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2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四川部分稻瘟病菌的DNA指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rep PCR(repetitiveelement basedpolymerasechainreaction)分子指纹技术,对28个四川稻瘟病菌菌株进行了DNA指纹特征分析和相似百分率比较。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基因组用Pot2-1和Pot2-2引物共扩增出26条DNA谱带,其中11条为多态性DNA带,各菌株分别扩增出10条左右不等的带谱;供试菌株传统的小种划分与DNA指纹特征的相似百分率比较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用中国鉴别品种、日本清泽粳型单基因系鉴别品种、国际水稻所CO39籼型近等基因系鉴别品种对105个四川稻瘟病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①中国鉴别品种将105个菌株划分为7群18个小种;②CO39NILs鉴别品种将105个菌株分成19个小种,鉴别作用优于中国统一的7个鉴别品种;③日本清泽单基因系鉴别品种将105个菌株被划分成103个小种,鉴别作用明显;④用CO39NILs和日本清泽单基因系混合鉴别品种进行鉴定,105个菌株被划分成104个小种,鉴别作用明显;④聚类分析表明,中国鉴别品种划分的小种致病型与其它2套鉴别品种划分的种群比较,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杂糯间栽田间稻瘟病菌种群结构变化及交互侵染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7个中国稻瘟病鉴别品种、日本清泽系列13个单基因品种及9个栽培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四川省2004~2005年不同地区杂糯间栽田间杂交稻、糯稻上稻瘟病菌种群结构及其交互侵染作用。结果表明:①从2004年杂交稻、糯稻分离菌株中ZB群所占比例依次为66.67%、90.00%,从2005年杂交稻、糯稻分离菌株中ZB群所占比例依次为71.64%、64.29%,优势种群都为ZB群,种群结构差异不明显;②杂交稻、糯稻上所分离的稻瘟病菌都包含了13种无毒基因,无毒基因频率差异不明显(最大频率范围在20%~60%);③从2004年杂交稻、糯稻分离菌株中能进行交互侵染的菌株所占比列依次为:22.22%、40.00%,从2005年杂交稻、糯稻分离菌株中能进行交互侵染的菌株所占比列依次为:16.42%、50%,杂交稻、糯稻上所分离的稻瘟病菌存在交互侵染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应用rep-PCR分子指纹技术,对2000~2002年采自四川6个自然生态稻作区的137个稻瘟病菌菌株进行了DNA指纹谱型分析。以0.19遗传相似水平将供试菌株划分成37个遗传宗谱,层次较为丰富。结果表明,各稻作区稻瘟病菌遗传宗谱丰富,它们既有相同的遗传宗谱(即宗谱SCL36、37),又具有自己的特异性宗谱。在杂交稻和常规稻上检测出8个共同稻瘟病菌遗传宗谱,表明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不同的宗谱在杂交稻与常规稻上的分布存在差异,有着自己的优势寄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种植密度和肥力对大蒜叶枯病的影响,为大蒜的优质高产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成都温江地区种植密度和肥力对大蒜叶枯病的影响.[结果]大蒜叶枯病发生存在2个发病高峰期,分别在每年的1月和4月.病情指数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升高,平均最高病情指数为67.47,平均最低病情指数为32.07;各种植密度间病情指数差异极显著.各肥力水平下病情指数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与D9(CK)相比,最好的处理为D8(N100-K200-P100)处理,病情指数为31.10.[结论]低密度有利于减少叶枯病的发生;氮肥过多会导致病害发生偏重,而增施磷肥和钾肥有利于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降低病害的严重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物理方法(黄板)和生物农药防治木耳出耳期间的菌蝇、菌蚊.结果表明:在使用的几种类型黄板中,杀虫效果最好的为宁波纽康生物技术公司生产的26 cm ×30 cm(有格)类型,粘虫量比对照增加162.09%,黄板使用的最佳条件为:黄板悬挂高度距地面1.8m,黄板大小26cm×30cm,悬挂密度:堆放菌包巷内间隔2m悬挂1张黄板,悬挂方向:与菌包放置方向平行.使用所有农药与对照相比都达到增产的效果,特别是除虫菊的效果最好,比对照增产50.12%,且在第三潮菇上没有检测出农药残留.  相似文献   
17.
蚧壳虫近年已成为丹巴县花椒主要农业害虫,严重影响花椒产业健康发展。本文介绍了丹巴县花椒蚧壳虫发生发展现状、危害识别和科学防治技术,为有效控制花椒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几种生物杀菌剂对脉孢霉及常见菇体的影响,为生物农药应用于食用菌病害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测定了4种生物杀菌剂对脉孢霉及3种常见食用真菌的菌丝生长抑制效果.[结果]井冈霉素、宁南霉素和乙蒜素对脉孢霉及3种食用菌菌丝的抑制率均高于60%,40 mg/kg中生菌素对脉孢霉的菌丝生长抑制率为100%,而对食用菌菌丝的抑制率低于10%.[结论]中生菌素是食用菌生产中防治脉孢霉的优良候选药剂.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黄背木耳病害的发生严重制着四川省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但由于目前并没有相对系统的调查研究,成为病害防治上的技术瓶颈。通过对四川省什邡市湔氐镇、中江县玉兴镇、金堂县赵家镇、中江县兴隆镇、金堂县清江镇等地黄背木耳病害种类进行调查,并对普遍发生的疣巴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四川省黄背木耳主要病害有疣巴病、青霉、曲霉、木霉、发网菌、针箍菌等,其中疣巴病在四川省普遍严重发生。所调查的5个黄背木耳主产区中,金堂县赵家镇发病情况最严重,7月份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96%和66.12%;金堂县清江镇情况较好,7月份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61%和26.15%;其它调查点处于中间水平。调查还发现,不同品种对疣巴病的抗性不同,其品种抗病性强弱顺序为成都781〉琥珀〉上海1号。  相似文献   
20.
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防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稻瘟病和二化螟虫是我省水稻生产上最重要的病虫害,在我省常年发生的面积都很大,而且引起的损失也很严重。了解其发生规律,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才能有效提高我省的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