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27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151篇
林业   480篇
农学   299篇
基础科学   297篇
  214篇
综合类   1998篇
农作物   238篇
水产渔业   216篇
畜牧兽医   1290篇
园艺   431篇
植物保护   130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157篇
  2018年   145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274篇
  2013年   232篇
  2012年   264篇
  2011年   287篇
  2010年   282篇
  2009年   330篇
  2008年   272篇
  2007年   293篇
  2006年   259篇
  2005年   244篇
  2004年   176篇
  2003年   179篇
  2002年   149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137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98篇
  1994年   110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1篇
  1975年   4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5篇
  1962年   3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41.
旨在通过粪肠球菌感染小鼠构建体内血脑屏障损伤模型,从miRNA角度探究小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分子调控机制。试验采用粪肠球菌XJ1感染小鼠构建血脑屏障损伤模型,并通过检测血脑屏障的通透性、脑组织病理切片观察,血清中PCT和CRP的变化判断模型构建结果。将感染组和对照组脑组织样品进行转录组测序,构建miRNA文库,筛选差异表达miRNA,进行qPCR验证。试验成功构建粪肠球菌感染小鼠体内血脑屏障损伤模型,共鉴定22对差异表达的miRNAs,其中上调表达的miRNAs有8个,下调表达的miRNAs有14个。GO分析结果,包括了20个细胞成分、20个生物学过程和20个分子功能。KEGG富集分析表明,差异表达miRNA的靶基因显著富集于调节干细胞多能性的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神经胶质瘤、FcεRI信号通路等。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差异miRNA表达趋势与测序结果一致。得出差异表达的mmu-miR-34b-5p和mmu-miR-21a-5p是关于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的候选miRNA,为探究miRNA对血脑屏障的调节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2.
叶面肥与农药配合喷施对冬小麦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黄淮海平原肥料和农药配合施用对蚜虫的防治、小麦的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以黄淮海平原中部地区冬小麦为研究对象,通过叶面肥(以叶面肥多肽、黄腐酸磷酸二氢钾、硝酸钾和硫酸锌猛为)和农药(吡虫啉和菊酯)交互配合施用,研究肥药配合施用对蚜虫的防治、小麦的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添加叶面肥条件下,单独喷施农药小麦产量约为7846.5 kg/hm2,在添加多肽、黄腐酸、磷酸二氢钾、硝酸钾或者硫酸锌猛后,小麦产量明显增加,增幅为0.55%~6.45%。硝酸钾配施农药增幅最高,每公顷增产1000.5 kg,多肽和硫酸锌猛次之,每公顷增产为265.5 kg和288.0 kg,而黄腐酸和磷酸二氢钾增加较低,约为96.0 kg和43.5 kg。农药(吡虫啉和菊酯)与叶面肥(多肽、黄腐酸磷酸二氢钾、硝酸钾和硫酸锌)交互配合施用不仅提高了小麦产量,也明显起到杀虫作用,防虫效果明显。吡虫啉的防控率为85.7%,菊脂的为86.0%,并没有出现叶面肥降低农药杀虫的作用,具有实际的农事指导意思。  相似文献   
143.
压片式微喷带单孔水量分布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不同工作压力(0.1MPa和0.15 MPa)、不同喷射角度(43°、65°和79°)和不同喷孔直径(0.5、0.6和0.7mm)对压片式微喷带水量分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干燥区宽度、湿润区长度和湿润区面积主要受喷射角度影响,均随喷射角度的增大而减小;湿润区宽度相对稳定,但在0.15MPa下,随着喷孔直径的增大有明显的增加趋势;平均灌水强度随着喷射角度、喷孔直径和工作压力的增大均有增加趋势,其中喷射角度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4.
