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研究微生物对新疆低阶煤的降解转化能力,筛选出适合降解新疆低阶煤的菌株。【方法】从新疆不同地域采集煤样及煤水样进行菌种分离纯化,筛选出将煤样转化为黑色液滴的菌株,并利用液体培养基进行溶煤实验,测定其转化能力。【结果】4号、8号和201号菌株转化率分别达到53.12%、51.86%和48.17%,表现出良好的降解能力。【结论】选育出三株与新疆低阶煤相匹配的降解菌株,为探索新疆低阶煤资源的创新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2.
【目的】 研究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oly(butylene adipate-co-terephthalate),PBAT)生物降解膜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PBAT生物降解膜替代PE地膜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以铺覆传统PE膜为对照,通过脲酶、淀粉酶、β-葡萄糖苷酶、芳基硫酸酯酶活性测定解析铺覆PBAT生物降解膜对土壤代谢活性的影响。【结果】 同种作物铺覆PBAT生物降解膜与PE膜之间,脲酶、淀粉酶、β-葡萄糖苷酶、芳基硫酸酯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而且不同作物(除棉花外)之间土壤酶活也无显著差异(P>0.05),部分土壤酶活性与速效钾、速效磷呈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PE膜和PBAT生物降解膜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3.
[目的]分离纯化低温β-半乳糖苷酶。[方法]采用硫酸铵沉淀、凝胶色谱和离子交换色谱对低温菌株Rahnella aquatilis sp.14-1在摇瓶条件下的所产低温β-半乳糖苷酶进行了纯化,并对提纯的酶进行了酶学性质的研究。[结果]摇瓶发酵液经过超声波破碎细胞得到粗酶液体,用硫酸铵分级沉淀,Sephadex G-25凝胶层析和DEAE-cellulose离子交换色谱分离纯化得到低温β-半乳糖苷酶,用SDSPAGE检测显示电泳单一区带,纯化的酶分子量为60 kD。[结论]研究可为低温β-半乳糖苷酶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4.
【目的】研究拮抗菌施入棉田土壤后生防菌的数量变化和棉花黄萎病的发病情况,分析生防菌的定殖与防病的相互关系,为生防细菌在棉花黄萎病的防治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4株棉花内生和根际拮抗菌Bacillus atrophaeus SHZ-24、Bacillus vanillea SMT-24、Bacillu subtilis SHT-15和Bacillus velezensis BHZ-29进行盆栽试验,使用平板计数和实时荧光定量分析细菌和病原菌。【结果】4株拮抗细菌在土壤中数量变化趋势相同,50 d时的存活量从高到低分别为SHZ-24、BHZ-29、SMT-24、SHT-15,4株拮抗细菌处理均可降低棉苗的病情指数。【结论】BHZ-29的防病效果较好。4株拮抗细菌在土壤中的定殖数量与防病效果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棉花根际溶磷菌WJP-7发酵培养基优化及防病增产效果。【方法】采用实验室筛选的高效溶磷菌株P.taiwanensis WJP-7为出发菌株,在优化的假单胞菌发酵培养基上增殖培养。【结果】利用正交试验优化摇瓶发酵培养基,培养基配方为蛋白胨20 g/L,MgCl2 15 g/L,K2SO4 1.4 g/L。使活菌数达到3.6×109CFU/mL。摇瓶增菌发酵最优培养基发酵验证试验结果最高活菌数为3.60×109CFU/mL。菌株WJP-7水剂处理对花期黄萎病防治效果为44.57%,絮期防治效果为50.53%。施用WJP-7水剂对棉田土壤除全氮含量增加不显著,对其它养分和pH值均有显著影响(P<0.05)。菌剂增产率为14.35%和19.51%,【结论】优化了台湾假单胞菌WJP-7摇瓶发酵培养基,菌株WJP-7水剂处理对棉花黄萎病防治效果为50.53%,对棉田土壤除全氮含量不显著外,对其它养分和pH值均显著影响(P<0.05),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26.
