肥液浓度和生物质掺混比例可提高湿润体内土壤含水率和硝态氮的分布均匀系数,而降低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分布均匀系数。微润灌溉施肥湿润体内水肥含量均值与至微润管水平距离的关系符合四参数Log-logistic模型。总之,在土壤中掺混生物质有利于微润灌溉施肥下水分和养分的运移,增加肥液浓度和土壤生物质掺混比例可显著提高湿润体内的水肥含量,增大水分和硝态氮的分布均匀性,促使速效磷和速效钾在微润管周围的累积量增多。研究结果可为微润灌溉水肥一体化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