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3篇
畜牧兽医   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饲粮对西藏牦牛瘤胃内环境的影响.选取3周岁、平均体重(154.8±13.6)kg、健康无病的牦牛20头随机分为低精料组和高精料组,每组10头,公母各半,分别饲喂低精料(精粗比40∶60)和高精料(精粗比60 ∶ 40)饲粮,预试期10d,正试期90d(8、9和10月).结果:饲粮精料水平的提高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鉴定吉拉牦牛血清学特征,及不同种群栖息地分布对该资源的血清学影响。研究选取来自吉拉牦牛主产区(隆格尔乡、吉拉乡)40头成年雌性牦牛为研究对象,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全部个体的39项血清学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隆格尔乡牦牛群体的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白球比(A/G)、碱性磷酸酶(ALP)、淀粉酶(AMY)、肌酐(Cr)、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阴离子间隙(AG)等17项指标显著(P<0.05)高于吉拉乡牦牛;相反,隆格尔乡牦牛群体的总胆红素(TBIL)、尿素(BUN)和尿素氮/肌酐(BUN/Cr)显著低于(P<0.05)吉拉乡牦牛群体。另外,构建完成主产区吉拉牦牛所检血清学指标的95%置信区间。本研究通过明确吉拉牦牛血清学指标特征为该资源品种遗传特性及种质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藏猪屠宰性能和肉质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屠宰测定了生活在西藏高海拔环境中的藏猪产肉性能和肉质指标。结果表明:藏猪公、母猪屠宰率分别为59.82%和60.66%,瘦肉率分别为60.28%和57.12%,腿臀率分别为28.28%和30.71%,肉色评分分别为4.45和4.30,滴水损失分别为1.42%和1.37%,头、心、肺、肝等器官占身体比重较大,表明藏猪产肉性能和猪肉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15.
16.
探索了藏北高原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主张有效地加速治理退化草地,摒弃传统的"数量型畜牧业"的观念和做法,提倡草地畜牧业逐渐向集约化经营方式转变,并提出了治理退化草地和促进草地畜牧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连续测定申扎县塔尔玛乡1~5岁矮脚牦牛生长性能和体尺变化,结果发现,3岁以前,在体重和体型外貌上母牦牛略大于公牦牛,3岁以后,则是公牦牛大于母牦牛~([1]),表明申扎矮脚牦牛生长前期母牦牛快于公牦牛,后期则相反。矮脚牦牛作为申扎县的优良地方遗传资源,可通过研究其生态适应性、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以及肉品质等为西藏牦牛改良和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性资料。  相似文献   
18.
繁殖力下降是制约当代奶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选育高繁殖力种公牛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有报道称奶牛的产奶性能和繁殖力呈负相关,而传统选育方法对繁殖力这一低遗传力性状的选择效果较差。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是根据分子标记信息对动植物个体进行选择,对于一些低遗传力、早期难以测定表型值、测量费用昂贵和线性表现的性状的选择有明显的优势。分子标记主要包括DNA分子标记、蛋白质分子标记、RNA分子标记、表观遗传分子标记和代谢产物分子标记等。这些分子标记的开发和应用,极大地促进了遗传育种工作进程,并且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分子标记被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9.
影响西藏山南地区黄牛冷配受胎率的几个问题及解决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黄牛冻配改良是提高养牛业生产水平最成熟、最有效的技术措施,已为我区奶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奶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环节。由于黄牛改良站点岗位艰苦,工作环境差,技术人员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年龄差距大,再加上收入低,新的技术人员得不到补充,对"冷配"技术掌握不够全面,黄牛改良总体技术水平较低,黄牛改良建档立卡和数据收录难度大,管理不规范。  相似文献   
20.
我国青藏高原拥有世界牦牛最大存栏量,且牦牛养殖业是我国高原牧区最重要的畜牧支柱产业。我国地方牦牛品种资源丰富,其不仅具有优异的高原适应性优势,而且在鲜肉品质、乳制品、毛皮品质等方面的经济性能优势突出。然而,由于高原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科技水平及饲养管理水平落后等多种因素,致使当前我国固有牦牛资源品种遗传改良进程缓慢、生产力低下。本文全面综述了我国当前牦牛种质资源保护概况、主要牦牛品种生产性能特征、牦牛群体遗传多样性与种群系统发育关系研究成果以及牦牛重要经济及适应性性状相关候选基因与遗传标记筛选的研究进展。这可为我国牦牛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牦牛新品种(系)的培育以及我国牦牛产业良性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