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篇
林业   18篇
综合类   21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不同种源栓皮栎种子各性状的变异.[方法]通过收集和测量来自栓皮栎自然分布区的北京、安徽、陕西、河北、山东、河南、云南、湖南等8个省15个地理种源的种子,运用SPSS 18.0软件对栓皮栎种宽、种长、种子长宽比、单果重等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种源栓皮栎的种长、种宽、种子长宽比、单果重等性状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种宽和单果重与种子长宽比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其中种宽与单果重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种长与单果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种子其他性状间均未达显著性相关水平(P≥0.05);单果重与经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其他生态因子与种子性状相关性不显著(P≥0.05);聚类分析显示15个种源的栓皮栎可聚为3类.[结论]栓皮栎不同种源间种子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栓皮栎种子性状可能受到遗传信息,栽培方法及生态因子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施加磷肥对杉木苗木生长及磷吸收量的影响,以期为杉木优质壮苗培育及苗期磷储备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30个杉木二代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苗木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杉木分层隔网-P法,研究了施磷对杉木苗生物量及叶茎根磷吸收量的影响。【结果】(1)不同处理条件下,叶含磷量占全株总含磷量比值最大,高达42.96%。茎与根含磷量占全株总含磷量比值相近。(2)1 a生杉木苗叶茎根的生物量大小顺序为叶>根>茎,其中杉木苗叶的生物量占全株总生物量的比值最大,高达44.90%,施磷对杉木苗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3)杉木苗叶茎根中有效磷含量大小顺序为异质低P>同质高P>同质低P,其中异质低P胁迫下杉木苗叶茎根中有效磷含量最大,占总磷比达42.96%,施磷对杉木苗叶茎根有效磷含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异质低P胁迫促进杉木苗叶茎根有效磷吸收效果最好。(4)吸收的磷在整株杉木苗的叶茎根中约按1.45∶1∶1分配,不同磷肥不影响植物吸收磷之后在各组织间的分配比。【结论】高磷胁迫下杉木幼苗叶茎根吸磷量有着积极响应,为杉木幼苗叶茎根磷含量及分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
黄连木天然群体表型变异与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1个黄连木天然群体为试材,对18个表型性状的变异与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连木表型性状存在极其丰富的群体间和群体内变异,各性状间的变异系数相差较大,变幅为4.249%~27.31%,果实性状的变异系数最小,受较高的遗传控制。群体间平均表型分化系数VST为22.27%,说明群体内变异是黄连木遗传变异的主要来源,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把11个群体分为4类,表型性状与地理气候因子相关分析表明除百果重、千粒重、种长几个性状外,多数表型性状随地理位置的改变没有明显的变化,但有随着经度、纬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24.
以20年生杉木优良无性系根部萌条获得的无菌组培苗作为试验材料,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对杉木组培体系进行优化,并开展了指数施肥对组培苗轻基质容器苗生长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培养基为DCR+6-BA0.4 mg·L-1+NAA0.02 mg.L-1,其增殖倍数达到4.19,每瓶平均总芽数高达31个,去除顶芽接种方式较之带顶芽,其增殖倍数、有效芽所占百分比分别提高了21.7% ~ 45.5%和31.7% ~ 39.2%;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4DCR+NAA0.8 mg.L-1,生根率达76.4%,平均生根条数为6.67;不同生根方式对移栽成活率皆无明显差异,均达到90%以上;指数施肥对苗高和高径比影响差异显著,N150为最优.  相似文献   
25.
【目的】泡桐轻基质容器苗的是利用泡桐良种脱毒组培苗移栽至轻基质容器中培育形成的苗木,在其工厂化培育过程中,由于培育水肥和光照微生境的异质性,使同批泡桐组培苗生长形成为生长势不同的轻基质容器苗,为明确不同等级泡桐轻基质容器苗移栽至大田后苗木间生长和质量的差异;【方法】在河南省通许县建立生长对比试验林,对泡桐轻基质容器苗壮苗和弱苗的大田移栽苗木的苗高、地径、根幅、根茎叶器官组织中全氮、全磷、全钾和有机碳浓度、单位面积产苗数和优质苗产出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1个生长季后,泡桐轻基质容器苗壮苗培育的大田苗苗高、地径、根幅和大田保存率为3.96m、5.77cm、1.34m和92.22%,分别比弱苗提高了40.43%、19.21%、103.03%和18.41%。方差分析表明,各生长指标均极显著高于弱苗培育的大田苗;泡桐壮苗培育的大田苗茎组织内各矿质元素浓度均高于弱苗大田苗,组织内全磷、全钾浓度分别为0.49 g·kg-1和2.56 g·kg-1,均极显著高于弱苗培育的大田苗;而壮苗根、叶组织中全氮、全磷、全钾和有机碳浓度与弱苗差异不显著;壮苗单位面积大苗产出数6403株·hm-2和优质苗产出率达58.24%,分别比弱苗提高了1.17倍和8.73倍。【结论】利用泡桐轻基质容器苗壮苗培育的大田苗的优质苗产出数、苗木质量均优于利用弱苗培育大田轻基质容器苗,应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6.
