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6篇
  1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10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以253份水稻种质为材料,评价了群体材料的抽穗期特性,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法对水稻抽穗期相关数量性状位点(QTL)进行定位.结果表明:种质群体抽穗期为45~100 d,变异系数为13.12%~13.39%,广义遗传率为50.94%;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定位了29个与抽穗期相关的QTL,共60个显著关联SNP;预测15个QT...  相似文献   
22.
通北野燕麦的开花规律及其与小麦杂交的授粉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通过在昆明和长沙两地的定株观察,探明了通北野燕麦的开花时间集中在15:00~18:00,其它时间不开花。同一穗或同一分枝,小花开放顺序从上至下;同一小穗的不同小花,开花顺序从下至上。整穗开花时间(从始花至终花)延续,10~12d。开花期内逐日开放的小花数的频数基本呈正态分布,其中以始花后4~7d开花频数最高。开花时的天气条件对开花起止时间、开花数均有一定影响,因而在杂交时应采用不同的采用不同的采粉方法。还研究了四种不同采粉授粉方法对小麦×通北野燕麦杂交结实率的影响,表明在野燕麦非开花时段内采取的鲜黄花药不能自然膨大散粉,强行夹破药壁授粉不能使小麦结实。点药法对交结实率的影响与集粉法和剪颖法的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23.
利用Pi9基因序列标记辅助选择改良籼稻稻瘟病抗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9基因序列设计的特异分子标记Pi9–a,通过回交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改良8份受体水稻材料(丰源B、Ⅱ32B、天龙香103、香丰187、明恢63、轮回422、R747、25H003)的稻瘟病抗性。结果表明:分子标记Pi9–a对8份受体亲本与Pi9供体亲本75–1–127间进行的多态性检测中,除香丰187外,其余7个组合间均存在稳定明显的多态;对4个BC1F1群体进行随机取样的基因型和表型鉴定中,Pi9–a对抗稻瘟病表型选择的效率均为100%。  相似文献   
24.
小麦杂种优势利用途径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杂种优势是提高小麦音产的重要途径之一。小麦杂种优势利用途径包括三系、两系法、化学杀雄法、化杀辅助两系法、核系统、核质染种等。其中化杀辅助两系法是一条利用小麦杂种优势的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5.
籼稻成熟胚遗传转化体系影响因素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个籼稻品种为研究材料,对影响籼稻成熟胚愈伤组织培养、愈伤组织与根癌农杆菌共培养的部分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当提高硝态氮和铵态氮比例、1.0~2.5mg/L的2,4-D浓度有利于籼稻品种成熟胚愈伤组织的诱导;愈伤组织继代12d左右共培养效果较好;愈伤组织与农杆菌液共培养3d能获得50%以上的转化率。  相似文献   
26.
为了定向改良籼稻恢复系R389及其配制的杂交种的稻瘟病抗性,利用广谱持久抗稻瘟病基因Pi9设计特异性功能分子标记Ins1-1,用于开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连续回交育种。室内接种抗菌圃分析结果表明,Pi9基因供体亲本75-1-127对20份供试稻瘟病菌中的18个小种表现出高水平抗性,而受体亲本R389对其中11个小种表现出抗性,双亲间抗性表现与抗菌谱差异明显,抗性频率分别为90.0%,55.0%;供体亲本75-1-127在自然稻瘟病病圃的苗瘟和穗瘟抗性表现均为高抗,R389的苗瘟和穗瘟抗性表现均为高感。Ins1-1是一个基于PCR的显性DNA标记,在两亲本间表现出明显且稳定的多态性;在Pi9供体亲本75-1-127和改良获得的R389群体及其配制的杂交种基因组中均扩增出一条大小为513 bp的稳定条带,而在受体亲本R389及两优389基因组中均无扩增产物;Ins1-1标记基因型对稻瘟病抗性表型的辅助选择效率达100%。从26个含Pi9纯合等位基因的BC6F3株系中筛选出一个高抗苗瘟和穗瘟、田间性状与受体亲本R389接近的改良恢复系R389-Pi9,并用它与温敏不育系P88s配制出高抗稻瘟病的两系杂交种两优389-Pi9;田间小区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改良恢复系及其所配置的杂交种的全生育期、株高、结实率、千粒质量等主要农艺性状与相应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差异,表现为遗传背景基本一致,实现了定向改良恢复系R389及其杂交种稻瘟病抗性的目标。  相似文献   
27.
水稻抗稻瘟病基因的定位与克隆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摘 要:稻瘟病是水稻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对世界水稻生产和粮食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克隆和利用稻瘟病基因被认为是最为经济、有效和环保的策略。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水稻抗稻瘟病基因定位与克隆、抗瘟基因的分子结构特点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同时对抗瘟基因在水稻抗病育种中的应用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8.
空气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空气中广泛分布着细菌、真菌、放线菌和病毒等生物粒子。空气微生物是生态系统重要的生物组成部分,它们与生态平衡直接相关,并在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空气微生物不仅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功能,还与空气污染,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空气微生物的定义和性质、国内外研究进展、空气微生物的研究方法,并对空气微生物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9.
在长沙通过连续三年的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了生态雄性不育小麦ES-10的育性转换的温光效应。结果表明:ES-10为一个具有明显育性转换特征的生态雄性不育系,其雄性育性转换受光温两因子的作用,短日低温下表现不育,长日高温下表现可育,温度为其育性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其对温度的敏感期为药隔期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为期约10d。  相似文献   
30.
水稻OsSAMT1基因的克隆及其遗传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T-PCR法从水稻中成功克隆了1个水杨酸甲酯转移酶基因(OsSAMT1),构建了该基因的超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粳稻品种日本晴,获得10个转基因阳性植株.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基因组中共有12个OsSAMT1的同源基因,它们分别属于第6和第11号染色体上的2个基因族,而位于第2号染色体上的OsSAMT1基因与第6号染色体上的同源基因具有更高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