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篇
  16篇
综合类   39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滩涂盐土农业利用的主要障碍是盐分含量过高和缺乏有机质。施用生活污泥可快速提高滩涂土壤有机质含量,加快土壤熟化,但由于担心污泥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其施用受到一定的限制。采用盆栽苏丹草的试验方法,研究滩涂盐土施用不同量的生活污泥后对土壤性质、植物生长和对重金属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活污泥施用于滩涂盐土后降低了土壤pH值,提高了EC值和总盐含量;苏丹草的出苗率、株高和鲜重增加;施用污泥提高了苏丹草植株中全氮、全磷及叶绿素的含量,且随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大,但对植株中全钾的含量无显著影响;苏丹草中Zn、Cd含量随着污泥施用量增加呈增长的趋势,但Pb、Ni、Cu含量变化不大。在试验条件下,所施用污泥中重金属向苏丹草体内转移的比例介于0.13%~13.44%之间。就该种土壤而言,要更为注意含Pb量较高的污泥施用,而Cu则是最为安全的。总体考虑,一次性施用干污泥应控制在8t·667m-2以下。  相似文献   
32.
绿肥和秸秆还田对稻田土壤供氮能力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研究了绿肥、秸秆还田及施用无机氮肥对水稻田土壤供氮能力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缺乏外源无机氮时,C/N高的有机物更能激发土壤氮的矿化,土壤速效氮含量增加。而在无机氮充足的情况下,C/N低的绿肥腐熟分解,使土壤矿质氮增加。绿肥还田使得施肥对土壤速效氮的影响加大。改变轮作制度,有机无机氮肥结合还田,水稻产量增加,无机氮肥需求量降低。  相似文献   
33.
在有效钾水平较低的砂质壤土上进行不同钾肥用量及施用方法试验,并测定了油菜植株不同节位分枝的籽粒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籽粒品质。结果表明:①施钾可显著提高油菜籽粒产量,并改变籽粒产量在主花序及分枝间的分配比例;②油菜不同节位分枝生产力对钾肥的反应不同,钾肥主要提高中、下位分枝的生产力,并缩小分枝间生产力的差距,而对主序及上位分枝的生产力作用较小甚至有一定程度的消弱作用;③施钾数主要提高了分枝的角果数,对千粒重作用较小,对每角粒数有一定的负效应;④施钾可明显提高籽粒含油率,对脂肪酸组成影响很小,但有提高芥酸含量的趋势;⑤分期施钾提高分枝生产力的效果优于一次性基施。  相似文献   
34.
为揭示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盐胁迫下根系离子流变化及内在分子响应机制,挖掘大豆耐盐基因,以普通栽培大豆(Glycine max, Gm)和滩涂野生大豆(Glycine soja, Gs)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100 mmol·L-1NaCl盐胁迫处理,用非损伤微测技术(NMT)检测大豆根系离子流对盐胁迫的响应,并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栽培大豆及野生大豆盐胁迫24 h后根系的转录组进行分析,以寻找离子转运体相关的耐盐基因。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00 mmol·L-1NaCl胁迫10 d后栽培大豆鲜重下降41.5%,而野生大豆鲜重下降29.2%。根系离子流测定结果显示,盐胁迫24 h后野生大豆比栽培大豆Na+外排量高46.3%, K+损失量少33.0%,且H+吸收量高93.9%。转录组分析结果显示,野生大豆阳离子/H+反向转运体CHX20和钠钾根缺陷NaKR2显著下调,K+/H+逆向转运体KEA2、KEA3和K+<...  相似文献   
35.
