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以甘蓝型油菜品种中双11为相互嫁接材料,利用正交试验和二次正交回归试验,解析保湿、遮光处理、光照时长、子叶去留、温度、相对空气湿度等环境因素对甘蓝型油菜苗期嫁接的影响;对3个不同时期的幼苗分别采用平接、斜接、插接、侧接和舌接法进行嫁接,综合评价各时期的最佳嫁接方法。结果表明,保湿处理对幼苗期嫁接成功率影响最显著,其次是遮光处理;光照时长和子叶去留影响较小。温度和湿度二次正交回归试验分析表明,缓冲期嫁接伤口愈合最适宜温度为24.4℃,相对空气湿度为88%左右;高空气湿度下,接穗在伤口愈合处极易生长不定根,适当降低空气湿度能抑制不定根的生长。10d的幼苗进行嫁接,5种嫁接方法成功率均达到85%以上;20d的幼苗用舌接法嫁接成功率达到93.3%,而平接和斜接法只有56.7%和46.7%;40d的幼苗在5种嫁接方法下成功率均显著下降,舌接、插接和侧接成功率分别为45%、35%和23.3%,而平接和斜接仅有13.3%和10%。 存、快速繁育,在提高果树和农作物产量、抗逆和抗 病能力以及改良作物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 值[1~4]。嫁接成功率是衡量嫁接效率的重要指标, 不仅受到接穗和砧木亲和力等自身因素影响,同时 也受环境因素和嫁接技术等外界因素控制。拟南芥 (Arabidopsisthaliana)嫁接研究中,Tsukaya等[5]利 用acl1(acaulis1)突变体与野生型进行花序嫁接,采 用了楔形嫁接法将花序作为接穗嫁接到砧木的茎 上。随后Rhee等[6]对Tsukaya的方法进行改进,在 最佳生长周期进行楔形嫁接成活率可达87%。拟 南芥根茎嫁接中,Turnbull等[8]发现“Y”型嫁接成 功率稍高于水平嫁接和楔形嫁接。Huang和Yu[9] 等利用针头固定嫁接技术,改善了拟南芥的嫁接环 境,大幅度提高了拟南芥的嫁接效率。Marsch- Martínez[10]从光照时间、子叶数目等方面系统地分 析了外界因素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发现短日照有 利于嫁接植株伤口的愈合,去除子叶更有利于嫁接 体存活;西瓜(Citrulluslanatus)嫁接中也发现了相 似的结果[11]。可乐果(Colaacuminata)嫁接中发 现,相同时期的接穗嫁接到不同苗龄期砧木上,低苗 龄砧木成功率高于高苗龄砧木[12]。 油菜嫁接研究中,Filek等[13]用插接法把未春 化的接穗嫁接到春化的砧木上,电流刺激试验记录 开花百分比,结果发现极性电流能促进短日照下的 开花。官春云等[14]用插接法对不同油菜品种进行 嫁接,嫁接成功率达到50%以上。Ostendorp等[15] 用平接法对生长6d的甘蓝型油菜幼苗嫁接发现,除 去子叶的幼苗在长日照下有更高的成功率。耿建明 等[16]对不同品种甘蓝型油菜幼苗嫁接发现,在空气 湿度为90%的保湿遮光处理下,嫁接苗具有较高的 成活率。在不同甘蓝型油菜基因型硼效率差异机制 研究中,郭丽丽对传统的插接法进行改进,发现改进 后的嫁接方法在幼苗期嫁接成功率明显提高[17]。 总结前人研究发现,环境因素和嫁接方法对嫁 接  相似文献   
32.
三峡库区是一生态系统的脆弱区,其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着特殊的意义。本文就三峡库区农业综合开发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进行分析阐述,说明三峡库区农业综合开发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保护措施,为三峡库区农业综合开发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3.
