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3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7篇
  4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81.
闵洁  汪开毓  刘韬  贺扬  胡伟  罗梦笛 《水产学报》2017,41(12):1858-1866
鲁氏耶尔森菌是一种具有广泛致病性的条件致病肠杆菌。三型分泌系统(T3SS)是该菌的重要毒力系统,其中invF基因是T3SS功能表达的重要调控因子。为探讨invF和T3SS对Y.ruckeri致病作用的影响,本研究构建了Y.ruckeri SC09株invF基因的无痕缺失株,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通过融合PCR方法,将invF基因的上、下游片段A、C融合,构建同源臂AC;将获得的同源臂AC连接入自杀质粒pLP12,构建pLP12-invF同源重组载体;pLP12-invF电转化进入供体菌株大肠杆菌β2163,并利用接合转移方法转入受体菌株Y.ruckeri SC09,利用抗生素正向筛选和vmt反向筛选分别对插入突变株和缺失突变株进行筛选,并利用PCR技术和序列测定对Y.ruckeri invF缺失株进行鉴定;对突变株和野生株进行菌体菌落形态观察、生化特性鉴定和生长曲线测定。结果显示,融合PCR、AC片段经氯霉素抗性正向筛选和vmt反向筛选,PCR鉴定和测序鉴定后,成功获得了Y.ruckeri SC09 invF基因的无痕缺失突变株,突变株和野生株菌体菌落形态和生化特性基本一致,突变株菌落较野生株小,各个时期突变株的生长浓度较野生株低。研究表明,采用自杀质粒pLP12和大肠杆菌β2163接合转移系统,利用抗生素正向筛选和vmt反向筛选技术,在对其基本生物学特性无显著影响的情况下,可简捷高效地获得invF基因的无痕缺失突变株。  相似文献   
82.
大豆抗原蛋白对罗氏沼虾生理生化及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大豆抗原蛋白与豆粕饲用效果的关系,本研究配制4种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以含有21.5%鱼粉、15.45%豆粕和15%发酵豆粕的实用饲料为基础饲料(T15组),用发酵豆粕完全替代T15组中的豆粕(TF组),比较发酵豆粕对豆粕的替代效果;再以鱼粉、酪蛋白和大豆分离蛋白为主要蛋白源分别配制与T15、TF组相近抗原蛋白含量的半纯化饲料AP5、AP0(抗原蛋白含量分别为5%和0%)组,探究抗原蛋白的生物学效应。选用初始体重为(0.17±0.02) g的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在室内水泥池网箱中进行为期64 d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两种系列饲料中,大豆抗原蛋白含量的降低对罗氏沼虾生长、血清生化指标及免疫相关基因表达有不同的影响。在实用饲料组中,随着大豆抗原蛋白的降低,罗氏沼虾的增重率、肝胰腺蛋白酶活力、血清白蛋白、总蛋白、鳃Toll受体mRNA、NF-κB mRNA和肝胰腺HSP70 mRNA相对表达量都显著降低(P0.05),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显著升高(P0.05);在纯化饲料组中,随着大豆抗原蛋白的降低,罗氏沼虾的增重率、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丙二醛含量、肝胰腺HSP70mRNA相对表达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胰腺淀粉酶活力、蛋白酶活力、血清白蛋白、总蛋白都显著降低(P0.05),而肌肉粗灰分、血清谷草转氨酶活力、鳃Toll受体mRNA、NF-κB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比较实用饲料组与半纯化饲料组的结果可知,罗氏沼虾对实用饲料中5%的大豆抗原蛋白有一定的耐受性,并且有利于其生长和健康,推测大豆抗原蛋白与豆粕中的其他抗营养因子间存在有益的联合效应,显著降低其中的大豆抗原蛋白含量则不利于蛋白合成代谢和肝胰腺健康,导致生长性能下降。建议在实际生产中发酵豆粕和豆粕按一定比例混合使用。  相似文献   
83.
变分模态分解结合深度迁移学习诊断机械故障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施杰  伍星  柳小勤  刘韬 《农业工程学报》2020,36(14):129-137
针对机械故障振动信号在变工况条件下的特征提取与智能诊断问题,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将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的优化算法与深度迁移学习(Deep Transfer Learning,DTL)模型相结合的故障诊断方法。首先,通过多种群差分进化(Multiple Population Differential Evolution,MPDE)算法和包络熵适应度函数来优化VMD,以解决VMD中本征模态函数分解个数k和惩罚因子α难以自适应确定的问题,再将VMD分解后的本征模态函数根据平均峭度准则进行重构,重构信号经过连续小波变换后获取信号时频特征。然后在深度残差网络(Deep Residual Network,ResNet)的基础上,将ResNet网络与迁移学习(Transfer Learning,TL)模型进行结合,采用边缘分布自适应方法缩小机械故障信号源域数据集与目标域数据集之间的差异,构建出适合于变工况条件下的机械故障诊断深度迁移学习模型。最后,在4个不同工况条件下的滚动轴承试验数据集中,将所提出的MPDE-VMD+DTL的故障诊断方法与传统BP神经网络、ResNet卷积神经网络和迁移成分分析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研究的MPDE-VMD+DTL方法诊断精度达到84.36%,BP、ResNet和迁移成分分析方法的诊断精度分别为23.60%、71.63%和19.68%,均低于该研究方法。MPDE-VMD+DTL方法实现了在不同工况下的端到端机械故障智能诊断,同时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84.
