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3篇
农学   3篇
  16篇
综合类   58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5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8篇
  2024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小麦与不同作物间作对麦蚜发生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小麦与不同作物间作对小麦扬花期和灌浆期蚜虫发生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间作玉米、油葵、黄豆的麦蚜发生数量均显著低于单作小麦(P<0.05);3种间作处理之间蚜虫发生量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以小麦/玉米间作的发生量最少,其次是小麦/油葵间作.  相似文献   
32.
研究了污灌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有机质含量和理化性质对土壤无脊椎动物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与土壤无脊椎动物群落多样性和个体数量具有极显著的负相关性,分别建立了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Cd污染指数和As污染指数与群落Simpson多样性指数、McIntosh多样性指数、蜱螨目和弹尾目种群数量的回归模型.研究表明土壤无脊椎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和种群数量可以指示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33.
为明确高山草地蝗虫群落生物多样性和空间聚集强度变化及其对植物群落的响应,在位于甘肃省祁连山中段北坡的研究区调查温性草原、山地草甸和高寒草甸3类草地中的蝗虫种类和数量,对不同蝗虫群落进行生物多样性分析,并观察不同蝗虫种群的聚集程度。结果显示,共捕获蝗虫15种,8月温性草原内蝗虫虫口密度最大,为8.17头/m2,且此时Shannon-Wiener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最大,分别为1.58和2.27;7月蝗虫群落的空间聚集程度高于其他两类草地。山地草甸和高寒草甸中蝗虫空间聚集高峰出现在8月,晚于温性草原。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种群的空间聚集程度最高,其次为白边痂蝗Bryodema luctuosum、狭翅雏蝗Chorthippus dubius和小翅雏蝗Chorthippus fallax种群,鼓翅皱膝蝗Angaracris barabensis种群的聚集程度最弱。冗余分析结果显示,蝗虫群落种类组成和数量以及空间聚集强度与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覆盖度和高度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34.
据1986~1989年调查,甘肃河西走廊为害甜菜的象虫种类有:甜菜象、甜菜毛足象、甜菜碗额象等19种。其中以甜菜象、甜菜毛足象为优势种。药剂处理种子防治象虫试验结果表明:35%甲基硫环磷乳油、种子、水以2.2~3.0∶100∶100配方防治效果较佳,毒苗杀虫率达90.0%~92.0%,且残效期长,田间保苗率达83.5%~92.5%,挽回根产量损失29.7%~39.1%。  相似文献   
35.
为明确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取食刺激对不同耐旱型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品种酶活性的影响,选择2个马铃薯品种(‘荷兰15号’,早熟,干旱敏感型品种;‘陇薯10号’,晚熟,耐旱型品种),在人工接螨后,测定7天内马铃薯叶片5种防御酶(CAT、POD、PPO、PAL、LOX)活性的变化。CAT、POD、PPO、PAL、LOX等5种酶活性在受螨害刺激后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升高,在时序上都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且在3天后显著高于CK(未接螨的健康植株),5种酶均参与了植物机体对害螨的防御反应,以促进受害植株体内自由氧的消减,通过木质素、花青素、生物碱等苯丙素类化合物、氢过氧化物等含量的提高来增强机体防御能力;在螨害7天后,5种酶活性都显著下降,且显著低于CK,说明叶螨在长时间危害后可能导致植株机体紊乱,植株不能很好地持续维持高效的对螨害的防御响应。2个马铃薯品种在叶螨为害后同一时间内,从CAT、PPO和PAL活性变化角度分析,干旱敏感型马铃薯品种表现出较高的抗螨性;被叶螨取食为害后耐旱型马铃薯品种POD活性较高,但干旱敏感型马铃薯品种POD活性增长幅度更大;2个品种在LOX活性上无显著差异。总体分析可得,干旱敏感型马铃薯比耐旱型品种有更高的抗螨性。研究结果可为马铃薯叶螨的科学防治和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6.
吡虫啉对豌豆蚜的亚致死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室内测定了吡虫啉的亚致死剂量(LC20、LC30、LC40)对豌豆蚜的生长发育、繁殖和种群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吡虫啉亚致死剂量的增加,豌豆蚜F0代成蚜的寿命显著缩短,产蚜量显著降低。亚致死剂量也使F1代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净增殖率和周限增长率降低,而发育历期、平均世代周期和种群加倍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37.
甘肃蚂蚁初步名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甘肃省蚁科昆虫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甘肃省蚂蚁有39种,分属于6亚科17属,其中猛蚁亚科(Ponerinae)3种;伪切叶蚁亚科(Mymicinae)1种;切叶蚁亚科(Myrmicinae)11种;粗角猛蚁亚科(Cerapachyinae)1种;臭蚁亚科(Dolichoderinae)2种;蚁亚科(Formici-nae)25种。  相似文献   
38.
宽须蚁蝗蝗蝻空间分布型的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3种检验分布型的方法分别检验了宽须蚁蝗蝗蝻的分布型。结果表明:宽须蚁蝗蝗蝻在草地上的空间分型呈聚集分布,其聚集强度随种群的密度的升高而增加,应用Iwao模型中的参数估计了田间调查时的最适抽样数。  相似文献   
39.
辣椒上桃蚜的生物学特性及药剂防治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在28℃以下,桃蚜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当温度达到30℃时,其发育历期延长。在25℃恒温条件下。成虫寿命平均为 7.38d,单雌产若蚜数平均为 38.29头;在日平均温度为21.29℃的自然变温条件下。成虫寿命平均为11.95 d,单雌产若蚜数平均为52.05头。若虫的发育起点温度为7.96℃,有效积温为81.48日℃。药剂防治结果表明,5%蚜虱净乳油2 000倍液、 0.6%虫螨光乳油 1000倍液和 2 000倍液、 20%绿保素乳油 1000倍液的防治效果最好,施药后3d的校正死亡率都在90%以上;40%乐果乳油1500倍液和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的防治效果较差、施药后3d的校正死亡率只有65%左右。  相似文献   
40.
二斑叶螨实验种群生命表的组建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长仲 《植物保护》2000,26(4):15-17
组建并分析了辣椒上二斑叶螨实验种群生命表。在 23℃恒温条件下 ,种群的内禀增长力rm 为0.1510,周限增长率λ为1.1630/d ,净增殖率Ro为29.1497代 ,平均世代周期T为 22.3291d ,种群增长一倍需要的时间t为4.59d。在稳定种群年龄分布中 ,未成熟期占总量的88.9444% ,成熟期占11.05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