施氮时期对稻穗不同部位籽粒谷壳生长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扬稻 6号 (籼稻 )、日本晴 (粳稻 )为试材 ,设计不同施氮时期 ,改变颖壳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和能量 ,研究其对稻穗不同部位籽粒谷壳大小 (谷壳长度、宽度和面积 )、重量和充实程度 (单位面积谷壳重 )的影响。结果表明 :①施用分蘖肥 ,可促进稻穗一、二次枝梗不同部位籽粒特别是下部枝梗籽粒谷壳的大小和重量 ,品种间表现一致 ,对谷壳充实程度的影响因品种而异 ;施用促花肥、保花肥或过多施用穗粒肥 ,稻穗一、二次枝梗各部位籽粒谷壳的大小、重量和充实程度均减小 ,减小幅度多以上、中部枝梗籽粒较大 ,品种间表现一致 ;施用基肥对稻穗不同部位籽粒谷壳性状的影响因品种而异。②促进谷壳的生长与发育 ,有利于籽粒同化产物的积累 ,糙米的长度、宽度、厚度、体积和重量均显著增加 (r为0 .35 0 7 ~ 0 .96 76 ) ,进而使粒重大幅度提高 (r为 0 .70 93 ~ 0 .96 86 )。  相似文献   
36.
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对水稻磷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自由空气中CO2浓度增高(FACE)200μL·L-1时对水稻磷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FACE处理后,水稻不同生育时期植株的含磷率(除移栽后28d外)和磷累积量显著提高;增加施氮量,抽穗期磷累积量显著提高。FACE处理后,磷干物质生产效率、磷籽粒生产效率略有下降,磷收获指数显著下降;施氮量对FACE处理与对照植株含磷率、磷干物质生产效率、磷籽粒生产效率、磷收获指数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7.
植物在遭遇盐碱、干旱、重金属、低温、酸、机械刺激等非生物胁迫时,细胞膜电化学特性的变化和调节往往是最早发生的植物细胞反应之一,并与细胞内的生理代谢活动之间存在复杂的联系.基于此,在过去的30年间,微电极离子流技术以其非损伤性、实时性、灵敏性和高分辨率等特有的技术优势,成为了研究逆境胁迫条件下植物的生理响应及调节机制常用的技术手段.从跟踪监测界面反应、解析基因功能、进行抗逆育种和研究信号物质等方面综述该技术在植物逆境胁迫生理研究中的应用,旨在为研究植物功能基因组学和调节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8.
测定不同施肥水平、不同生育时期植株地上部各器官氮素含量得出:秦油二号在整个生育期内植株含氮率呈下降趋势,氮素积累总量在初花期出现一个高峰,初花后有所下降,终花至成熟又略有回升。氮素在开花前主要分布于叶中,终花后则主要分布于角果和籽粒中。与常规品种相比,秦油二号植株体内氮素的转移率较高,单位产品对氮素的需求量较少.施氮水平对植株的含氮率、氮素积累总量及在各器官中的分布等均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39.
观察不同栽培条件下油菜的腋芽分化特性和不同部位叶片对分枝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主茎各腋芽由下而上依次分化,主茎腋芽分化数与叶片分化数的关系式为Y=a+bX。(2)同一节位,腋芽分化的叶片越多越易成为有效分枝;节位越低成为有效分枝所需的叶片数越多.(3)主茎上部每下降一个节位分化叶片数只增加0.69叶,越往下的腋芽越难成为有效分枝。(4)主茎上短柄叶的生长状况与分枝形成的关系最密切。(5)密度通过短柄叶、播期通过腋芽分化影响分枝形成,施肥通过上述两条途径影响分枝形成。  相似文献   
40.
用葡聚糖两相分离法从玉米根中获得高纯度的质膜微囊,在一系列ATP浓度(0~5 000μmol.L-1)下,测定不同钒酸盐浓度(0、30、300μmol.L-1Na3VO4)处理对H+-ATPase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研究钒酸盐对质膜H+-ATPase的抑制机理。结果表明:在0~3 000μmol.L-1ATP浓度范围下获得的H+-ATPase的动力学参数与0~5 000μmol.L-1ATP浓度范围下有较大差异;钒酸盐对玉米根质膜H+-ATP酶的抑制属非竞争性抑制。此外,玉米根质膜H+-ATPase存在底物(ATP)抑制,在使用DYNAFIT软件对底物抑制机理的相关动力学参数和曲线方程进行了拟合过程中,发现钒酸盐可能掩盖或延缓底物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