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5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9篇
  27篇
综合类   56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41.
开放式臭氧浓度升高对水稻叶片光合作用日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开放式臭氧浓度升高系统(O3-FACE:Ozone-free air controlled enrichment)平台,以武运粳21(粳稻)和两优培九(杂交稻)两个耐性不同的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大气臭氧浓度升高对水稻叶片光合作用日变化的影响,旨在为高臭氧浓度条件下水稻生产和国家粮食安全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臭氧胁迫未改变光合作用日变化规律,处理和对照下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日变化相似,均呈现单峰曲线,高峰值出现在11:00—15:00之间;胞间CO2浓度日变化趋势与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日变化不一致;臭氧处理55d对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影响较小,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相关指标降低幅度变大,而胞间CO2浓度没有降低,说明臭氧对水稻的影响是一个累积过程,净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因素是由非气孔限制引起的;武运粳21的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在臭氧处理时的降低幅度小于两优培九,这种品种间的差异表明武运粳21比两优培九对臭氧耐受性强。  相似文献   
142.
FACE对三系杂交籼稻汕优63 根系活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5、2006年利用我同惟一的农田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FACE)研究平台,设计施N量为125 kg·hm·(LN)、250 kg·hm-2(NN)处理,研究大气CO2浓度比对照高200 μmol·mol-1 的FACE处理对三系杂交籼稻汕优63根系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FACE处理使汕优63不同生育时期单位千质量根系的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α-萘胺氧化量等根系活性指标均极显著小于对照.由于FACE处理促进汕优63根系发生量的大幅度增加,因此分蘖期、拔节期其单穴根系活性与对照多无明显差异,到抽穗期FACE处理单穴根系活性显著大于对照;(2)拔节期、抽穗期汕优63每穴的不定根数、不定根总长度、根系体积、根干质量与单位干质量根系活性的关系密切,根量越大单位干质量根系活性越低;(3)不同生育时期汕优63植株含氮率与单位干质量的根系活性多呈正相关,植株碳氮比与单位干质量的根系活性多呈负相关;(4)FACE处理汕优63根系生长量大、植株含氮率低、碳氮比高等可能是造成其单位干质量根系活性低于对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3.
FACE对常规籼稻扬稻6号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利用我国农田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FACE)研究平台,以常规籼稻扬稻6号为供试材料,设计比大气CO2浓度(对照,370 μmol·mol-1)高200 μmol·mol-1的FACE处理(570 μmol·mol-1)和施N量为125 kg·hm-2(LN)、250 kg·hm-2(NN)处理,研究其对扬稻6号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FACE处理使扬稻6号的产量平均比对照增加24.1%,其中LN处理、NN处理条件下分别比对照增产18.0%、31.0%,处理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2)FACE处理使扬稻6号单位面积穗数、每穗颖花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平均比对照增加6.8%、8.3%、4.2%、和3.2%,除单位面积穗数外,处理间的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3)FACE处理使扬稻6号生物产量平均比对照增加21.3%,达极显著水平,对经济系数无明显影响,生物产量的极显著增加是FACE水稻产量极显著增加的重要原因;(4)N处理以及CO2×N的互作效应对扬稻6号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均未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44.
为丰富中国扇贝养殖品种,利用从加拿大引进的岩扇贝Crassadoma gigantea种贝,采用人工控温的方法于2016年进行室内人工育苗试验。结果表明:种贝室内培育28 d后自然排卵一次,培育至37 d后用联合刺激法催产,获得约4亿个卵,通过人工授精,卵受精率为90%,孵化率为80%,选育出D形幼虫约3.2亿个;幼虫浮游期持续30 d,成活率为31.4%,采苗后附着变态率为13.2%,变态期持续5~10 d;采苗后培养25 d出池进行海上中间育成,存活率为24.2%。研究表明,岩扇贝在大连人工控温室内育苗和海上中间育成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5.
鸡白细胞虫病是由卡氏白细胞虫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由于病鸡鸡冠苍白,又称白冠病。本病以雏鸡和育成鸡感染后死亡率高,成鸡感染后发病较轻。本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流行性。2001年8~9月,河南省安阳地区产蛋母鸡群中首次发生一种以鸡冠苍白、肌肉和内脏广泛出血为特征的疾病,并呈流行趋势,经综合诊断为鸡卡氏白细胞虫病,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当年夏秋季节,该地区持续多雨潮湿,部分鸡场由于环境卫生条件差,加上管理不善,杂草丛生,蚊虫大量孳生繁殖。一些养鸡专业户反映,入夏后,产蛋母鸡中发病鸡逐渐…  相似文献   
146.