甘蓝型油菜结角高度与荚层厚度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角果是油菜重要的光合作用和种子存储器官,对油菜产量具有重要贡献。本研究以412份具有代表性的甘蓝型油菜品种(系)为材料,利用芸薹属60K Illumina Infinium SNP芯片对其基因型分析,并对油菜结角高度和角果层厚度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共检测到16个显著关联的SNP,其中重庆环境下分别检测到2个和4个SNP与结角高度和结角层厚度显著关联,单个SNP解释的表型变异为5.61%~5.69%和5.94%~6.31%。云南环境下分别检测到5个和1个显著关联的SNP,单个标记解释的表型变异为12.66%~13.97%和22.43%。对2个环境的结角高度差和结角层厚度差共检测到3个和1个与性状显著相关的SNP,它们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分别为17.33%~20.32%和29.05%。其中,环境间结角厚度差的关联SNP与重庆环境结角层厚度的1个显著关联SNP位于同一LD区间。各显著关联标记LD区段的多个基因调节植物细胞组织发生、花分生组织发育、角果数目和多器官发育,如NSN1、TPST和SAC1等,它们可能通过上述功能影响油菜花序或角果的生长发育,导致结角高度或结角层厚度差异。本研究发掘的这些位点和候选基因可作为影响油菜结角高度和角果层厚度的重要候选区域和基因,为揭示油菜结角性状的遗传基础和分子机制,提高油菜单位面积产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4.
以甘蓝型黄籽油菜高硫苷GH06和甘蓝型双低油菜油研2号为亲本杂交,后代通过“一粒传法”连续自交6 代构建重组自交系,利用HPLC法对亲本及重组自交系群体株系种子中硫苷组份进行测定,发现2 羟基3 丁烯 基硫苷和3 丁烯基硫苷是影响硫苷质量浓度的主导成分,利用本实验室已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谱和复合区间作图法 (CIM),分析种子中5种硫苷主要成分的QTL.结果共检测到11个QTL,分别位于8个不同的连锁群,其中3个 2 羟基3 丁烯基硫苷质量浓度的QTL,分别位于第10,14和24连锁群,单个QTL解释表型变异的5.54%~ 22.02%;3个3 丁烯基硫苷质量浓度的QTL,分别位于第3,10和24连锁群上,单个QTL 解释表型变异的 5.88%~10.33%;2个4 戊烯基硫苷质量浓度的QTL,分别位于第9和20连锁群上,单个QTL分别解释表型变 异的12.04%和5.70%;3个苯乙基硫苷质量浓度的QTL,分别位于第9,15和21连锁群,单个QTL解释表型变 异的6.29%~7.44%.解释表型变异大于10%的4个QTL;包括2个2 羟基3 丁烯基硫苷质量浓度QTL,3 丁烯基硫苷质量浓度QTL和4 戊烯基硫苷质量浓度QTL 各1个,它们分别解释16.32%,22.02%,10.33%和 12.04%的表型变异.研究结果表明种子硫苷组份质量浓度遗传具有母本效应,且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基因 表达受环境影响较大,与这些QTL紧密相关的分子标记可以用于硫苷组份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35.
三峡库区发展生态旅游途径与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三峡库区生态旅游资源现状、发展意义 ,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三峡库区生态旅游途径和建立相应模式  相似文献   
36.
运用模糊数学方法,选用SO2,NO2,TSP,PM10作为评价因子,参照大气环境质量标准,通过计算污染因子权重、权重分配系数和隶属度对重庆市主城区、万州区、涪陵区、黔江区大气环境质量进行评价.通过权重系数分析,得出SO2,NO2,TSP,PM10的权重系数在主城区分别为0.230,0.110,0.410,0.250,在万州区分别为0.240,0.160,0.350,0.250,在涪陵区分别为0.380,0.010,0.280,0.240,在黔江区分别为0.520,0.070,0.260,0.150;主城区、万州区、涪陵区、黔江区对重庆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系数依次为0.366,0.177,0.296,0.161;且在主城区、万州区TSP影响最为严重,在涪陵区、黔江区SO2则为主要的污染因子.综合评判结果表明,主城区大气环境质量达到重污染水平,涪陵区、黔江区大气环境质量达到中污染水平,万州区大气环境质量为轻度污染,整体水平达到中等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37.
