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31篇
综合类   71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在农户抽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2008年四川省番茄养分管理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四川省番茄养分管理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氮素施用普遍偏高,全省平均用量269.1kghm-2,有67.3%的农户氮素施用过量,仅有25.5%的农户施氮合理。磷素、钾素投入量严重不足,全省磷、钾养分平均投入量分别为164.5kghm-2和123.3kghm-2,49.1%的农户磷素施用偏低,65.5%的农户钾素施用不足。肥料品种结构、施肥方法及施肥量确定依据不合理。52.4%~80.0%的农户采用肥料穴施,8.5%~74.4%的农户仍按照习惯确定施肥量。四川省今后提高养分效率、减少化肥污染需要重点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62.
通过2年田间裂区试验研究了二苯胺法和反射仪法在油菜氮营养快速诊断中的应用。提出油菜氮营养诊断最佳部位为叶柄基部组织,苗期和苔期均是油菜氮营养诊断的最佳时期,但苔期不同叶位叶柄NO3^--N含量存在明显差异,以下部叶柄NO3^--N含量较高且较能准确反映油菜氮营养状况,将其作为取样部位最为适宜。试验还表明油菜氮营养诊断临界值可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虽然提出了油菜氮素缺乏的临界指标,但只能作为生产实践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3.
根表铁、锰氧化物胶膜对水稻铁、锰和磷、锌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400目尼龙绢网制作的网袋进行土-砂联合培养的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铁、锰肥用量条件下2个水稻品种(杂交稻汕优149和常规稻93-14)根表铁、锰氧化物胶膜数量及其对水稻铁、锰和磷、锌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锰胶膜中铁胶膜居主要地位,而锰胶膜较少(占胶膜总量的2.32%-7.54%),施用铁、锰肥明显增加铁、锰胶膜数量。胶膜上富集的磷量与铁胶膜数量呈正相关,而与锰胶膜无明显关系;胶膜上锌的富集量与铁、锰胶膜数量均无明显关系。铁、锰胶膜可以减少Fe^2 ,Mn^2 特别是Fe^2 的过量吸收,使水稻免受伤害;杂交稻汕优149根系氧化力较强,根表迎胶膜相对较厚,地上部锰吸收量低于常规稻93-14。试验还发现本试验条件下,根表铁、锰胶膜对水稻磷吸收起抑制作用,而对锌的吸收没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64.
下湿紫泥田水稻平衡施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湿紫泥田又称鸭屎泥田,是四川盆地紫色丘陵区主要的潜育性水稻土[1].然而,以往对这类土壤上水稻的合理施肥研究却很少.本文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下湿紫泥田水稻施用氮、磷、钾肥的效果,旨在探索该土壤上氮磷钾肥合理施用的模式,为生产上实现平衡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5.
 采用在田间埋设 4 0 0目尼龙绢网制作的网袋限制根系下扎的试验方法 ,研究了限制根系下扎对水稻土上不同基因型小麦生长和锰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 ,水稻土剖面锰的空间分布对小麦生长和锰营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将根系限制在耕作层土壤中小麦缺锰症发生早、症状严重 ;供试的 2个小麦品种中 80 8较耐缺锰 ,而 32 95对缺锰敏感 ,限制根系下扎使缺锰敏感品种 (32 95 )缺锰症更加严重。试验证明 ,耐缺锰品种在缺锰条件下因根系发达 ,且扎根较深对剖面下部土层中的锰利用能力强是其耐缺锰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6.
稻田养鱼是根据稻鱼共生理论,把水稻种植和鱼类养殖紧密结合起来,形成稻鱼共生互利、增产增收、动植物循环的种养方式。笔者在射洪县太乙镇驼柏树村进行了水稻直播、抛秧、大垄双行人工栽培、机插4种播栽方式稻田养鱼比较试验,探寻稻田养鱼最佳效益,为大面积推广稻田养鱼提供依据。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水稻品种选用川优6203,鱼类选用裸斑鱼,投放规格每尾50 g左右,投放量4 500尾/hm2。抛秧选用每张561孔育  相似文献   
67.
