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47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21.
转基因抗虫性水稻恢复系选育及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将优质抗稻瘟病水稻恢复系成恢177与转基因水稻Bt明恢63杂交并回交1次,采用PCR分析、试纸条检测、室内和田间人工接虫鉴定抗虫性,并结合系谱法选择农艺性状,病圃接种鉴定稻瘟病抗性,育成具转基因抗虫性的水稻新恢复系Bt5198。采用离体茎秆法接种二化螟卵块,新恢复系Bt5198和Bt明恢63的幼虫死亡率均为100%。在田间人工接虫条件下,该恢复系对二化螟和三化螟均表现高抗,与4个不育系配制的杂种F1仍保持良好的抗虫性,且杂种优势明显。两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新恢复系Bt5198的叶瘟和颈瘟抗性水平与成恢177相当,明显优于Bt明恢63。Bt5198的种子发芽率和花粉量与成恢177相当,Bt基因导入水稻恢复系不会对种子生活力和制种产量造成显著影响。在无选择标记基因的转基因后代中,结合利用试纸条检测和室内、田间人工接虫鉴定是筛选Bt基因抗虫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2.
】在田间病圃和网室旱圃条件下,日本单基因鉴别品种与四川省稻瘟病菌相互作用表明,四川省稻瘟病菌菌株对抗瘟基因型Pi-ks,Pi-a的致病率较高,具有这些基因的日本品种在田间的叶瘟、穗瘟发生都重。菌株对抗瘟基因型Pi-z,Pi-ta,Pi-ta2,Pi-zt的致病率低,具有这些基因的品种在田间叶瘟和穗瘟发生都较轻,叶瘟比穗瘟稍重。菌株对抗瘟基因型Pi-i,Pi-k,Pi-km,Pi-kp,Pi-b,Pi-t,Pi-kh的致病性不稳定,具有这些基因的品种在田间的感病程度也不一致,表明我省稻瘟菌系组成的复杂性和水稻品种抗性基因组成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23.
30%爱苗乳油是著名农药跨国公司———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研制的一种新型广谱内吸治疗性杀菌剂。此药剂对水稻多种由高等真菌引起的水稻纹枯病、稻粒黑粉病、稻曲病等病害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东南亚大米出口国如越南、菲律宾等,爱苗在水稻扬花前后使用,不但能防治病害,而且增产效果明显,大米品质也得到改善。通过在四川省几年来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已基本印证了30%爱苗乳油不但对水稻的病害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而且在对其他作物上的白粉病、锈病、叶斑病、炭疽病等也有特效。30%爱苗乳油通过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在水稻上的药效试验和…  相似文献   
24.
2011年3月28日,在四川省水稻产业创新团队栽培岗位专家郑家国研究员带领下,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梁所熊洪研究员、水稻病虫害岗位协作专家卢代华博士等一行考察了泸县水稻秧苗的情况。  相似文献   
25.
四川部分稻瘟病菌的DNA指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rep PCR(repetitiveelement basedpolymerasechainreaction)分子指纹技术,对28个四川稻瘟病菌菌株进行了DNA指纹特征分析和相似百分率比较。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基因组用Pot2-1和Pot2-2引物共扩增出26条DNA谱带,其中11条为多态性DNA带,各菌株分别扩增出10条左右不等的带谱;供试菌株传统的小种划分与DNA指纹特征的相似百分率比较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6.
草莓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草莓在园艺学上属浆果类水果,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果品中上市最早、周期最短的水果,果实色鲜、味美,营养丰富,被人们誉为“水果皇后”,近20年来在城市郊区发展很快。由于草莓主要用分株繁殖,所以病虫害传播比较广泛。一、草霉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1.草莓白粉病草莓白粉病在露地栽  相似文献   
27.
纳米18%阿维.烟碱AS对菜粉蝶幼虫毒力测定结果:比单剂1.8%阿维菌素EC和40%硫酸烟碱EC的毒力都高,得出了毒力回归方程式,共毒系数值大于常数值100,表明纳米18%阿维.烟碱AS具有较强的增效作用;配伍纳米18%阿维.烟碱AS在室内测出了对菜粉蝶效力最强的最佳使用剂量梯度(每公顷用药量),研究表明:用375~750 mL/hm2,有效成份a.i.g/hm2(67.5~135 g)对水750 L,对菜粉蝶的防效高、速效性和持效性强。  相似文献   
28.
用中国鉴别品种、日本清泽粳型单基因系鉴别品种、国际水稻所CO39籼型近等基因系鉴别品种对105个四川稻瘟病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①中国鉴别品种将105个菌株划分为7群18个小种;②CO39NILs鉴别品种将105个菌株分成19个小种,鉴别作用优于中国统一的7个鉴别品种;③日本清泽单基因系鉴别品种将105个菌株被划分成103个小种,鉴别作用明显;④用CO39NILs和日本清泽单基因系混合鉴别品种进行鉴定,105个菌株被划分成104个小种,鉴别作用明显;④聚类分析表明,中国鉴别品种划分的小种致病型与其它2套鉴别品种划分的种群比较,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29.
杂糯间栽田间稻瘟病菌种群结构变化及交互侵染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7个中国稻瘟病鉴别品种、日本清泽系列13个单基因品种及9个栽培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四川省2004~2005年不同地区杂糯间栽田间杂交稻、糯稻上稻瘟病菌种群结构及其交互侵染作用。结果表明:①从2004年杂交稻、糯稻分离菌株中ZB群所占比例依次为66.67%、90.00%,从2005年杂交稻、糯稻分离菌株中ZB群所占比例依次为71.64%、64.29%,优势种群都为ZB群,种群结构差异不明显;②杂交稻、糯稻上所分离的稻瘟病菌都包含了13种无毒基因,无毒基因频率差异不明显(最大频率范围在20%~60%);③从2004年杂交稻、糯稻分离菌株中能进行交互侵染的菌株所占比列依次为:22.22%、40.00%,从2005年杂交稻、糯稻分离菌株中能进行交互侵染的菌株所占比列依次为:16.42%、50%,杂交稻、糯稻上所分离的稻瘟病菌存在交互侵染作用。  相似文献   
30.
本研究应用rep-PCR分子指纹技术,对2000~2002年采自四川6个自然生态稻作区的137个稻瘟病菌菌株进行了DNA指纹谱型分析。以0.19遗传相似水平将供试菌株划分成37个遗传宗谱,层次较为丰富。结果表明,各稻作区稻瘟病菌遗传宗谱丰富,它们既有相同的遗传宗谱(即宗谱SCL36、37),又具有自己的特异性宗谱。在杂交稻和常规稻上检测出8个共同稻瘟病菌遗传宗谱,表明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不同的宗谱在杂交稻与常规稻上的分布存在差异,有着自己的优势寄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