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6篇
农学   13篇
  16篇
综合类   58篇
农作物   48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01.
以26个籼型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设施氮量、齐穗期疏花、剪叶处理,研究了施氮水平对杂交中稻整精米率的影响与组合间库源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种施氮水平下整精米率的差值(低氮-高氮)分别与低氮和高氮下各组合相应的穗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原因在于,中小穗型组合在低氮条件下的叶粒比已经较高,籽粒灌浆速率较快,导致籽粒充实度差而整精米率不高;当施氮水平提高后,叶粒比和灌浆速率进一步提高,籽粒容重进一步下降,因而整精米率下降。大穗型组合在低氮条件下,不足以维持籽粒正常灌浆,籽粒容重和整精米率下降;当提高施氮水平后,叶粒比有一定程度提高,库源矛盾有所缓解,籽粒容重也相应提高以致整精米率增加。预测出在4.5叶左右按26.64 cm×19.98 cm规格、每穴栽双株和本田施纯氮150 kg/hm2的栽培条件下,当群体平均着粒数≥194粒的杂交组合,整精米率比低氮水平有提高趋势。  相似文献   
102.
加强设施设备管理提高森林防火效益刘茂,程海东,韩志成(黑龙江省森工总局防火办)(合江林管局防火办)设施设备是国家的财富,是完成工作任务的重要物质基础。保证设施设备良好的技术状态,提高设施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关系到提高经济效益,加速森林防火工作深入发...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研究水稻齐穗后叶片SPAD值衰减与氮素稻谷生产效率的关系,以期为杂交水稻氮肥高效利用的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方法]2008~2010年,每年以18个杂交中稻品种为材料,研究齐穗后叶片SPAD值衰减与氮素稻谷生产效率的关系。[结果]氮素稻谷生产效率与齐穗期至成熟期的植株叶片SPAD值衰减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其原因在于:SPAD值衰减指数越大,LAI衰减指数也越多,地上部干物质向穗部运转比例越高,以至氮素稻谷生产效率与收获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该研究建立了利用SPAD值衰减指数预测氮素稻谷生产效率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4.
以杂交中稻天龙优540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叶片SPAD值在不同丛间、叶位间、茎类间及点位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栽后12d,测定顶1叶位~顶4叶位SPAD值时至少可取1丛,同1丛内需要同时取主茎和分蘖茎进行测定,顶1叶位、顶2叶位及顶4叶位均以距叶基部1/2处为适合的测定位点,而顶3叶位以距叶基部2/3处为适合的测量位点;最高苗期,主茎和分蘖茎的顶1叶和顶3叶均应作为测量叶进行测量,至少需取2丛以上,同1丛内需要取主茎和至少3个分蘖茎进行测定,顶2~顶4叶位以距叶基部7/12处为适合的测量位点,顶1叶位中以距叶基部1/4处为较适合的测量位点;在齐穗期,主茎取顶1~顶3叶中任一叶位及顶4叶位作为测量叶,至少需取2丛以上测定,每丛内只需取1个主茎和任一分蘖茎进行测定,顶1~顶3叶位中均以距叶基部1/6处为适合的测量位点,顶4叶位中以距叶基部7/12处为适合测量位点。  相似文献   
105.
杂交水稻不同叶面积指数构建与产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目前生产上应用的20个籼型杂交稻品种,在高密低肥、中密中肥和低密高肥3种密肥条件下,研究了齐穗期 LAI(叶面积指数)与产量的相关性,进而分析了不同 LAI条件下产量差异、产量构成、物质积累与运转特点;同时分析了关键栽培因子与产量的相关性。最后对产量突破的途径和关键技术进行了讨论,可为目前水稻高产创建提供理论与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6.
以杂交中稻组合G46A/10制12和内香6A/10制5为材料,在两种施氮水平下,研究了库源调节对杂交中稻强、弱势粒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势粒灌溉起动较快,粒重进入缓慢增长期拐点比弱势粒早10~15 d。强势粒与弱势粒的灌浆速率差异不显著,过多施用氮肥不利于籽粒灌浆结实。“源”供应不足是弱势粒充实率低的主要原因,增加“源”的供应量,弱势粒可以达到或超过正常生长植株强势粒的充实率水平。  相似文献   
107.
