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7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1.
以品种改良为主要内容的科技进步推动了湖南棉花生产的突飞猛进,通过实施杂交棉工程,开创了湖南省乃至长江流域棉区杂交育种的先河,在1997-1998年湖南省率先完成了杂交棉替代常规棉的第二次种子革命.1997-2009年在湖南及长江中下游7省棉区累计推广种植600万hm2,新增产值近200亿元,产业化水平得到了社会公认.湘杂棉之所以如此迅猛发展,除了湘杂棉品种产量高、适应性广之外,还因为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研制了湘杂棉的几个核心技术:  相似文献   
12.
<正>常德是全省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是全国双低油菜生产大市。近年来我市油菜面积稳中有升,但因采取的栽培措施不同,经济效益存在较大差异。笔者经  相似文献   
13.
超级稻Y两优143在桃源县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Y两优143是新选育的感温型两系杂交稻组合,2010~2012年在桃源县进行3年小面积试种。结果表明:该组合表现出植株较高,株型紧凑,分蘖力强,剑叶挺直,穗大、粒多、粒重,结实率高,抗倒力强、耐寒性强,丰产性好等特点,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4.
桃源县依靠科技引领富硒产业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回顾了桃源县通过科技研发发展富硒农业的历程,阐述了"富硒土壤+生物转硒"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湖南省十多年来彩色棉新品种的选育情况,并对彩色棉的开发及其产业化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分析了彩色棉产业化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简述了桃源县在产业扶贫中推进产业基地建设、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引进产业龙头企业、拓宽产品销售网络、走脱贫致富之路等方面的可喜形势,指出了部分贫困户精神动力不足、生产经营盲目、产销链联结松散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因地制宜创品牌,管理创新出举措,实行科技扶贫、脱贫致富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桃源是一个产粮大县,1998年开始示范推广超级稻,特别是2008年以来,以实施农业部超级稻示范推广、农业部水稻高产创建和袁隆平院士"种三产四"等科技项目为支撑,水稻单产和总产一年一个新台阶。2008年~2011年,桃源县稻谷总产连续突破60万吨、70万吨、80万吨、90万吨,实现了历史性的大飞跃。  相似文献   
18.
Y两优7号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利用生物分子育种技术选育而成的超高产杂交水稻组合。2007年常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和桃源县农业局科教站引进该品种进行试种,试种结果表明该品种产量高、抗逆性强、米质优、生育期适中,深受农民欢迎。该品种于2008年3月通过了湖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湘审稻2008017。  相似文献   
19.
以常规稻湘晚籼13号为材料,研究了5种不同碳超能(CP40)用量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碳超能(CP40)能促进水稻早生快发,增加有效穗数;碳超能(CP40)在0~2.0 L/hm2范围内随着用量增加,水稻产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以施1.0 L/hm2处理产量最高;碳超能还能明显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其中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吸收利用效率的提高达极显著水平,5种氮肥利用效率均以1.0 L/hm2处理的最高。结合水稻分蘖发生和产量水平等综合因素,提出碳超能(CP40)最佳施用量为1.0~1.5 L/hm2。  相似文献   
20.
常德是全省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是全国双低油菜生产大市。近年来我市油菜面积稳中有升,但因采取的栽培措施不同,经济效益存在较大差异。笔者经多年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