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14篇
  18篇
综合类   65篇
农作物   1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不同作物品种对60Co γ射线的辐照敏感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了解不同作物品种间对60Co γ射线的辐照敏感性,作者用0~1500Gy 60Co γ 辐射剂量对棉花、水稻、大麦、油菜、大豆和玉米等作物7个品种的种子进行了辐照。结果显示发芽率呈现:(1)不敏感的油菜;(2)随辐照剂量的增加、发芽率逐渐下降的水稻和大豆;(3)发芽率呈“下降-上升-再下降”的棉花和大麦,但最高发芽率未超过对照;和(4)发芽率出现先上升后下降,辐照剂量为300Gy 时发芽率达到最大值的糯玉米和甜玉米等4种类型的变化。辐照敏感性依次为水稻>大豆>棉花>糯玉米、甜玉米>大麦>油菜。因此,作者认为不同作物辐照敏感性的差异除了油菜种子因内含对辐射有屏障作用的丙烯芥子油外,主要受作物基因组大小和种子饱满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2.
通过对浙江省近年来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主栽杂交粳稻与常规梗稻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杂交粳稻表现植株高大、穗大粒多、千粒重大,产量优势明显,有较大的增产潜力.杂交粳稻的生育期、成穗率和结实率等性状与常规粳稻相仿或超过常规粳稻,稻米品质的主要指标达到了常规梗稻的水平.  相似文献   
93.
通过对浙江省近年来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主栽杂交粳稻与常规梗稻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杂交粳稻表现植株高大、穗大粒多、千粒重大,产量优势明显,有较大的增产潜力.杂交粳稻的生育期、成穗率和结实率等性状与常规粳稻相仿或超过常规粳稻,稻米品质的主要指标达到了常规梗稻的水平.  相似文献   
94.
长江大学农学院, 荆州 430025)摘要:对籼粳杂交组合"中花11(粳)/中组14(籼)"F1进行花药培养,获得112个二倍体再生植株。利用亲本间多态性SSR分子标记对该群体二倍体再生植株进行纯合性鉴定,并分析该群体基因型偏离情况。选用22个多态性标记分析结果表明,所得再生植株都为来自花粉母细胞的纯合植株,不存在来自于体细胞的杂合株,确保了DH群体的准确性。多态性SSR带型分析结果表明,该群体未发生异常的基因型偏态分离。因此,在组织培养体系中引进SSR标记,快速准确稳定了DH群体,基因型偏态分离分析保证了群体的质量,为后续的图谱构建及基因定位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5.
对浙粳22等晚粳稻品种干种子进行了60Co-γ射线400G的辐照处理,发芽率比较结果显示,不同晚粳稻品种间的辐照敏感性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浙粳22、浙粳27和秀水110对60Co-γ射线较敏感,而浙粳30、嘉991和秀水63对60Co-γ射线的敏感性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96.
[目的]研究不同辐照强度和浸种时间对作物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对5个农作物品种3个不同浸种时间的种子进行Cs~(137)γ射线2种剂量的辐照处理,研究其对不同作物品种发芽势、芽长及根长的影响。[结果]辐照对不同浸种时间的油菜和高粱种子萌发没有显著影响,辐照对浸种时间较长的水稻和大麦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辐照对玉米干种子和浸种12 h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辐照对不同浸种时间的油菜和高粱种子萌发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抑制了高粱芽和根的生长,也抑制了浸种后油菜芽和根的生长,说明辐照对种子萌发、芽长及根长的影响不同。[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Cs~(137)γ射线对多种农作物种子的辐射敏感性差异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7.
不同栽培方式和施氮量对稻米营养品质及植酸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设常规水作(C1)、覆膜旱作(C2)和裸地旱作(c3)3种栽培方式处理,每一栽培方式又分别设不施氮肥(N1,0 kg/hm2)、施用低氮(N2,124 kg/hm2)和高氮肥(N3,150 kg/hm2)3水平的肥料处理,对不同栽培方式和施氮处理下稻米营养品质和植酸积累的差异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旱作条件下水稻籽粒中的总磷含量有所提高,而籽粒植酸和无机磷的含量则有所降低;在相同的施氮水平下,裸地旱作水稻籽粒中的氮素含量显著低于覆膜旱作和常规水作处理,但施氮处理对稻米蛋白组分和植酸含量的影响因栽培方式而异。这说明合理施肥和水分管理方式可以改善水稻的氮素营养,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适当减少抗营养物质植酸含量。施用氮肥可显著增加稻米中总磷积累量。  相似文献   
98.
浙粳30是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晚粳稻。2000年引入杭州市试种,不仅表现产量高、抗性好、易栽培,而且适应性广,青秆黄熟。2003年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99.
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稻谷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明确优质连作杂交籼稻新品种泰两优1332的需氮特性和最佳施氮量。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单位面积的最高苗数逐渐增加,有效穗数呈先增后降的趋势,而分蘖成穗率则明显下降。氮肥施用量对稻谷产量的影响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全生育期为225 kg·hm-2的施氮水平下,泰两优1332的产量最高。稻米垩白米率和垩白度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稻米蛋白质含量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而直链淀粉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下降。在全生育期为180 kg·hm-2的施氮水平下,泰两优1332的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等各项指标相对较好。综上表明,在肥力水平中等偏上的田块,泰两优1332的氮肥施用量为180~225 kg·hm-2时,连作晚稻的优质和高产达到较好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00.
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MS)化学诱变单季常规晚粳稻浙粳99,获得叶早衰突变体es33。为揭示es33突变体早衰的分子调控机制,以野生型浙粳99为对照,对突变体进行表型鉴定,统计农艺性状和测定光合性能,并对早衰基因ES33进行定位。结果表明,突变体es33幼苗在播种后第10天,第2和第3叶的叶尖出现明显干枯早衰现象,与野生型相比,分蘖盛期叶片光合色素含量降低、叶绿体结构疏松、光合作用减弱、部分酶活性降低,成熟期植株矮小、分蘖少、衰老严重。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突变体es33早衰性状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基因定位和重测序技术,将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定位在水稻第3号染色体上的SSR标记STS-15和G24之间,物理距离为977.8 kb,经测序确定LOC_Os03g31550为候选基因;ES33基因第11个外显子发生4个碱基的缺失,造成移码突变,导致蛋白(黄嘌呤脱氢酶)翻译提前终止;通过系统发育树分析和氨基酸序列比对得知,ES33蛋白在禾本科作物中高度保守。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早衰基因ES33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