赵林  陈玉春  吕世华  李锁锁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067-17070,17084
利用中尺度区域大气模式RAMS对青藏高原下垫面植被变化的气候效应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研究了植被变化对区域气候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青藏高原气候效应在对流层高层(300hPa)有很好的体现,高原植被的变化后所引起的加热和降温效应在地表和高空表现不一致,且在流场上表现出的气旋性差值(反气旋性差值)会加强对流层高层南亚高压(低层西南低涡系统),从而可能会影响长江流域的降水。  相似文献   
68.
【目的】为了初步明确不同施锌方式对覆膜水稻产量、锌积累及分配的影响,进而为施锌覆膜水稻的高产高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川中丘陵区采用土施锌肥,喷施锌肥及土施+喷施锌肥3种不同施锌方式,在推荐施氮(120 kg/hm~2)和传统施氮(180 kg/hm~2)水平下,对覆膜栽培水稻的生产力和锌肥利用进行了研究。【结果】结果表明:在推荐施氮水平下,各施锌处理均能提高覆膜水稻的产量,以土施锌肥为最佳处理,传统施氮水平下施锌肥不能提高覆膜水稻产量。推荐施氮,土施锌肥处理成熟期籽粒产量及地上部分总生物量最高,分别6890,12 190 kg/hm~2,土施+喷施锌肥处理可以提高覆膜水稻秸秆的收获量。施锌处理的覆膜水稻秸秆和籽粒锌吸收量均高于不施锌处理,推荐施氮水平下不同施锌方式覆膜水稻秸秆和籽粒的锌吸收量均相对高于传统施氮水平下的相同处理,喷施锌肥能促进覆膜水稻秸秆的锌吸收,土施锌肥能促进覆膜水稻籽粒的锌吸收,以推荐施氮,土施+喷施锌肥处理秸秆、籽粒及地上部分的锌吸收量为最高,分别为198.6,212.2和410.8 g/hm~2。【结论】各施锌处理下覆膜栽培水稻秸秆、籽粒吸氮量及地上部分总吸氮量均高于不施锌处理,不同施锌方式间氮收获指数差异不显著,以推荐施氮(120 kg/hm~2),土施锌肥处理更利于覆膜水稻对氮肥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69.
川中丘陵区覆膜再生稻田N2O排放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覆膜再生稻田N_2O排放规律,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原位观测了川中丘陵区覆膜条件下再生稻田的N_2O排放通量。试验设置覆膜单季中稻(SR)和覆膜中稻-再生稻(SR-RR)两个处理。结果表明:SR-RR处理中稻季有两个明显的N_2O排放峰,第一个排放峰出现时间较SR处理提前13 d,再生季出现N_2O排放最高峰,峰值为1 630.7μgN·m~(-2)·h~(-1)。全观测期内SR-RR处理N_2O排放量为5.63 kgN·hm~(-2),其中再生季N_2O排放量为2.35 kgN·hm~(-2),约占两季总排放的42%。SR-RR处理两季的N_2O排放总量比SR处理的单季排放量高246%(P0.05)。SR-RR处理两季稻谷总产量为10.4 t·hm~(-2),其中再生季产量为1.89 t·hm~(-2),约占两季稻谷总产量的18%,SR-RR处理两季稻谷总产量比SR处理高出22%(P0.05)。SR-RR处理单位产量的N_2O排放量为0.54kgN·t~(-1),较SR处理增加184%(P0.05)。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覆膜再生稻田N_2O排放规律及寻求有效的减排措施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0.
水肥状况对土壤剖面中锰的移动和水稻吸锰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水旱轮作条件下水麦缺锰是四川冲积性水稻土上主要的养分胁迫问题,为了深入探讨这一问题,作者利用模拟土柱试验研究了不同水肥状况对四川两种典型冲积土中锰的迁移,转化及其对水稻吸锰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