收获指数是一个重要的农艺性状,甘蓝型油菜的收获指数偏低,有较大的改良空间,研究油菜收获指数的遗传机理对该性状的改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利用已构建的高密度遗传图谱对由高、低收获指数亲本衍生而来的包含186个株系的重组自交系进行收获指数的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QTL)定位, 2016—2018连续3年环境及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 BLUP)值共定位到12个收获指数相关QTL,分别位于A03、A05、A06、A07、A09、C04和C05_random染色体上,单个QTL解释的表型变异在1.27%~14.20%之间。同时,利用588份重测序自然群体对收获指数性状开展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2016、2017、2019年及BLUP值共检测到6个显著关联位点,分别位于A09、C01和C03染色体上,其中2019年环境检测到的位于A09上的S9_25882060与S9_25961704重叠,且与2016年环境检测到的位于A...  相似文献   
38.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具有较高的产量及营养价值。挖掘油菜广谱抗逆基因并深入探究其分子机制,对提高油菜抗逆性且保证产量及品质具有重要意义。MAPK级联(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cascades)是多种信号跨膜传递的交汇点,参与生长发育、生物及非生物胁迫应答等生物学过程。为了解甘蓝型油菜BnMAPK1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以BnMAPK1超量表达(OE)和中油821(CK)油菜为材料进行数字基因表达谱分析。结果显示,与CK相比, 650个基因在OE油菜中差异表达;其中上调表达基因243个,下调表达基因407个。GO注释共富集到生物学过程118条途径,其中18条与光合作用相关(包含77个差异表达基因);分子功能7条途径,包括草酸氧化酶活性、锰离子结合、氧化还原酶活性等;细胞组分38条途径,包括叶绿体、质体、类囊体等。KEGG分析结果表明, BnMAPK1参与调控油菜光合作用、碳代谢、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等14条过程。此外,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8个候选基因在OE和CK油菜中的表达,其表达变化与测...  相似文献   
39.
MicroRNA参与油菜种子发育、胁迫响应和胚胎发育等多种生物学过程,但其在油菜株型和花器官发育方面的报道还较少。本研究以高/低收获指数油菜中显著差异表达的Bna-novel-miR36421为对象,通过转基因植株表型、靶基因预测、表达量和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等解析其调控机制。Bna-novel-miR36421与植物miR167家族成员高度同源,可能为油菜新的miR167成员。Bna-novel-miR36421能靶向并抑制Bna.C03ARF6、Bna.C06ARF8、Bna.A09PATL2和Bna.C03DUF581的表达。过表达拟南芥植株中,Bna-novel-miR36421的表达量显著上调,而上述4个靶基因的拟南芥同源基因表达量极显著下降。过表达拟南芥植株株型矮小,茎间缩短,叶片高度卷曲;花器官发育异常,雌蕊膨大,雄蕊花丝缩短,花药不开裂,花粉败育。推测Bna-novel-miR36421可能通过抑制Bna.C03ARF6、Bna.C06ARF8、Bna.A09PATL2和Bna.C03DUF581基因表达,进而对油菜株型和花器官的发育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研究结果对解析mi...  相似文献   
40.
开花时间是作物的重要农艺指标,关系着作物的生育周期和产量。糖转运体作为植物重要的碳水化合物运输载体,作用于油菜开花时间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在油菜FOX-Hunting文库中鉴定了一个与油菜开花相关的蔗糖转运蛋白Bna.C02SWEET15,通过组织表达和亚细胞定位分析,转基因和突变体表型观察,开花关键基因表达水平检测等解析其生物学功能与调控机制。Bna.C02SWEET15在油菜各组织部位均能够表达,在花后30d种子中最显著。Bna.C02SWEET15定位于细胞膜,启动子活性主要在花药和花后30d种子中。在拟南芥中过表达Bna.C02SWEET15使植株开花提前,利于植株开花的光周期关键基因CO、FT、LFY表达明显上升,负调控基因FLC表达量降低。拟南芥突变体atsweet15a和RNAi-Bna.C02SWEET15转基因油菜均为晚花表型。推测Bna.C02SWEET15能够通过光周期途径正向调控油菜开花时间影响油菜的生育周期。研究结果对理解糖转运体在作物中的调控作用,为油菜高产育种提供了基因资源,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