拔节孕穗和抽穗开花期控制灌溉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稻拔节孕穗和抽穗开花期,分别以土壤饱和含水率的70%、80%和90%作为灌溉下限进行控制灌溉。结果表明,与常规灌溉相比,拔节孕穗期水分控制条件下水稻生长受到抑制,单穴有效穗数和千粒质量变化较小,每穗粒数和每穗实粒数显著减少,产量也有减小趋势,但差异不显著;抽穗开花期控制灌溉对水稻生长和产量影响相对较小,均未达到显著水平;拔节孕穗期控制灌溉较抽穗开花期节水效应明显,但抽穗开花期控制灌溉有利于获得更高的水分生产效率,因此,制定水稻控灌灌溉制度时,拔节孕穗期轻控,抽穗开花期适当增大水分控制下限有利于水稻节水增产。  相似文献   
145.
在R语言环境中以半方差函数和克里格插值为基础,对山东半湿润区现代农业节水试验基地土壤含水率进行了空间变异性研究,并绘制了空间分布图,对于区域土壤墒情预测预报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6.
蔗叶机械化粉碎还田技术的推广应用,在促进甘蔗以地养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提高甘蔗产量和品质走出了一条新路子.通过综述国内外蔗叶粉碎还田后对农艺性状、土壤肥力、土壤养分、土壤理化性状、甘蔗产量等方面的影响,分析蔗叶粉碎还田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探讨蔗叶机械化粉碎还田技术对抗旱保墒、化肥用量和生产成本等方面发展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7.
为了提高水稻的种植效率,水稻插秧机应运而生并且应用的十分普及;但是秧苗的补给主要靠人工来完成,影响了插秧机作业效率。为此,设计了一种水稻秧苗运输车,采用乘坐式独轮驱动,以小马力柴油机为动力,一次完成水稻秧苗从田埂到运秧车的输送、田间的运输以及运秧车与插秧机秧苗的对接输送,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阐述了该设计的关键技术、总体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关键工作机构与部件设计。  相似文献   
148.
阿维菌素对蔬菜地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的生态毒理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阿维菌素对蔬菜地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的生态毒理效应.实验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在低浓度时(1~10 mg kg^-1)对土壤脲酶活性和脱氢酶活性有轻微的激活作用,而对土壤微生物呼吸强度没有明显的影响;在高浓度时(50~100 mg kg^-1)对土壤微生物呼吸强度、脲酶活性以及脱氢酶活性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不同浓度阿维菌素在不同程度上均会造成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减少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被强烈激活.  相似文献   
149.
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将对土壤质量产生巨大的影响。由于长期耕作使土壤有机质损耗、土壤结构改变,以及农场的设备造成土壤压实,使土壤相对密度增加。此外,耕作可以促进土壤侵蚀和表土流失,造成土壤相对密度升高和养分含量、生物含量降低。如若将农田转变成牧场,可能导致土壤碳的显著增加和养分改变。土地利用史和目前土地管理体制对土壤质量的影响,通过土壤有机质含量或土壤相对密度来反映。2006年2月美国学者C.A.Murphy等人通过对美国堪萨斯州东北部不同耕作史和目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草原的土壤质量调查,发现在不同管理方式下使用物理和化学土壤指示剂时,土壤的各个特征显著不同。主成分分析表明,总土壤质量反映耕作史和目前的土地利用方式。同时,在耕作的土地中,总土壤质量随近期耕作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结果表明,使用土壤氮、碳和有机质可以反映以往的土地利用状况,但对于目前的土地利用状况却不是很有用。  相似文献   
150.
采集镜湖底泥及水样,研究底泥中重金属的污染现状,分析底泥TN、TP重金属与上覆水体相同成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镜湖底泥TN、TP与水体TN、TP含量呈有著相关性,底泥N?P释放再悬浮是镜湖水体TN、TP来源之一。(2)镜湖除Cd严重超标外,Cu?Zn?Pb含量都很低;Cd(n)与Cd(w)有较好的负相关性,Cu(n)与Cu(w)?Zn(n)与Zn(w)?Pb(n)与Pb(w)相关性差。本研究为有关部门治理和管理镜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