基于光谱分析的库尔勒香梨叶片全氮含量估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实现无损、实时、快速地监测香梨养分状况,【方法】利用SVC HR—768便携式光谱仪测定大田20 a树龄库尔勒香梨叶片的光谱反射率,并结合室内叶片氮素含量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法对香梨叶片的全氮含量与原始光谱、一阶导数光谱、高光谱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全氮含量与原始光谱在761 nm处构建的线性模型,调整决定系数R2值达到0.986;在1 564 nm处一阶微分光谱与全氮含量构建的线性模型,调整决定系数R2值为0.997;对于所选的高光谱特征变量,叶片全氮含量与红边位置变量(Dr)和红边面积变量(SDr)的相关关系极显著,并由此建立的线性模型的调整决定系数R2值均达到0.9以上,说明这些变量预测香梨叶片全氮含量具有可行性。【结论】对所构建的方程进行检验,确定了基于1 564 nm的一阶导数光谱模型为香梨叶片全氮含量的最佳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08.
以18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在施氮与不施氮条件下,研究了施氮对杂交中稻氮、磷、钾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稻谷生产效率表现为磷素(292.47~328.04 g grain/g P)>钾素(95.39~107.12 g grain/g K)>氮素(57.35~70.35 g grain/g N),氮、磷、钾素的稻谷生产效率与籽粒收割指数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施氮后植株的氮、磷、钾和干物质积累量均随之增加,且磷的增加量高于钾,但增加量均以分配到茎鞘和叶片为主。施氮植株比不施氮植株内氮、磷、钾积累量提高是生物产量和氮、磷、钾含量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因氮、磷、钾含量提高的作用(66.30%~80.16%)大于生物量增加的作用(19.84%~33.70%)。植株氮、磷、钾含量分别与其稻谷生产效率呈极显著负相关,18个杂交中稻组合地上部植株氮、磷、钾的积累量比为1∶0.20~0.21∶0.61~0.66,其中73%~80%的氮和磷被籽粒吸收,73%~75%钾分配到茎叶。  相似文献   
109.
[目的]针对西南稻区水稻生产磷钾养分施用不合理,缺乏指导磷钾肥施用的有效方法的现状,通过多点同氮不同磷钾水平试验,为水稻生产提供一种科学高效磷钾养分管理方法,从而为水稻生产磷钾肥施用提供指导。[方法]以杂交中稻川香9838为试验材料,在四川、云南、贵州和重庆4省市7个生态开展了施用不同磷钾量与磷钾利用率、水稻产量和米质关系研究,其中P公顷施用量为37.5、75、112.5和150kg,K公顷施用量为45、90、135和180kg,进行10个处理,裂区设计,每个处理重复3次。[结果]川香9838的产量不同试验点间存在显著差异,同氮不同磷钾水平下差异亦显著,试验点与不同磷钾处理间的交互作用达显著差异。云南滨川试点产量最高,公顷施用N150kgP75kgK90kg处理产量最高。PK高效利用率各试点不同,PK高效用量四川东坡、四川泸县、贵州小河和重庆永川4点间相同,而四川广汉、四川中江和云南滨川3点间各不相同。西南稻区水稻高产主攻目标是公顷有效穗数和结实率。稻米品质按试验地点可分2类,按全部处理可分为6类。[结论]该研究建立了西南稻区水稻生产磷钾养分高效运用预测模型,为西南稻区水稻高产以及磷钾合理高效运用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10.
水稻氮素利用效率的研究进展及其动向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水稻基因型、根系生长、物质积累、生理代谢、植株性状与氮素利用效率关系的研究进展。指出水稻发根力强、根系发达的品种有利于提高对土壤氮素的吸收能力;分蘖力强,齐穗期粒叶比大,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大,库容量大,结实率、千粒重、生物产量和收割指数高的品种对氮素的利用效率高;其生理学特征表现为硝酸还原酶、谷氨酸合成酶和RuBP羧化酶的活性高。总结了从氮肥种类与平衡施肥、施肥方法与肥水运筹、氮肥精准施用技术方面提高稻田氮肥利用率的有效途径。提出了提高水稻氮效率的研究重点,即建立水稻氮素效率间接评价的有效方法、突出水稻氮素效率的遗传规律与品种选育工作、协调氮素高效吸收与高效利用矛盾的栽培策略和深化以叶色为基础的高效定量施氮技术研究4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