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1篇
综合类   60篇
农作物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从中糯2号(wx)与金银粟(sh2)杂交后代中选育出甜糯双隐性玉米自交系中2jp233。对玉米自交系中2jp233进行了特征特性研究和一般配合力测定。  相似文献   
42.
鲜食玉米灌浆过程中籽粒玉米黄质含量的累积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6个鲜食玉米品种为材料,分析授粉后15,18,21,24,27和40 d时籽粒玉米黄质含量,研究灌浆过程中玉米黄质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籽粒玉米黄质含量的累积动态呈单峰分布,除浙凤甜2号在授粉后21 d达到最高值,其余品种均在授粉后24 d达到最高值,之后下降并逐渐趋于稳定。不同品种间籽粒玉米黄质含量存在着极显著差异,其中粤甜3号最高,为14809 mg·kg-1;金银糯最低,为5241 mg·kg-1;从大到小依次为粤甜3号>超甜4号>浙甜6号>华珍>浙凤甜2号>金银糯,与籽粒颜色没有绝对的对应关系。玉米黄质累积速率分别是浙凤甜2号授粉后18 d最快,粤甜3号是授粉后21 d最快,其他4个品种则在授粉后24 d最快。另外,结合试验结果,提出授粉后24 d左右是鲜食玉米的最佳采收期,此时获得玉米黄质含量最高又兼顾产量、商品性、口感,食用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43.
初步试验结果表明,浙江赤豆地方种质资源株高、叶形、荚形、粒形、粒色等农艺性状存在较为丰富的变异。沈坎头赤豆1单株产量表现最高,为54.41 g,单株荚数46.6个,单荚粒数9粒,植株直立,农艺性状表现均较好,可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4.
通过对超甜4号在不同播期下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超甜4号春播时,早播对生育期的调节主要来自于前期生长发育所需时间的增加,播期对吐丝至采收时间影响不大。超甜4号在浙中地区春季应适时早播,3月底前播种产量和商品性最佳;秋播时,无论是商品穗率和净穗率变化都不大,对采收期调节能力较强,但播期应保证在甜玉米正常成熟内,秋播应在8月15号前。  相似文献   
45.
通过调查在添加不同浓度蔗糖的培养基中白芨种子分化及组培苗生长发育状况,探讨蔗糖浓度对白芨种子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芨种子萌发分化不需要蔗糖,但是幼苗的生长需要有蔗糖,蔗糖浓度1%即可满足需要;生根壮苗过程则需要较高浓度的蔗糖,且生根数量与蔗糖浓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46.
DTOPSIS法在综合评价鲜食糯玉米新品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9年浙江省糯玉米品种筛选试验汇总资料,分析探讨了DTOPSIS法在多因素综合评价鲜食糯玉米新品种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评价结果与各品种的实际表现十分一致,比单用产量评价更为合理。该方法具有计算简便、结论明确等优点,可作为综合评价鲜食糯玉米新品种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7.
1选育过程母本自交系sh9006,是从美国引进的超甜玉米杂交种中选择优良单株直接套袋自交,直至性状稳定。父本sh95085于1993年选自超甜43的二环系。1998年春季以sh9006为母本,sh95085为父本配组育成特甜1号。1998年秋季组合鉴定表现突出,1999~2000年参加浙江省甜玉米区域试验,产  相似文献   
48.
甜玉米单交种制种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甜玉米单交种春季制种产量低、发芽率低是困扰浙江省育种工作者的2个难题。通过分析及参阅有关气象资料,在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新的制种技术,该技术能使春季甜玉米单交种花期和结实期避开恶劣的气候环境,从而明显地提高制种产量。采用该技术制种,单交种浙甜7号产量可达957kg/hm^2,比常规制种对照增产484kg/hm^2。  相似文献   
49.
甜玉米新品种高产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军华  卢华兵  郭章贤 《玉米科学》2005,13(Z1):037-038
采用高稳系数法(HSC)对参加2002年度浙江省甜玉米区试的13个新品种(组合)进行高产稳产性分析,并与常规分析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应用高稳系数法(HSC)对甜玉米高产稳产性的评价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50.
本研究通过用不同浓度的烯效唑溶液对高粱品种川糯粱1号的种子进行浸种处理,调查处理后种子萌发及主要农艺性状,结果显示,烯效唑浸种处理对芽和根的伸长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适当浓度的烯效唑浸种对芽和根有增粗作用;高浓度的烯效唑浸种能延缓川糯粱1号的出苗,使幼苗叶色浓绿、植株矮化;适当浓度的烯效唑浸种可增加植株茎粗、单穗重、单穗粒重,提高植株的抗倒伏能力,增加产量;烯效唑浸种处理对抽穗期、成熟期、株高、穗长、单株干重等无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用35 mg·L-1烯效唑溶液浸种处理川糯粱1号种子,能有效壮苗、增强植株的抗倒伏能力,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