西伯利亚鲟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离鉴定引起四川省绵阳市水箱养殖的西伯利亚鲟患病及死亡的病原菌,本研究从患病西伯利亚鲟脾脏组织分离纯化得到一株病原菌,命名为XYCY-1。对其进行了形态特征、理化特性等生物学表型检验、感染回归试验、16S rRNA基因进化分析、病理观察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属于嗜水气单胞菌;人工感染试验显示该分离菌对西伯利亚鲟鱼具有致病性,实验鱼发病和死亡症状与自然发病鱼基本相同。表明嗜水气单胞菌是此次鲟鱼发病的病原;分离菌株对头孢西丁、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强力霉素、氧氟沙星、恩诺沙星、新霉素7种药物敏感,对氨苄青霉素、四环素、洛美沙星等13种药物耐药。本研究对四川绵阳地区鲟鱼发病流行的病因作出了准确诊断,为该地区鱼病预防和合理用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5.
1 选育经过 1984年初从日本引进甜春桔柚接穗6枝,当年春季嫁接后获得30株嫁接苗,1985年遇冬害,经恢复并加强管理,1987年开始挂果,由于甜春桔柚当时表现出较好的抗寒性和抗病性,对这30个单株及所结果实分别进行了鉴定、评价和比较,发现其中一株在果实和叶形上有变异性状,表现为果形整齐度好,油胞相对更细,果实固形物明显提高,果实平均种子数量0,97粒(其它甜春桔柚果都有3~7粒种子);叶形特征为新梢基部1~3张叶片在叶尖边缘凹陷形成畸形叶,而甜春桔柚无畸形叶,由此初步认为是芽变单株.  相似文献   
86.
近年来,由于传统培养方法的局限性,促使微生物学家发明了基于核酸分析的免培养方法来研究微生物群落生态学。这些方法已应用于各种食品微生物检测及发酵工艺优化的研究。概述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其在食品工业领域及其相关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群落分析的最新研究进展,并且对这些技术的优点、方法创新以及目前存在的缺陷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87.
本研究旨在获得抗猪伪狂犬病病毒(PRV)闽A株的多克隆抗体,为PRV的治疗与检测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在PK-15细胞上进行PRV的增殖,测定其TCID50为10-7.372,粗提蛋白后,测定PRV蛋白浓度为3.6 mg/mL.试验选用25只健康、雄性、体重为2.5 kg±0.2 kg的新西兰大白兔为试验动物,用获得的PRV为抗原免疫后,获得抗PRV多克隆抗体.测定其抗血清效价为1:32 000,抗原包被稀释度为1:40,最佳包被条件为4 ℃ 12 h,最佳封闭时间为1 h,酶标二抗最佳工作稀释度为1:8 000.细胞病变中和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制备的PRV抗血清在1:16的稀释情况下能保护50%的PK-15细胞免受PRV的攻击,而阴性血清不能保护PK-15细胞免受PRV的感染.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制备了PRV多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88.
澳洲龙纹斑生物学特征及其繁养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澳洲龙纹斑Maccullochellapeeliipeelii是原产于澳大利亚墨瑞河的一种经济鱼类,是澳大利亚乃至世界上品质优良及种群类型较大的淡水鱼类之一。近年澳洲龙纹斑已经引入中国并开始驯化开发。其作为一项新兴的水产养殖产业,给人们带来新的开发途径,但开发者也将面临许多新的技术问题,如何有效地人工繁殖,保障健康养殖与有效防控病害等。本文就澳洲龙纹斑的生物学特性、人工繁殖养殖技术、经济价值和养殖技术以及疾病防控等方面进行综述介绍,同时结合先期的养殖实践,提出若干发展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9.
"三变"是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简称。以贵阳市乌当区马头村为例,马头村通过引进"社会资本",有效地整合土地、劳动等闲置资源,发展生态农业"精品葡萄"的种植,走出了自己的路子:公司主抓管理、市场,农民主抓生产、技术,建立了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了效益水平,实现了公司与农户共赢。  相似文献   
90.
烤烟新品种云烟105适宜性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K326为对照,比较研究了新品种云烟105在师宗烟区的生育期、植物学性状、农艺性状、田间自然发病率、经济性状和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结果表明:云烟105农艺性状表现较好,产量170kg/亩,产值2261元/亩,各项指标云烟105均优于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