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1篇
综合类   18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41.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致病力分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42.
MS-222麻醉金鱼模拟运输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MS-222对金鱼实施麻醉并模拟运输试验,以减少金鱼代谢量,延长运输时间,提高长途运输的成活率,旨在探讨不同品种金鱼对MS-222麻醉的适宜浓度范围。结果表明,MS-222麻醉金鱼的适宜浓度范围为35-85mg/L,其具体使用浓度因金鱼的品种和运输密度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43.
虹鳟消化器官的显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体质健壮的虹鳟解剖,取出胃、肠、肝脏和胰脏等消化器官,经Bouin氏液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和显微摄像。经仔细观察:虹鳟胃膨大,胃壁横纹肌发达,幽门垂多而长;肠壁薄,明显分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肉层和浆膜层,其中黏膜层薄而长,黏膜下层富含血管,肌肉层内环肌由较厚的平滑肌细胞交叠而成,外纵行肌相对较薄,细胞密集,浆膜层细胞结实。肝脏和胰脏细胞较大,胰脏是单独的器官,不与肝脏混杂在一块。  相似文献   
44.
试验采用一种对照饵料和添加不同水平酵母硒(添加量分别为0.3、0.6、0.9、1.2 mg/kg)的5种饵料,饲喂初始体重为(5.82±0.06)g的鱤幼鱼,观察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酵母硒对鱤幼鱼生长和体成分的影响。饲养10周后发现,添加酵母硒能显著促进鱤幼鱼的生长,降低饵料系数。但是,添加酵母硒对鱤幼鱼的体成分影响却不显著。综合分析表明:饲料中添加酵母硒能显著促进鱤幼鱼的生长,且最适添加量为0.36~0.38 mg/kg。  相似文献   
45.
调查了大通湖鱼类寄生虫区系,查明21种鱼类共有99种寄生虫,分别隶属于10纲23目38科48属,并较详细地研究了该区系寄生虫对寄主的感染情况及其在鱼体的分布频率.  相似文献   
46.
为掌握鳜[Siniperca chuatsi (Basilewsky)]早期资源在湘江下游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与生境特征的关联, 2020 年和 2021 年 5–7 月在湘江长沙段使用圆锥网对鳜早期资源进行隔日采样, 统计分析了鳜鱼苗发育阶段的时间分布、 水层分布及水文环境因子变化, 研究了湘江中鳜主要繁殖时期及苗汛高峰期的水文特征, 以公式计算了鱼苗群体对圆锥网的逃逸能力, 并利用冗余分析(RDA)对鳜鱼苗丰度和环境因子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 鳜在湘江的繁殖高峰期为 5 月中旬到 6 月下旬, 产卵场位置分散且规模不等; 鳜鱼苗样品中弯曲期仔鱼占比较大且倾向于表层, 导致鱼苗整体丰度在表层大于中下层(P<0.05), 但卵黄囊期仔鱼更倾向于中下层, 分布差异主要由游泳能力及流速所致; 各阶段鳜仔鱼的群体逃逸能力未在流速上表现出差异, 即无结构性的鱼苗逃逸现象; 鳜鱼在湘江中繁殖主要受洪水刺激, 鱼苗丰度与水温正相关(P<0.05), 与透明度负相关(P<0.05); 繁殖高峰期水温在 19.3~28.0 ℃, 透明度小于 30 cm, 目前湘江中水温、透明度、流速及溶氧等条件均符合鳜鱼繁殖生境要求, 2021 年鳜鱼苗丰度较 2020 年提高一倍以上, 饵料鱼资源恢复或是鳜群体繁殖能力提升的重要原因。建议在湘江水域进一步加强鳜鱼及其他鱼类的早期资源保护与监测, 促进鱼类群落的生态稳定性恢复, 充分发挥其对湘江—洞庭湖—长江水域的鱼类资源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