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14篇
  18篇
综合类   65篇
农作物   1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81.
基于稻曲球结构分析稻曲菌的侵染部位和侵染时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田间采集的稻曲病病粒进行解剖分析,结果显示厚垣孢子层未形成的稻曲病病粒可分离出完整雌雄蕊;典型的稻曲球均可解剖出完整子房,且子房绿色未见明显膨大。雄性不育的水稻品系受稻曲病为害产生典型症状,其解剖结果与正常水稻品系相同。由此推测稻曲菌侵染水稻雌蕊发生在水稻开花之前,并直接从子房获得营养形成稻曲球。  相似文献   
82.
以杂交水稻浙粳优1578为材料,进行不同种植密度试验,研究行株距分别为30 cm×30 cm、27 cm×27 cm、30 cm×20 cm、27 cm×20 cm、23 cm×20 cm和20 cm×20 cm 6个处理对其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杂交水稻浙粳优1578的产量有显著影响;种植行距...  相似文献   
83.
分析浙江省历年审定的9个晚粳稻代表性品种的农艺性状及农艺性状和产量之间的关系,可以了解各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以及探索浙江省晚粳稻品种审定的规律。研究选取9个历年审定晚粳稻品种中表现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品种,采用催芽后撒播移栽到大田的方式,测量株高、茎粗、分蘖、剑叶长、剑叶宽、叶绿素含量等农艺性状。剑叶宽和茎粗是各农艺性状中对产量影响最大的2个因素,2010—2019年的3个品种茎粗和剑叶宽为3个时间段中最大的,由此可以看出,茎粗和剑叶宽是农艺性状中对晚粳稻品种产量影响最大的,且浙江省育种研究者也一直在提升晚粳稻的茎粗和剑叶宽。  相似文献   
84.
浙粳优1758是由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和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利用不育系浙粳6A和强恢复系浙农恢1758配组育成的杂交晚粳新组合.该组合综合抗性较强,产量潜力高,适应性较广,适合江苏省南部稻区种植,2020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85.
穗发芽是种子在收获前遇到多日阴雨天气或高温潮湿环境条件时在母体植株上发芽的现象。水稻穗发芽现象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本综述主要从穗发芽的分子机制、籽粒特性和穗部结构、种子含水量、α-淀粉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内源激素、环境等多个方面概括了影响水稻穗发芽的因素,以期为水稻耐穗发芽品种的选育、减少生产上穗发芽的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6.
87.
浙粳30是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晚粳稻。2000年引入杭州市试种,不仅表现产量高、抗性好、易栽培,而且适应性广,青秆黄熟。2003年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88.
浙粳27(ZH9318//绍糯928/越光)系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于1998年育成的优质晚粳稻品种.参加各级区试,表现产量高、米质优、适应性广、抗病性强、易于栽培等特点.2004年3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浙江省作单季稻和连作晚稻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9.
BT型粳稻不育系浙粳1A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浙粳1A属中熟晚粳稻不育系。作单季稻栽培株高90cm、连作晚稻栽培株高85cm左右,株型紧凑,穗大粒多,着粒较密,叶片较窄,叶色较深,剑叶挺.后期转色好,粒长5.2mm,长宽比1.7,千粒重27g左右。不育株率达100%;镜检花粉败育率为99.995%;自交结实率为0,异交结实率为43.73%。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用该不育系组配的组合浙粳1A/浙粳恢04.5和浙粳l刖浙粳恢04.7,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90.
利用甲基磺酸乙酯对常规粳稻‘秀水09’进行诱变处理,获得了3个黄叶突变体Y1-1,Yl-2和Yl-3,多代自交稳定遗传.突变体与野生型‘秀水09’相比,分蘖减少、植株变矮、苗期叶片表现明显的黄色,随着生长发育的进行,叶片逐渐返绿.遗传分析表明这3个突变体的黄叶性状均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SSR分子标记,将突变基因Yl-1定位在第3号染色体RM282与RM6080之间的7.5 cM范围内,将突变基因Yl-2和Yl-3定位在第5号染色体分子标记5-43w与RM1237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2.0 cM和6.8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