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0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3篇
  4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0 毫秒
61.
普通×爆裂玉米自交系F7重组近交系植株性状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普通玉米自交系丹232与爆裂玉米自交系N04为亲本构建了含有259个家系的重组近交系(RILs)群体,对株高、穗位高、顶高、顶高/株高、茎粗、穗上位叶片数、叶面积、雄花分枝数、雄穗长9个植株性状初步分析.结果表明:RILs群体各性状分离明显,且基本符合正态分布,表现为数量性状遗传特点,是一个较为理想的作图群体.但RILs系内各性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需要增加自交代数.  相似文献   
62.
以红松、白松、落叶松、楸木的木屑为原料,利用自行设计研制的以流化床反应器为主体的生物质热裂解制取生物油系统进行快速热裂解试验.在对生物质热裂解制取生物油的主要工况参数进行全面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了生物质快速热裂解过程中反应温度、原料颗粒粒径、给料速率等主要参数对生物油产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反应温度为500℃,给料速率为20 kg/h,生物油的最高产率达63.8%.  相似文献   
63.
为了明确理化诱变剂对芝麻诱变当代(M1)根尖细胞的细胞学效应,利用化学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EMS)、叠氮化钠(NaN3)以及物理诱变剂60 Coγ-射线对3个芝麻品种进行诱变处理,研究处理后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指数、染色体畸变率及微核率的变化。结果表明,5g/L的EMS和2mmol/L的NaN3处理对不同品种芝麻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有促进和抑制2种效应。但随着EMS、NaN3处理浓度和60Coγ-射线剂量的增加以及处理时间的延长,有丝分裂指数呈下降趋势,而且诱发芝麻根尖细胞的核畸变和染色体畸变,产生单微核、双微核、染色体断片、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桥和染色体团等多种畸变类型。豫芝11号和ms86-1较三黄芝麻对高质量浓度的EMS(15g/L)更敏感,ms86-1较豫芝11号和三黄芝麻对低浓度(2 mmol/L)NaN3更敏感,3个芝麻品种对60Coγ-射线的敏感性依次为ms86-1>三黄芝麻>豫芝11号。  相似文献   
64.
太空诱变玉米核不育基因的微卫星标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随机交配多代的郑58可育株5280(Ms)与不育株5280(ms)杂交、昌7-2不育株8057(ms)与正常可育自交系黄C杂交,分别构建两个F2定位群体.在田间育性鉴定的128株和146株中,可育株与不育株分离分别为93株完全可育、35株完全不育和114株完全可育、32株完全不育.适合性测验表明,均符合3:1孟德尔遗传分离比例.运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和BSA分组方法.分别选用遍布在玉米10条染色体上的418对和386对SSR标记对两个群体进行多态性筛选,结果对应有17对和36对引物出现多态性.对两个F,定位群体进行基因型和连锁分析结果表明,郑58和昌7-2太空诱变玉米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分别位于第1和第4染色体上,微卫星标记phi 427913和umc 1160与郑58核不育基因连锁,遗传距离分别为23.8和19.4 cM;phi 006和umc 1109与昌7-2核不育基因连锁,遗传距离分别为18.0和26.3 cM.  相似文献   
65.
  【目的】  苏北黄河故道带低肥力沙性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差,研究控释尿素施用技术对水稻产量和稻米营养品质与口感的影响,为该地区水稻优质生产的肥料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中熟中粳水稻品种‘苏秀867’为材料,在苏北黄河故道带低地力沙性土壤上进行了2年田间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控释肥和尿素复混全部基施 (BC) 与控释肥和尿素复混基施+穗肥施用尿素 (BC+PU) 2种施肥方式;副区为3种树脂包衣尿素,控释天数分别为80天 (CR80)、100天 (CR100) 和120天 (CR120),控释肥与普通尿素复混比例为6∶4,BC处理所有肥料一次性基施,BC+PU处理中普通尿素一半基施一半穗期追施,总施氮量为270 kg/hm2,以常规尿素定量分施 (CK) 为对照,共7个处理。调查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测定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营养与蒸煮食味品质、淀粉RVA谱特征值。  【结果】  BC和BC+PU两区各处理水稻产量表现为CR80 > CR100 > CR120。相同控释尿素处理下,BC+PU处理的产量高于BC处理。BC+PU区3个控释肥处理以CR80的增产效果最好,两年产量分别为9.64和10.73 t/hm2,较CK处理分别增产5.32%和5.81%,这主要归因于其在稳定穗数的基础上,提高了总颖花量和结实率,且CR80处理的水稻中后期的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均较高,尤其是成熟期的叶面积指数显著大于CK,有利于光合产物积累。无论BC还是BC+PU施用方式,3个控释肥处理的稻米加工品质无显著差异。在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方面,BC+PU区CR80处理与CK相比没有显著差异,而BC区CR80处理的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食味值较CK有所提高,RVA谱特征值中的峰值黏度、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和崩解值上升,蒸煮食味品质较好;BC和BC+PU两区中,CR100和CR120处理的蛋白质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降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和食味值下降,RVA谱特征值中的峰值黏度、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和崩解值下降,蒸煮食味品质较差。与BC处理相比,BC+PU处理稻米的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有所提升,蒸煮食味品质降低。  【结论】  在苏北黄河故道带沙性土壤上,采用释放期为80天的控释肥与尿素混合,采用基施+穗期追施尿素两次施肥方法,能够实现水稻的高产优质,但是降低蒸煮食味品质,而该缓释肥与尿素混合全部基施,虽然产量不是最高,但不会影响加工品质,且提高了蒸煮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66.
