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5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5篇
  3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24篇
畜牧兽医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目的]研制一款口感较好的香蕉水果蛋糕,并用质构仪对其进行分析.[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香蕉蛋糕制作的最佳配方.并对香蕉蛋糕空白组和山梨酸钾添加组分别用质构仪测定其硬度、咀嚼总功变化情况.[结果]香蕉水果蛋糕中面粉、鸡蛋、香蕉泥、白糖的添加量分别为160 g、220 g、40 g、100 g时制作出的香蕉水果蛋糕感官评价得分最高,其中鸡蛋用量是影响蛋糕感官质量的最重要因素,其次是香蕉泥用量.在相同保藏条件下,与空白组相比,添加0.15%(以面粉质量计)山梨酸钾组,可以有效减缓蛋糕变硬及咀嚼总功的增加.[结论]该款香蕉水果蛋糕表面金黄色、断面嫩黄色、无斑点,柔软适口、不黏牙、香蕉风味浓郁,添加0.15%(以面粉质量记)山梨酸钾,可以有效延长蛋糕保质期.  相似文献   
42.
叶阳  王洋  袁先铃  刘清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2292-12294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结合专业课学时相对减少的实际情况,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考核办法等方面,对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3.
周为  叶阳  杨坚  陈小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200-7201,7210
[目的]探讨将超声波应用于绿茶汁超滤澄清的效果。[方法]采用平板超滤装置澄清绿茶汁,选用CA材料2万、5万、10万分子量膜,系统研究了超声波处理对绿茶汁超滤膜通量、化学成分、儿茶素以及色差的影响。[结果]超声波处理能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绿茶汁中大分子聚合物,使更多有效物质从中分离释放出来,并能减少大分子物质在超滤膜上的附着几率,提高膜通量;能提高绿茶汁超滤膜通量和有效化学组成,对蛋白质、果胶等大分子物质和色差的影响较小,在达到一定的澄清效果下,提高绿茶汁的质量,同时提高超滤效率;5万分子量孔径的超滤膜比10万分子量孔径的澄清效果更好。[结论]超声波处理在保证绿茶汁澄清效果的同时,能提高有效成分的保存率和超滤的膜通量,提高超滤效率。  相似文献   
44.
利用双螺杆挤压膨化机对绿茶茶渣进行挤压膨化加工,采用响应面设计方法建立物料含水量、喂料速度、螺杆转速以及套筒温度与绿茶茶渣中粗纤维含量之间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各参数对绿茶茶渣中粗纤维含量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螺杆转速>套筒温度>喂料速度>物料含水量,获得低粗纤维含量的最佳挤压膨化参数为物料含水量70%,喂料速度90r/min,螺杆转速90r/min,套筒温度50℃。在此条件下,茶渣中粗纤维含量为15%,与膨化前原料相比,粗纤维含量下降了3%。  相似文献   
45.
黑茶香气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黑茶是我国独有的茶类,独特的渥堆工艺形成了其陈纯的香气特征。本文详尽综述了近年来黑茶香气化学研究的进展,从黑茶香气成分的化学特性方面归纳出甲氧基苯类和烯醛类化合物是黑茶独特香型的特征成分,分析了渥堆、干燥、贮藏等主要加工工艺对黑茶香气品质的影响,讨论了微生物对黑茶香气形成的影响,并指出了原料、香气提取方式等对黑茶香气分析的影响;最终提出黑茶特征性香气成分的鉴定与表征,香气骨架分子官能团的转化机理,以及微生物对香气形成的参与机制应是今后黑茶香气研究的难点。  相似文献   
46.
工夫红茶萎凋中温度对鲜叶失水率影响的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温度对工夫红茶萎凋过程中鲜叶水分散失的影响,构建鲜叶失水率变化的预测模型,本试验在相对湿度为60%~65%的萎凋条件下,检测设定萎凋温度(20,25,30,35℃)下鲜叶的失水率,明确萎凋温度、萎凋时间及鲜叶失水率的相关关系。进而以化学反应动力学和阿伦方程(Arrhenius)为基础,得到鲜叶失水率和温度之间关系的预测模型(R2>0.98)。对该模型的验证试验表明,模型预测值和试验真实值吻合良好(P=4.538%),利用模型能预测鲜叶在萎凋过程中水分散失的规律,进而判断鲜叶达到萎凋适度的时间,对工夫红茶萎凋工艺优化,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7.
目的 观察电针对去势雌性大鼠记忆、脑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大鼠仅切开皮肤,其余各组大鼠给予卵巢摘除,15 d后,电针组给予电针刺激,隔日1次,持续45 d。Morris水迷宫测试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A1区BDNF和TrkB蛋白的表达。结果 水迷宫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BDNF表达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海马CA1区BDNF表达明显增加(P<0.01)。但各组TrkB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电针改善去势雌性大鼠记忆障碍的机制可能与增加海马CA1区BDN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8.
为研究超高压处理对提高绿茶汁品质的影响,分别以料液比为1︰15和1︰50的绿茶水为原材料,采用常温常压振摇(冷提)、水浴间隔振摇(热提)和超高压(100、300和500 MPa)3种处理方法提取绿茶汁,比较其品质化学成分,分析表明:以相同料液比比较,超高压提取的绿茶汁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冷提和热提,水溶性糖含量低于冷提和热提,茶多酚得率高于冷提。色差分析表明,超高压提取的绿茶汁黄绿色度比冷提和热提的更深。超高压提取对残留的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具有不同程度的钝化作用。  相似文献   
49.
结合实践经验,以培养复合型应用性人才为目标,从人才目标的确定、培养计划的修订、课程体系的建设、教学内容的优化、培养过程的实施等方面,就如何完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地方本科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复合型应用性人才的培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0.
不同月份采制的玉绿茶中主要功能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2007年4~9月份采制的玉绿茶中主要品质功能成分含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茶多酚含量以6月份采制的玉绿茶最高,EGCG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其多酚总量变化情况相近;4到8月份玉绿茶的没食子酸含量呈现明显递减变化的趋势,9月份则有上升;咖啡碱含量随月份变化呈递减趋势;游离氨基酸和茶氨酸含量以4月份采制的最高,分别达到41.47和21.08 mg/g,6月份最低,分别为28.34和12.37 mg/g;茶多糖含量以6月份的含量最高,达到18.69 mg/g,9月份的最低,为12.85 mg/g;6月份玉绿茶的残留PPO和POD酶活性均为最高,5~9月五个月份的残留PPO的活性高出四月份29%~70%,5,6月份的POD活性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其他月份较为接近或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