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4篇
基础科学   1篇
  22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研究了徐淮地区石灰性土壤中磷肥(过磷酸钙)不同用量(0,1125,2250,3375kg/hm2)对土壤供磷和作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灰性土壤肥料残留磷的形态主要为磷酸二钙、磷酸八钙,前者对作物有效性大于后者;施用磷肥有明显的残效,磷肥的增产效果受到磷肥残效的影响;而Olsen-P,Colwell-P,Resin-P,均能较好地反映土壤中残效磷的状况。  相似文献   
12.
研究表明,石灰性土壤有效磷水平受土壤磷饱和度所制约;对严重缺磷土壤,一次重施磷肥能提高土壤磷的饱和度和速效磷水平及有效磷贮量;重施磷肥残效显著,有残效磷和无残效磷的土壤,磷肥的增产效果不一样,磷肥残效对不同作物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生物耗竭土壤的层间钾自然释放及固钾特性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国华  鲍士旦  史瑞和 《土壤》1995,27(4):182-185
对经生物耗竭后的8种土壤的研究表明,它们经过自然风干后,土壤的层间钾能自然释放而交换性钾得到部分恢复,但耗竭程度愈烈,恢复能力则随之下降,经淹水或湿润处理后,土壤的交换性钾反有较大程度的再固定;而干湿交换处理后,能促进低施钾水平土壤中新固定态层间钾的释放,高施钾水平土壤中交换性钾的进一步固定。生物耗竭使土壤的固钾能力增强,但白土及黄泥土土壤的固钾率仅19-46%,新固定态钾易被作用再利用,而黄潮土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主要土类钾素供应状况和棉花钾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们对我省不同土壤交换性钾和非交换性钾的测定以及棉花的钾肥试验,初步确定我省白土类型土壤,沿江沙土和沙壤土,徐淮地区沙土为缺钾土壤(交换性钾含量10—20斤/亩,非交换性钾65—200斤/亩),苏州地区黄泥土钾的供应也不充足(交换性钾18—24斤/亩,非交换性钾60—80斤/亩),里下河地区湖积物发育的土壤和滨海地区土壤钾的供应丰富(交换性钾40—70斤/亩)非交换性钾200—300斤/亩)。三年棉花钾肥试验指出,当土壤交换性钾含量低于25斤/亩时,施用钾肥有显著增产效果。土壤含钾水平愈低,钾肥增产效果愈显著。钾肥能减轻红叶茎枯病,防止早衰。钾肥能减轻苗期病害,保证壮苗全苗。钾肥能增加铃重,促使棉铃吐絮畅,棉花品质好。蕾期田间棉株钾素营养诊断,可作为棉花追施钾肥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沈其荣  史瑞和 《土壤学报》1990,27(4):392-397
本试验以粘粒(蒙脱)和蛋白质(明胶)为基本材料,较详细地研究了粘土矿物对蛋白质氮矿化的影响。指出:1.蛋白质与粘粒所处的状态不同,能导致蛋白质氮分解率的不同,其中复合物中的蛋白质氮分解率小于混合物,而后者又小于纯蛋白质氮;2.对于复合物或混合物来说,蛋白质在其中的比例越大其分解率就越大,而纯白质氮则相反,3.蛋白质-粘粒中的氮或纯蛋白质氮在土壤中的分解率小于在石英砂基质上的分解率,即土壤具有保护蛋白质氮免遭微生物分解的作用,不同土壤的这种保护作用不一样,主要是由于不同土壤粘土矿物的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16.
研究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施用后,土壤微生物量C、N、P开始增加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壤微生物量C又有所降低,但生物量N和P则基本保持稳定。硫铵施入土壤后,微生物对肥料15N的生物固持10天后达到最高峰,以后被固持在体内的15N有一部分被逐渐释放出来,但一个月后仍有17%左右的15N被固持在微生物体内。硫铵与有机肥配合施用时,微生物对硫铵15N固持比例有所增加。有机肥中的15N被微生物固持的比例也较大,在肥料施入20天左右达到最大值,一个月后仍有19-25%存在于微生物体内。硫铵施用一个月后15N损失高达18%,有机肥中的N也有少量被损失。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通过对江苏省苏南地区12种白土进行盆栽试验和室内培养,并以兴化县黑粘土作对照,用一般化学方法和电超滤方法研究白土的供钾状况。试验结果表明:白土的供钾数量、供钾速率均较低;其固钾能力较强,但被固定的钾可在短期内为作物重新吸收利用;被强烈耗竭后,白土的交换性钾在非淹水条件下短期内难以恢复到原有水平。在研究缺钾土壤时,电超滤的方法比一般化学提取方法更好。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比较了四个啤酒大麦品种的吸肥特点、产量及品质。结果表明:氮、磷、钾的吸收量,因品种和产量水平不同而不同,通麦5号磷、钾的吸收量相对较少而产量较高,说明其养分利用率高。拔节前N、P_2O_5、K_2O的吸收量分别占总吸收量的48.6~57.9%、26.7~32.0%和50.6~67.2%,由此可见,基肥的重要性。氮、磷、钾的吸收强度均以拔节期至齐穗期为最强。在拔节期约80%左右的养分都集中在叶和叶鞘中,以后逐渐向茎和穗部转移,至成热期,大多数氮和磷转移到籽粒,但多数钾仍滞留在茎杆中。品质分析表明矮早三和通麦5号能达到啤酒工业酿造要求。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禾本科和豆科两类作物对土壤层间钾的利用及钾肥对土壤层间钾的恢复能力,结果表明:(1)耗竭种植时交换性钾、缓效性钾均能出现“最低值”,它们可分别反映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层间钾(非交换性钾)的释放速率;(2)禾谷类稻、麦较豆类作物大豆、箭舌豌豆吸收层间钾的能力强,随着土壤钾素耗竭程度增加,作物吸钾量明显下降;(3)无论是禾本科的稻、麦还是豆科作物,新固定的钾比原来的层间钾更有效。  相似文献   
20.
史瑞和 《土壤》1999,31(3):167-168
我很高兴地看到鲁如坤等箸述的《土壤-植物营养学原理和施肥》一书的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