[目的]了解新疆塔克拉玛干西缘春季沙尘前、中、后期的空气可培养真菌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特征.[方法]使用便携手持式空气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采用R2A培养基分离纯化真菌,提取DNA进行ITSrDNA扩增,对其进行分类鉴定.[结果]经分离纯化及鉴定得到真菌25株,其中沙尘前、中、后期分别为:3、14、8株,分为8个属:赤霉菌属(Gibberella),枝孢属(Cladosporium),链格孢属(Alternaria),Davidiella,青霉属(Penicillium),派伦霉属(Peyronellaea),栓菌属(Trametes),单端孢属(Trichothecium),其中枝孢属(cladosporium)和链格孢属(Alternaria)为优势属.[结论]沙尘空气可培养真菌的优势属为枝孢属(Cladosporium)和链格孢属(Alternaria).不同频次的沙尘空气可培养真菌种类存在差异;同一频次沙尘前、中、后三个时期空气可培养真菌种类差别较大;沙尘可携带并传播真菌;沙尘可培养真菌对土著空气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27.
【目的】 建立快速检测棉花根际细菌的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对新疆棉花不同生育时期根际细菌数量进行检测以及时空动态分析。【方法】 根据棉花根际细菌16S rDNA基因序列,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和TagMan探针,以构建的重组质粒作为阳性标准品,建立标准曲线,并对实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 新疆棉花不同生育时期根际细菌数量变化不尽相同:库尔勒、阿拉尔和哈密的棉花根际细菌数量变化趋势在苗期至花期之间相同,而花期至絮期之间变化各不相同;石河子、乌苏和图木舒克的棉花在整个生育时期内根际细菌数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精河的棉花根际细菌从苗期开始缓慢增加,蕾期至花期之间变化不大,花期之后快速增加。新疆不同采样地点棉花根际细菌数量变化也不尽相同:根际细菌数量变化趋势是东疆、南疆、北疆依次减少。其中,棉花根际细菌数量最多的是东疆地区的哈密,吐絮期达到1.7×107 copies/g(FRW),最少的是北疆地区的精河,苗期仅为8.5×104 copies/g(FRW)。【结论】 建立的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可以快速检测棉花根际细菌的数量,新疆棉花根际细菌数量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不尽相同,其中,根际细菌数量最多的是哈密的吐絮期,最少的是精河的苗期。  相似文献   
28.
甜瓜细菌性斑点病拮抗菌的分离与筛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新疆昌吉及吐鲁番甜瓜地采集样品86份,以果腐病菌(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F159、BFB和角斑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lachrymans)P4为指示菌,采用试管混菌平板涂布法,共计分离到195株菌,对甜瓜细菌性斑点病有拮抗作用的菌株63株,其中细菌56株,放线菌7株.以管碟法复筛,获得有较强拮抗活力的菌株2株,分别为细菌G-14、放线菌P-13.  相似文献   
29.
从新疆甜瓜根际土壤中分离到1株甜瓜细菌性斑点病拮抗菌P-13,对其培养基组成和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和最陡爬坡试验设计筛选培养基主要影响因子及其最佳区域,然后利用旋转中心组合和响应面分析确定最优培养基组成。最优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15g/L、可溶性淀粉5g/L、蛋白胨3g/L、(NH4)2SO43.206g/L、CaCO36g/L、K2HPO40.6g/L、MgSO40.6g/L、NaCl 0.158g/L、FeSO40.006g/L和ZnSO40.002g/L。最佳摇瓶发酵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 7.0、发酵温度28℃、摇瓶装液量为每500mL摇瓶装液60mL、发酵时间5.0d和接种量为φ=4%。发酵上清液对细菌性角斑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lachrymans)P4的抑菌圈直径为30.51mm。  相似文献   
30.
从胡杨生存的干旱强光照逆境中获得新的细菌资源,从中筛选新的可抑制瓜列当种子萌发的生防菌。采用3种分离培养基,以稀释涂布法对塔里木河流域3处胡杨根系样品进行可培养细菌分离,通过分析分离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确定其种属分类。采用皿内培养法测定其对瓜列当种子萌发的抑制活性,利用盆栽试验检测分离菌株M2-3对瓜列当寄生的防治效果。结果分离获得98株细菌,分属于28个属,马赛菌属Massilia、Pontibacter、玫瑰单胞菌属Roseomonas为优势菌属。其中,菌株M2-3与Pontibacter salisaro HMC5104T的相似度最高,为97.92%,其菌体发酵液10倍稀释液对瓜列当种子萌发抑制率为87.8%,盆栽试验表明该菌株对瓜列当防效可达36.9%,具备进一步开发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