李明  王刚  蒋慧亮  王成伟  刘钢 《玉米科学》2006,14(6):017-022
本试验采用4个品种(四单19、本玉9号、DH808、DH3149),2种密度(52500株/hm2、75000株/hm2),并在吐丝期分别进行减源限库处理,研究源库限制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减源处理降低了单株叶面积,也降低了单株干物重。限库处理因库容减少,使得干物质略有增加,但不同品种对源库处理反应不一致。限库处理导致玉米子粒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加,减源处理基本不变或略有增加;减源限库处理导致平展型玉米子粒的脂肪含量增加,而紧凑型品种保持不变或略有降低;减源处理导致淀粉含量的增加,而限库处理的影响相反,导致淀粉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147.
哺乳母猪的氨基酸营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哺乳母猪饲养是养猪生产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哺乳母猪的营养不仅直接影响仔猪的生产性能,而且对母猪的使用年限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饲料中蛋白质及氨基酸营养,是影响哺乳母猪繁殖性能及  相似文献   
148.
生物质炭引起的土壤碳激发效应与土壤理化特性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炭因含有丰富的惰性碳元素而被看作是一种极富应用前景的固碳材料,将其施入土壤后可以增加土壤稳定性碳库,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前人研究表明,生物炭添加到土壤中后,将增加(正激发效应)或者减缓(负激发效应)土壤原有机碳的矿化速率。然而,生物炭对不同土壤的激发效应以及土壤性质与生物炭激发效应之间的关系还不明确。因此,本研究利用13C 稳定性同位素标记的小麦秸秆制作成生物炭,分别将等碳量的生物炭和标记秸秆添加到四种不同性质的土壤中,室内培养一年,测定生物炭及秸秆中的碳元素在不同土壤中的降解量及其对土壤原有机碳的激发效应量。研究结果表明:生物炭在黑土水稻土以及下位砂姜土水稻土中引发了显著的负激发效应,激发效应量分别为-284 mg/kg和-157 mg/kg,而在红壤水稻土以及低肥力红壤水稻土(长期定位不施肥的红壤水稻土)中引发正激发效应,激发效应量分别为33.3 mg/kg和58.0 mg/kg;秸秆在四种土壤中引发的激发效应量不同,均为正激发效应,正激发效应量远大于生物炭。生物炭激发效应量与土壤的Ec(r= -0.884)以及pH(r= -0.824)成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生物炭-碳在不同土壤上的累积降解量存在显著差异,黑土水稻土中为15.6 mg/kg,红壤水稻土中为14.2 mg/kg,下位砂姜土以及低肥力红壤水稻土中相似,分别为10.4 mg/kg和9.92 mg/kg;秸秆-碳的累积降解量远大于生物炭-碳,其在低肥力红壤水稻土中的降解量显著低于其他三种土壤。生物炭添加在黑土水稻土中碳净损失量最低,下位砂姜土水稻土中次之,低肥力红壤水稻土中最高。研究表明,生物炭在土壤中的固碳效果不仅受到生物炭-碳自身降解速率的影响,还会受到生物炭引发的土壤碳激发效应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9.
150.
张继双  陶冶  宋练  蔡创  刘钢  朱春梧 《土壤》2022,54(2):262-269
大气CO2浓度([CO2])和温度升高是未来气候变化的主要情境,阐明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对[CO2]和温度升高的响应,是助力农业生产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开放式[CO2]和温度升高(elevated temperature and CO2-free air controlled enrichment,T-FACE)试验平台的多年水稻生产数据,探讨了未来[CO2]和温度升高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CT)相比,高[CO2](C+T)处理提高了水稻有效穗数和结实率,使水稻增产11.1%左右(5年平均);增温(CT+)1~2℃减少了有效穗数和穗粒数,使水稻产量下降10%~25%;高[CO2]和增温互作(C+T+)处理使水稻产量下降约10%,即高[CO2]并未完全抵消温度升高带来的负效应。多年试验数据比较发现,相同处理对产量的影响趋势较为一致,但年际差异明显。随着年际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