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54篇
农作物   9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为挖掘新型药剂的潜在靶标,利用靶向基因敲除和互补技术研究赤霉病病原菌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中必需氨基酸亮氨酸合成酶编码基因FgLEU1的功能,并测定禾谷镰刀菌的生物学表型。结果表明,FgLEU1编码亮氨酸合成途径中的3-异丙基苹果酸脱水酶,其敲除突变体表现亮氨酸营养缺陷。生物学表型测定结果显示,与野生型菌株相比,FgLEU1敲除突变体的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显著下降,产孢量仅为野生型菌株的20.96%,培养4 h后孢子萌发率下降了49.45%,且合成脱氧雪腐镰刀烯醇(呕吐毒素)能力丧失,在麦穗上的致病力下降,仅能侵染接种小穗,赤霉病症状不能扩展。外源添加一定量的亮氨酸、FgLeu1催化产物或导入含启动子的全长FgLEU1基因可以恢复敲除突变体表型缺陷。表明FgLEU1基因在禾谷镰刀菌亮氨酸合成、菌丝孢子形成及产毒致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作为新型安全杀菌剂的潜在研发靶标,用于持续有效控制麦类赤霉病和镰刀菌毒素。  相似文献   
22.
1999年 5月 ,南京某养鸡场饲养的 2 1 0日龄正值产蛋高峰的罗曼蛋鸡发生变异株传染性支气管炎 ,经过采取一定的综合防治措施 ,控制了该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3.
植物源酚类化合物愈创木酚可以显著抑制禾谷镰刀菌的生长,本研究利用转录组测序分析愈创木酚对禾谷镰刀菌的作用机制,采用RNA-Seq技术从转录组水平分析禾谷镰刀菌在0.4μl/ml愈创木酚胁迫下的响应机制.结果显示,共筛选到905个差异表达基因表达量发生了变化,其中表达量上调的基因为464个,表达量下调的基因为441个.差...  相似文献   
24.
小麦纹枯病拮抗细菌的筛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从小麦纹枯病、健叶鞘上分离到240个细菌分离物,通过细菌-纹枯菌对峙培养和含菌平板培养筛选出拮抗力较强的Rb2、Rb26等11个芽孢杆菌菌株。在对峙培养中,拮抗细菌的抑菌带达11.5~16.2mm,在含细菌培养基中,拮抗细菌产生明显的抑菌透明圈,宽度7.0~13.0mm,小麦纹枯菌不能生长甚至死亡。筛选到的Rb2和Rb26的代谢产物对小麦纹枯菌生长和菌核形成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中浓度分别为2.8%和1.8%,且高温处理对其抑制活性无显著改变,抑制中浓度仍分别达3.0%和2.1%,但对菌核形成的抑制活性有所减弱。Rb2和Rb26菌液浸种对苗期纹枯病的防效分别达到71.8%和78.1%,代谢产物浸种的防病效果也达71.1%和72.8%。研究认为,Rb2和Rb26对小麦纹枯菌具有良好的拮抗作用,对苗期小麦纹枯病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5.
戊唑醇种子处理防治小麦纹枯病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种子处理是控制小麦纹枯病的有效措施,在小麦纹枯病的综合治理技术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苏南宜兴和淮北徐州,2%戊唑醇湿拌剂和6%戊唑醇悬剂胺10kg麦种拌药0.3-0.4g有效成分,对小麦的出苗没有显著影响,对根系和冬前分蘖具有促进作用。对小麦纹枯病的控制效果较为理想,表现为冬前效果显著,病析率防效60%-100%,从而有效地抑制了冬前发病高峰。戊唑醇处理区拔节期的病情指仍然极显著地低于对照区,亦显著低于对照药剂纹霉净,侵茎高峰明显推迟,最终的枯白穗防效突出,0.3-0.4g ai/10kg种子拌种的枯白穗防效达到85%以上。由于控病和对小麦生长调控的双重作用,保穗、保产效果明显,最终产量较对照增加10%-15%。  相似文献   
26.
小麦纹枯病品种抗性鉴定技术及抗病资源的筛选与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分别用玉米粉-砂、麦粒和玉米秸秆作为小麦纹枯菌生长基质,培养获得小麦纹枯病菌接种物。土壤接种诱发试验表明,三种接种物在合适的接种强度下,均能有效诱发泪科纹枯病。据此建立的人工病围2对15份小麦产多年连续鉴定结果表明,病圃具有较稳定的发病率,表现为典型的尖眼点或云纹病斑。对我国主要冬麦区的1300份小麦品种资源、生产品种以及新育成品系进行了病圃鉴定,共筛选出抗纹枯病材料85份,包括菜籽黄、紫秆子、白  相似文献   
27.
小麦全蚀病菌的致病力及寄主范围测定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用从江苏小麦全蚀病发生地区分离到的13个代表性菌株,接种小麦,水稻,燕麦,对其进行致病力强弱测定,结果显示:不同菌株的致病力和生活力存在差异,表明江苏省小麦全蚀病病菌存在致病力分化;供试菌株对不同寄主作物的致病力也不相同,播种后第35d调查发现、参试菌株对小麦的致病力最强,对燕麦的致病力最弱,对水稻的致病力居中。  相似文献   
28.
油菜菌核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监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1996~1998年测定江苏、湖北、浙江、安徽、陕西、黑龙江部分地区油菜该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在被测的1 890份样本中已有746株产生抗药性,抗药性菌株检出率达39.5%,表明油菜菌核病菌已在江苏、湖北、安徽省部分地区内对多菌灵产生抗药性,其中1997年江苏通州某些田块的抗性比例达100%。离体和活体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抗性菌株均为高抗菌株,其EC50〉100μg/ml、MIC〉1 000μg  相似文献   
29.
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主要发生在20~160日龄鸡群中,其特征为生长阻滞、消瘦、腺胃肿等,能造成胸腺、法氏囊、脾脏萎缩,死亡率30%左右。防制该病的措施主要是加强消毒、强力霉素1:80o饮水、在饲料中加入含硒微量元素以及多种微生素、增强鸡只体质、用该病毒做成灭活油苗在雏鸡14日龄之前0.3ml/只皮下注射等。该病传播能力弱、在法氏囊病后出现该病、易引发马立克氏病、在春季发病率高。  相似文献   
30.
江苏省小麦纹枯病菌致病力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