刘艳阳  蒋达  李伟海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174-7175
[目的]为小麦优质生产提供依据。[方法]设计10月15、20、25、30日及11月4、9、14日7个播期,研究播期对强筋小麦9356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播期对强筋小麦9356的淀粉RVA特征值除峰值黏度时间外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小麦结实期的日均温与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回复值、消减值和峰值黏度时间呈正相关;总降雨量与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回复值呈负相关,与消减值、峰值黏度时间、起始糊化温度呈正相关。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和回复值与播期呈线性方程关系,均随播期的推迟呈极显著增加。[结论]推迟播期,峰值黏度增加,有利于小麦的二次加工品质。  相似文献   
67.
稻田套播和施氮对弱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稻田套播及不同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效应,采用稻田套播与传统条播两种栽培方式比较的方法,研究稻田套播和氮肥对优质弱筋小麦宁麦9号籽粒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与传统条播方式相比,在相同的氮肥运筹下稻田套播弱筋小麦除籽粒总淀粉及其组分含量高于条播处理外,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磨粉品质、面粉品质以及淀粉糊化特性的主要指标均低于传统条播,且差异显著.在江淮地区采用稻田套播方式较利于弱筋小麦优质的形成.增加施氮量则宁麦9号的产量、蛋白质含量、面粉品质和磨粉品质的主要指标提高,但不利于弱筋专用品质的优化.稻田套播弱筋小麦宁麦9号在总施氮(纯氮)量为225 kg/ha、基蘖肥与拔节追肥比例为5:5:0的条件下可实现高产与优质相协调.  相似文献   
68.
不同水稻氮利用效率基因型的物质生产与积累特性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6  
选用氮素利用高效型和低效型具有代表性的12个粳稻品种,研究225 kg hm-2施氮条件下各基因型水稻物质生产与积累特性及其与氮利用效率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氮效率类型水稻群体茎蘖数没有鲜明的特征差异,但氮高效类型水稻的茎蘖成穗率极显著高于氮低效类型。氮高效类型水稻物质生产与积累具有“前稳、中小、后高”的特性,即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前具有适宜的叶面积、光合势和群体生长速率,物质积累具一定优势,但其占全生育期总积累量的比例较少;有效分蘖临界叶龄至拔节阶段,无效分蘖发生少,叶面积指数、光合势、群体生长速率低,物质积累也不具优势;拔节以后,具有良好的群体质量,叶面积增长较快,群体光合势和生长速率加大,物质积累优势较为明显。不同氮效率类型水稻物质生产与积累的特性不仅可以解释水稻氮素利用的品种间差异,同时也为生产上提高水稻氮利用效率提供了可行的调控途径。  相似文献   
69.
【目的】研究和确定芝麻ND-FISH最优试验条件,并对其在芝麻染色体识别中的可行性进行探索。【方法】以寡聚核苷酸(AC)8为探针,研究不同洗脱强度、酶解时间和杂交时间对ND-FISH的影响,确定芝麻ND-FISH最优试验方案。【结果】芝麻ND-FISH最优方案:制片在浓度100 μg•mL-1 RNase A酶解1 h,探针浓度6 µL(20 ng•µL-1),杂交4 h,4 × SSC/0.2% Tween 20溶液洗脱10 min;18条染色体存在(AC)8杂交信号,其中,14条染色体上存在较强杂交信号,4条染色体上有较弱杂交信号,结合染色体长度及臂比,18条染色体可有效识别。【结论】利用ND-FISH技术、以(AC)8为探针成功识别栽培芝麻的18条染色体。  相似文献   
70.
苏中地区为稻麦两熟制地区,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和稻虾综合种养规模扩大的影响,水稻迟播迟栽现象较为普遍,使水稻品种的生长发育等与光、温资源不匹配,成为制约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在迟播迟栽(6月12日播种、6月30日移栽)条件下,采用毯苗机插方式,设置4个纯氮施氮量(N0:0 kg hm–2; N240:240 kg hm–2; N300:300 kg hm–2; N360:360 kg hm–2)、3个穴栽苗株数(D3:3株苗、D4:4株苗、D5:5株苗)处理,以适播适栽期(5月29日)常规施氮量和穴栽苗株数处理(N300D4)为对照(CK),探究氮肥水平与穴栽苗数对迟播迟栽粳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为提升苏中地区迟播迟栽粳稻产量潜力和资源利用效率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较CK相比,迟播迟栽条件下各处理产量均下降,主要原因是迟播迟栽处理群体颖花量显著降低, 2年最高群体颖花量分别较CK分别降低11.94%和8.12%;迟播迟栽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