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5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5篇
  3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24篇
畜牧兽医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21.
聚天冬氨酸阻垢剂是一种无磷的低分子量均聚物,属于环保型绿色阻垢剂,用于水质的阻垢外理。其制备方法是以马来酸酐为原料,首先用水将其水解为马来酸,然后与氨水反应生成马来酸的氨盐;再将马来酸的氨盐在给定的温度下进行热缩聚反应,得到聚琥珀酰胺水溶液;对该溶液进行干燥处理,分离出聚琥珀酰胺;在合适的温度下脱水环化生成聚琥珀酰亚胺;最后在氢氧化钠水溶液的作用下水解为聚天冬氨酸的钠盐.即得聚天冬氨酸溶液。该产品为红棕色粘状液体,其固含量不小于35%,具体固含量的大小可以通过控制水的含量来调节。  相似文献   
22.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我国大力推进工程教育的重要举措,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发展需求是人才培养的关键落脚点.该文从食品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对卓越工程师的要求入手,总结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卓越工程师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以期对地方本科院校卓越工程师的人才培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3.
远红外烘干机的结构及其在名优绿茶加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权启爱  叶阳 《中国茶叶》2007,29(2):20-21
由福建厦门台资企业生产的燃油远红外烘干机,原是一种在台湾生产并主要用于乌龙茶干燥和提香的设备。该机在大陆投产后,也大多被福建等地用于乌龙茶加工。最近,四川名山,浙江嵊州、武义等地茶叶企业引进该设备用于名优绿茶制作,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该机结构、工作原理和在名优绿茶加工中的应用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4.
名优绿茶清洁化生产线关键设备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加工清洁化、连续化是目前茶叶生产发展的方向,对全面提升茶叶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水平具有深远影响。针对目前名优绿茶生产中鲜叶摊放劳动强度大、环境卫生难以控制;杀青工序中杀青叶不能快速彻底冷却,且无法及时回潮等问题,笔者研制了鲜叶摊放贮青机、茶叶快速冷却贮放机和茶叶摊凉贮叶槽等关键设备,为名优绿茶清洁化连续加工生产线的研制提供基础。本文对上述三种关键设备的工作原理、主要结构及参数作一简要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
26.
我国茶叶质量状况及安全控制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叶质量安全主要包括农药残留、有害重金属残留、有害微生物、非茶异物和粉尘污染等因素,主要涉及到茶叶的原料生产和加工两个过程。  相似文献   
27.
DNA条形码技术及其在野生动物保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NA条形码技术可以快速准确的进行物种鉴定,能够为野生动物的物种保护提供技术支撑.为此,对DNA条形码技术的原理、研究进展、优势与局限性,以及在野生动物保护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28.
铜绿假单胞菌广泛存在于养殖场土壤、饮用水、环境物品以及牲畜体内,在畜禽免疫力低下时可造成各种急慢性感染,进而发展成致死性腹泻、菌血症和败血症等疾病,危害动物健康.铜绿假单胞菌可通过突变或基因水平转移获得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近几十年来抗生素在医院和养殖业的使用,造成了该菌耐药菌株的大量出现,导致了抗生素疗效不佳.本文简要概...  相似文献   
29.
西南茶区病虫发生与防治情况调查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南茶区是我国茶叶的重要产区。该区茶树资源丰富,茶叶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为了促进西南茶区茶业的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科技部下达了公益基金课题“西部茶叶优质原料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四川、重庆和贵州(下简称川渝黔)地处西南茶区,气候温暖,适合茶树生长,但病虫种类繁多。为了解近年来西南茶区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情况,2006年笔者选择川渝黔三省(市)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现将结果分析整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0.
为研究工夫红茶品质成分、感官审评和发酵适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探寻工夫红茶发酵适度判别依据,对发酵样品进行儿茶素总量、GA、EGC、L-C、EGCG、EC、ECG、TFs、TRs、TB等10 项品质成分检测和感官审评,通过动态聚类分析工夫红茶品质成分内在联系,将试验样品分类判别,并与感官审评对发酵程度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研究影响分类的品质成分的贡献作用。结果表明:基于品质成分和感官审评的2 种分类中发酵不足、发酵适度和发酵过度样品的Jaccard 系数分别为Jb=0.82、Js=0.59、Jg=0.65;品质成分对分类作用的影响作用大小为:EC>儿茶素总量>EGCG>ECG>L-C>GA>EGC>TB>TFs>TRs;品质成分在不同类别中的含量呈现线性变化。根据不同发酵程度工夫红茶品质成分间的差异,采用动态聚类的方法进行发酵适度判别可行,且分类结果较为理想;不同发酵程度的工夫红茶儿茶素总量及其组分含量变化、茶黄素含量变化可以作为工夫红茶发酵适度的判别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