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38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9篇
  29篇
综合类   148篇
农作物   19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83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从转基因大豆油看中国转基因食品市场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转基因食品的概念及作用 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一种或几种外源性基因转移至某种特定生物体(动、植物和微生物等)中,并使其有效地表达出相应的产物(多肽或蛋白质),这样的生物体直接作为食品或以其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叫做转基因食品.  相似文献   
42.
甘薯薯块富含淀粉、酚类等物质,不利于DNA提取。为了研究甘薯薯块DNA提取的最佳方法,采用经典CTAB法、改良CTAB法一、改良CTAB法二和SDS提取法,对甘薯薯块总DNA提取效果进行比较,以试剂盒法提取结果作对照。结果表明:采用经典CTAB提取法和SDS提取法获得的薯块DNA含有较多杂质,且降解严重,样品质量低;CTAB改良法一能降低DNA样品中多糖等物质的含量,但DNA存在一定程度降解,且耗时较长;CTAB改良法二提取效果最佳,杂质含量低且DNA降解少,与试剂盒提取效果最接近,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甘薯薯块DNA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43.
垄作花生残膜回收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花生是我国优势油料作物,常采用垄作覆膜种植,但收获时遗留在地表的残膜尚无回收机具。为解决垄作区花生残膜污染严重问题,在系统分析了国内外残膜回收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花生残膜治理的种植模式和收获工艺出发,提出相应的垄作区花生残膜治理方案。同时,购置5款不同收膜、集膜结构的残膜回收机,通过田间残膜回收试验对垄作花生残膜回收机的收膜、传动、膜土分离、集膜等工序进行了装备筛选,制订了垄作花生残膜回收机技术指标,并对我国垄作花生残膜回收机械化发展提出相关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44.
【目的】研究生理型雄性不育小麦花粉细胞内微丝和胼胝质的结构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并揭示其与生理型雄性不育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化学杂交剂SQ-1诱导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的机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化学杂交剂SQ-1诱导的生理型雄性不育系ms(A)-西农1376及对应正常可育系(A)-西农1376为试材,用TRITC-phalloidin标记细胞内微丝,苯胺蓝标记胼胝质,qRT-PCR技术分别对肌动蛋白解聚因子TaADF(Actin depolymerizing factor)、类葡聚糖合成酶TaGSL(Glucan synthase-like)进行差异表达分析。【结果】(1)在减数分裂前期Ⅰ、中期Ⅰ、后期Ⅰ这三个时期,生理型雄性不育系花粉细胞的微丝结构与可育系没有显著差异:前期Ⅰ,微丝分布于整个细胞质中,细胞核区域也可见少量微丝环绕细胞核;中期Ⅰ,微丝分布在细胞质中,在形成纺锤体部位染色更深,形成纺锤体微丝,由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体微丝伸向赤道板;后期Ⅰ,在向两极移动的染色体的中间部位染色较深,微丝分布较多。(2)在早末期Ⅰ,与可育系相比,不育系花粉细胞没有形成清晰且明显可见的中国灯笼状成膜体微丝结构,且在细胞中线部位亦没有清晰可见的微丝累积。(3)晚末期Ⅰ,可育系花粉细胞在形成细胞板的部位是线性的、平滑的,成膜体微丝消失,而不育系花粉细胞在形成细胞板的部位形成了很大的缝隙,同时,可育系胼胝质在细胞板处的沉积比较平滑,而不育系胼胝质在细胞板处的沉积较可育系相比缺乏,并且是褶皱的、有裂纹的。(4)四分体时期,可育系花粉可见围绕细胞核的辐射状微丝,不育系花粉细胞中微丝呈模糊状态,并且不育系中胼胝质染色的整体荧光强度较可育系减弱。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肌动蛋白解聚因子TaADF和类葡聚糖合成酶TaGSL在减数分裂期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发现,不育系中TaADF的相对表达量是可育系的4.28倍,由于TaADF表达量上调,加剧了细胞内微丝解聚,微丝结构受到破坏,同时不育系中TaGSL表达量下降,只有可育系的0.83倍,胼胝质的沉积也受到影响。【结论】TaADF在不育系中上调表达,破坏了细胞内微丝的正常结构,使微丝不能正常行使其功能,进而可能导致花药发育中与育性相关的某些代谢通路等受到影响。与此同时,微丝结构的破坏导致细胞板形成出现异常也可能是引起胼胝质在细胞板处沉积受到影响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微丝和胼胝质的异常变化与化学杂交剂SQ-1诱导的生理型雄性不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5.
中国枇杷属植物的自然地理分布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就中国的枇杷属植物的自然地理分布问题, 搜集了国内外的大量文献资料, 查对900 多份植物标本, 对8 个省(区) 进行了多次广范围的实地调查。本文报告中国的枇杷属植物种质资源21 个种类的自然地理分布、分析枇杷属植物的分布特征, 并讨论我国枇杷属植物的分布及其特征对于砧木利用、种质资源保护和枇杷属植物的起源和进化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46.
为明确氰烯菌酯与己唑醇不同比例混配对小麦赤霉病菌联合作用类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氰烯菌酯与己唑醇及其6种配比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氰烯菌酯与己唑醇及1:1、1:3、1:5、1:7、1:9、1:11等混配组合对小麦赤霉病菌的EC50分别是0.393、0.643、0.571、0.338、0.369、0.513、0.577、0.726 mg/L;6种混配组合对小麦赤霉病菌的增效系数(SR)分别是0.85、1.64、1.58、1.16、1.05、0.84。氰烯菌酯对小麦赤霉病菌的室内生物活性高于己唑醇,氰烯菌酯与己唑醇1:3和1:5配比对小麦赤霉病菌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47.
以南京市牛首山佛寺类风景区人工林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照片样本和美景度评价法,对调查地人工林植物景观进行视觉评价,分析影响景观视觉质量的各因子的重要性。公众个人因素及因素间的交互组合并没有对植物景观美景度的评分产生显著影响。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出美景度值与景观特征要素之间的模型。色彩丰富度、色彩对比度、林下植被覆盖度、树种种类、生活型构成、林下植被高度,这6个因子显著地解释了牛首山人工林植物景观美景度之间的差异,占总方差的72%。本研究对佛寺文化特征的风景区人工林植物景观提出:注重色彩选择与配置,突出佛寺文化底蕴;合理选择植物种类,充分展现色彩变换等四点建议。本研究将协助决策者、管理者及规划师在具有佛寺文化特征的风景区植物景观规划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8.
对从湖南及其他地区引进的61份甘薯品种(包括27份育成品种和34份地方品种)进行形态多样性聚类分析,探讨了湖南甘薯地方品种遗传变异程度及其与育成品种之间的遗传差异,并对甘薯遗传变异程度的应用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湖南甘薯地方品种平均遗传距离为2.596 0,湖南甘薯育成品种平均遗传距离为2.839 4,湖南甘薯地方品种与育成品种的平均遗传距离为2.547 2。湖南甘薯地方品种与广东地方品种平均遗传距离最远,为3.002 0;湖南甘薯育成品种与巴西甘薯西蒙1号遗传距离最远,为3.547 3。  相似文献   
49.
阐述了饲用玉米会单8号的选育过程、产量表现及特征特性,总结了其高产栽培及制种技术,以期为该品种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0.
<正>延边州肉犬开发项目为延边州畜牧业10个龙头项目之一,该项目于1997年立项并成立课题组至今。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认为,养好种犬是养犬业的重要环节之一。种犬的饲养管理原则,应根据种犬的生物学特性和不同生长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