保定市城市绿地土壤重金属分布及其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给保定市城市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预防和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调查分析方法,对保定市不同绿地土壤重金属(Cu、Zn、Ni、Cr、Pb和Cd)分布状况进行了调查,并采用单项、综合污染评价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保定市城市绿地土壤主要的重金属污染因子为Gd,其次是Cu、Zn和Ni,Cr和Pb污染较小。不同绿地类型重金属污染由重到轻的顺序为:道路绿地>防护绿地>公园绿地>附属绿地>生产绿地。道路绿地和防护绿地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分别高达212.63和191.12,已经达到中等生态风险;公园绿地、附属绿地和生产绿地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分别为91.36、80.19和66.00,属于轻微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27.
中国北方栎属植物资源调查与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中国北方栎属植物资源,对区域内栎属植物资源进行了系统的调查与区划研究,结果如下:栎属植物在我国北方主要分布于北纬53°18'一线以南,东经105°42'134°46'之间的区域,包括中国北方13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部分或全部地区,其垂直分布上、下限总体上均呈现出从分布区西南向东、向北逐渐下降的格局。本研究将中国北方栎属植物分布区区划为8个资源集中分布区、4个次集中分布区和若干零星分布区,其中集中、次集中分布区林分总面积约为963.93万hm2,林分总体林龄结构以中、幼龄林为主,约占二者资源总面积的75.38%。不同分布区的栎属植物林分面积与林分龄级结构有所差异。研究结果可为中国北方栎属植物资源的经营、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8.
[目的]通过研究容器育苗中不同处理对闽楠苗木生长和根系发育指标的影响,探讨闽楠容器苗在不同育苗措施组合下苗木生长效果的差异,得到闽楠容器育苗的最佳措施组合,最终为闽楠优质容器苗培育提供科技支撑和实践指导.[方法]以1年生闽楠容器苗为材料,采用析因实验设计,系统研究基质比例、缓释肥施用量和容器大小对闽楠容器苗生长和根系发...  相似文献   
29.
多花黄精根茎芽高效组培增殖和生根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多花黄精高效组培增殖和生根体系,给其工厂化、规模化育苗提供可行的关键技术方案,以其根茎芽培养的无菌苗为研究对象,就外植体的不同采集时间和切分处理方式、增殖培养周期、继代培养次数和培养基中活性炭的浓度对其根茎芽增殖和生根的影响情况进行了离体组织培养试验。结果表明:3~4月采集的外植体其生长势和腋芽萌发的表现均最好,平均萌发腋芽6.6个;外植体的最佳切分方式为处理Ⅰ,即将根茎芽切成1份的无菌块茎;最佳增殖培养周期为45 d,平均萌发芽数为6.5个;最适继代培养次数为7次,继代培养7次后平均每个根茎能诱导6.2个不定芽,能诱导的平均根数达20.8条;增殖培养基中活性炭的最佳浓度为0.05 g·L-1,生根培养基中活性炭的最佳浓度为0.20 g·L-1。  相似文献   
30.
以野生多穗柯为对象进行每木检尺,研究以木荷、苦槠、杉木为建群种,多穗柯作为伴生树种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多穗柯常作为伴生树种出现,其适应性因建群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不同建群种对多穗柯的树高、胸径、枝下高、冠幅、材积生长具有显著性影响,在杉木下种植多穗柯,其树高生长量最大(7.40m),苦槠次之(6.15m),木荷最小(5.51m);3类建群种与多穗柯胸径、冠幅生长具有相关性,在杉木下种植表现最佳,木荷次之,在苦槠下种植表现最差;然而,苦槠建群种下的多穗柯枝下高最大(2.76m),与木荷、苦槠下种植的多穗柯相比,杉木下的多穗柯具有更多的材积量,比前两者分别增加了35.33%、31.65%。因此,在人工林种植中,应选择多穗柯与杉木混交,以构造人工林近自然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