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9篇
农学   11篇
  11篇
综合类   62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24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61.
通过国内外玉米加工过程分析比较、结合我国玉米加工工艺现状,论述了玉米深加工的企业应向大型集团化发展;联产深加工的优越性;分散加工存在的弊端,指出加工工艺应根据生产规模而确定,不可强求一致,既要技术上先进,又要经济上合理。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究陕北黄土区退耕还林(草)后形成的主要植被群落类型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今后该地区人工林土壤碳汇管理以及生态效益评估提供参考依据,为我国北方森林土壤碳的相关研究积累基础数据。  方法  以吴起县大吉沟森林公园内的油松林、沙棘林、草地、油松沙棘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选取典型样区,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与灰色关联法,探讨不同植被类型在0 ~ 100 cm土壤有机碳垂直变化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结果  (1)研究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储量具有明显表聚现象,且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2)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表现为沙棘林(7.03 g/kg) > 低坡度油松沙棘混交林(5.34 g/kg) > 草地(5.16 g/kg) > 高坡度油松沙棘混交林(3.87 g/kg) > 油松林(3 g/kg),沙棘林与油松林、高坡度油松沙棘混交林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呈显著性差异(P < 0.05)。(3)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储量介于41.11 ~ 74.76 t/hm2。(4)不同植被土壤剖面C/N在16.41 ~ 39.11之间,C/N均值由大到小表现为沙棘林(34.68) > 低坡度油松沙棘混交林(25.88) > 草地(25.82) > 油松林(23.08) > 高坡度油松沙棘混交林(22.71)。(5)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理化因子与有机碳含量关联度均在中等关联以上,与有机碳含量关系密切。  结论  研究区在今后建设碳汇林时应充分考虑土壤有机碳影响因素,优先选择沙棘等优势树种。   相似文献   
63.
文章介绍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为深化“放管服”改革采取的工作措施及取得的成效,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了高效优质的行政审批服务。  相似文献   
64.
为探究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ystatin)基因MpCYS4在苹果响应苹果褐斑病病原菌侵染过程中的功能,以苹果矮化砧木M26野生型和MpCYS4过表达株系#1、#3、#4为材料,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苹果褐斑病病菌侵染后MpCYS4基因在苹果叶片中的表达变化;同时,对转MpCYS4基因苹果叶片的褐斑病抗性进行鉴定,并对MpCYS4融合蛋白进行体外诱导纯化和抑菌活性分析。结果表明,MpCYS4基因的表达受褐斑病侵染诱导,其过量表达提高了苹果叶片对褐斑病的抗性,且经体外纯化的MpCYS4融合蛋白能够有效抑制褐斑病病原菌孢子的萌发和菌丝生长,表现出显著的抑菌活性。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MPCYS4的生物学功能及其抗病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5.
天然红松林下的更新和林分类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天然红松林下的更新进行调查,阐明了天然红松林下的更新好坏和林分类型及立地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今后天然红松林经营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6.
67.
地膜覆盖是一项新技术,该技术使玉米生长发育所需的环境发生了改变,从而对玉米个体发育和群体动态产生了影响,使其生长发育规律有了很大变化,可使玉米增产幅度大、经济效益高、适应范围广,是农业生产上少有的增产增收措施。本文介绍了玉米地膜覆盖的技术要点和管理措施。以为玉米种植户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8.
利用和龙林业局两期二类调查数据,分析了该局10年期间森林资源变化的情况,并作出了综合评价和经营建议。  相似文献   
69.
基于区位商与SWOT分析陕西茶产业的集群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通过区位商法判定陕西茶产业的集聚情况的基础上,利用SWOT分析法对陕西省茶产业发展中关乎集群发展的内部优势、劣势以及发展中存在的机遇、威胁进行综合分析。结合陕西省茶产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陕西省茶产业向集群方向发展的战略建议及适合陕西省茶产业集群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70.
对采自陕西平河梁自然保护区蝶类标本进行鉴定,发现该保护区蝶类共8科44属68种,其中凤蝶科5属10种,粉蝶科5属15种,眼蝶科8属13种,灰蝶科2属2种,蛱蝶科19属23种,环蝶科2属2种,蚬蝶科1属1种,弄蝶科2属2种。分类统计表明,在属级阶元上,采集的44属中,蛱蝶科>眼蝶科>凤蝶科=粉蝶科>环蝶科=灰蝶科=弄蝶科>蚬蝶科,蛱蝶科居于优势地位,占总属数的43.18%;在种级阶元上,采集的68种蝴蝶中,蛱蝶科>粉蝶科>眼蝶科>凤蝶科>环蝶科=灰蝶科=弄蝶科>蚬蝶科,仍以蛱蝶科占优势,占总种数的33.82%;平河梁自然保护区单属种较多,有31属仅分布1种,占总属数的70.45%;从单属种分布来看,蛱蝶科>眼蝶科>凤蝶科>灰蝶科=弄蝶科=环蝶科>蚬蝶科>粉蝶科;平河梁自然保护区具有蝴蝶属级多样性较高的特点。区系分析表明,平河梁自然保护区的古北界蝶类有6属8种,分别占总数的13.64%、11.76%;东洋界蝶类有20属20种,分别占总数的45.45%、29.41%;广布种有27属40种,分别占总数的61.36%、58.82%;以广布种为优势成分。从世界动物地理区系看,平河梁自然保护区蝶类分布极不平衡,是以古北和东洋区共有种为主体构成的;从中国动物地理区划来看,平河梁自然保护区属华中区,共有种较多,具有较为丰富的蝶类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