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抗旱杂交谷子在极干旱地区的节水效果。[方法]在2011~2013年,首先对200份谷子杂交组合进行抗旱鉴定筛选,然后将选育出的18份优势组合配合稀植铺膜栽培技术,只在播种前浇一次水(1200 m3/hm2),整个生育期内不浇水。在谷子关键生长期测定0~20、20~40、40~60、60~80、80~100和100~120 cm的土壤含水量。在灌浆后期,每个重复选取8株长势一致植株,测定株高、穗长、分蘖数、穗粒重、株粒重、株草重和地上部分生物量,最后测定小区产量。[结果]在播前只浇一次水(1200 m3/hm2)的情况下,18种杂交谷子表现出了较强的抗旱性,其中13DH2、13DH3、13DH8和13DH94个组合的产量高于3000 kg/hm2。13DH2在播前只浇一次水(1200 m3/hm2)的情况下,可以稳定生产6000 kg/hm2,平均每立方米水生产5千克粮食。应用该技术可以使灌溉旱作区耕地面积增加数倍。另外,1200 m3/hm2水折合为120 mm降雨量,该技术可能同样在200 mm降水量旱作区可以适用。[结论]该技术可以应对极端气候发生,保护水资源,扩增全球粮食种植面积,并且保证粮食高产和稳产。  相似文献   
12.
谷子在建设旱作生态可持续农业中有重要作用。张杂谷18号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米质优良,便于机械化作业。介绍了张杂谷18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总结了海南谷子冬季南繁加代的实践经验和体会,简要阐述了试验地的选择、播种、田间管理、收获以及病虫鸟鼠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措施和注意事项,以供谷子南繁工作者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水资源是限制我国雨养旱作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2013在张家口雨养旱作区,研究了杂交谷子品种张杂谷3号在不同种植密度(7.5万株/hm2和15.0万株/hm2)下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自然降雨较为充足条件下,张杂谷3号的主要供水来自于0~100 cm土壤,稀植栽培条件下,其平均产量为6 787.78 kg/hm2,较对照常规品种冀张谷5号(平均产量5 518.43 kg/hm2)增产23.00%以上,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其中,在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2时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可以达到24.10 kg/(hm2·mm),是对照的1.26倍。在张家口雨养旱作区,适宜稀植张杂谷3号杂交谷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