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65篇
农作物   5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9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用葡酒锈生座孢(Tuberculina vinosa)的孢子悬浮液,在贴梗海棠、木瓜、苹果和垂丝海棠锈病发生期,喷雾接种于叶面锈菌性子器处,7-12 d出现重寄生现象。表明葡酒锈生座孢除能在自然条件下寄生梨锈病菌外,在人为接种条件下,其寄主范围包括贴梗海棠锈病菌、木瓜锈病菌(Gymnosporangium asiaticum)、苹果锈病菌和垂丝海棠锈病菌(G.yamadai)。用葡酒锈生座孢和白蜡锈生座孢(T.fraxinis)在梨锈病菌和大叶白蜡锈病菌(Aecidium fraxinibungeanae)上交互接种,结果表明,两者不能交互寄生。研究T.vinosaT.fraxinis的寄生专化性,对2种重寄生菌的应用及锈生座孢属(Tuberculina)种的鉴定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2.
李富华  叶华智 《玉米科学》2005,13(4):109-111
玉米弯孢叶斑病菌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6~40℃,最适为28~32℃;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8~40℃,最适为25~35℃;病残体产孢的温度范围为8~38℃,且随着温度的升高,病残体产孢时间缩短,当温度为20~35℃时,保湿24h即可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弯孢菌在10~38℃都可以侵染玉米植株,使其发病;但在30℃时,病害的潜育期最短,病情发展最快。  相似文献   
103.
四川省小麦赤霉病菌的种群组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2002~2004年在四川省的12个地区26个市县采集小麦赤霉病病穗标样经组织分离和单孢分离共获得345个镰刀菌属的菌株。按照Booth分类标准鉴定出7个镰刀菌种。它们是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出现频率为94.5%,燕麦镰刀菌(Fusarium avenaceum)出现频率为2.61%。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出现频率为0.87%。三线镰刀菌(Fusarium tricinctum)出现频率为0.58%。木赋镰刀(Fusarium equiseti)、黄色镰刀菌(Fusarium culmorum)和雪腐镰刀菌(Fusarium nivale)出现频率为0.29%。  相似文献   
104.
小麦近缘野生植物对禾谷缢管蚜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自然感蚜条件下对小麦族野生近缘植物 18属 98种 (变种、亚种 ) 2 78份材料进行了抗禾谷缢管蚜 (Rhopalosi phumpadiL .)鉴定。结果表明 ,属种间存在较大抗性差异。在 10属 5 2种 10 0份多年生材料中 ,偃麦草 (Elytrigiarepens)、长穗偃麦草 (Et.elongata)、费尔干偃麦草 (Et.ferganensis)和窄颖赖草 (Leymusangutus)共 7份连续 2年表现为高抗 ,是重要的抗禾谷缢管蚜资源。在 8属 4 6种 (变种 ) 178份一年生材料中 ,高抗占 8.99% ,中抗占 2 3.5 9% ,低抗占 2 0 .2 5 %。其中 ,山羊草属 (Aegilops)抗性最强 ,该属的Ae.biuncialis、Ae.columnaris、Ae.umbellulata、Ae.triuncialis、Ae.juvenalis和Ae.kotschyivar.variabilis共 4 8份材料中 ,高抗占 16份 ,中抗占 15份 ,低抗占 13份 ,仅 4份感蚜 ,表明上述山羊草属中存在重要的抗禾谷缢管蚜资源  相似文献   
105.
试验用田间自然条件下人工接种的方法,对四川省主栽玉米品种(组合)和自交系共119份玉米种质进行了抗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鉴定,结果表明没有对新月弯孢菌免疫和高抗的材料,绝大多数表现中感,少数具有一定的抗性.自交系中Mo 17、156,7922,81565、南21-3、自48-2等为中等抗病材料,其中Mo 17抗性最好.品种中苗期和成株期都表现抗性的材料有3个,即白蜜超甜玉米、济单7号、济单94-2.抗性材料所占比例较大的是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提供的杂交组合,32个材料中共有7个组合种具有抗性,约占21.9%,全表现为中抗,可能有望筛选出抗病的材料.  相似文献   
106.
持续低温对水稻稻瘟病抗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在持续低温作用下,具有不同抗性的品种汕优多系1号和汕优63对稻瘟病菌的抗性变化。结果表明:(1)持续低温处理比未经处理的对照稻瘟病病斑要早出现2-3d;低温处理3-5d出现病斑数目最多,对病害发生最为有利;但处理时间过长,则不利于病害;(2)持续低温处理3-5d对病斑扩展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