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篇
林业   11篇
农学   6篇
  1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21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将多种防治杨树天牛的有效方法,进行合理配套使用,并进行防治工效及成本预算的分析,筛选出不同树高、不同受害程度的杨树所应采取的简便易行、经济有效的最佳配套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62.
木品轻质而高强度,成本较低,使用性能好,可使构筑物隔音,隔热保温性能提高.耐侵蚀.由于其质轻,故可以制成较大的砌块,用于垒砌,可减少灰缝,增加牢固度,便于操作,提高工效.  相似文献   
63.
为了筛选适宜钵苗机插水稻的氮肥施用方式,以滨海稻区超级稻盐丰47为材料,研究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钵苗机插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氮素按基肥:1次蘖肥∶2次蘖肥∶1次穗肥∶2次穗肥=40∶12∶18∶16∶14比例施用时,其收获穗数、颖花量和穗实粒数均较大,产量最高,达到10.79t·hm~(-2),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该处理的氮肥利用率达到41.90%,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钵苗机插水稻移栽~分蘖期、分蘖~拔节期、拔节~齐穗期、齐穗~成熟期这4个阶段吸氮比例之间的比例约为16∶53∶20∶11,拔节前氮素吸收量占总吸氮量的69%,进入生殖生长后氮素吸收量占总吸氮量的31%,这一比例和产量、氮肥利用率较大的处理茎蘖肥和穗肥比例相吻合。因此,在仅施用速效肥料的前提下,氮肥总施用量为(N:240kg·hm~(-2)),且氮素以基肥:1次蘖肥∶2次蘖肥∶1次穗肥∶2次穗肥=40∶12∶18∶16∶14时,适宜滨海稻区钵苗机插水稻的生长发育及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可以进一步示范推广。此外,可以将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氮肥偏生产力作为衡量氮肥利用率高低的指标。  相似文献   
64.
施氮水平对水稻植株形态及硝化-反硝化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沈农265为材料,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水稻在低氮(143.1 kg/hm2)、中氮(214.65 kg/hm2)和高氮(286.2 kg/hm2)水平下水稻植株形态变化及硝化-反硝化生理特性。结果表明,高氮水平的水稻株高、分蘖数、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与其它施氮水平相比存在显著差异,均起到促进作用。施氮量与水稻的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施氮各处理对亚硝酸根离子(NO2-)无显著影响,但通过影响叶片、根中的硝酸还原酶而影响了硝化、反硝化作用强度。施氮越多,硝化、反硝化强度越大,氮素损失越多。  相似文献   
65.
为完善辽宁滨海稻区水稻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实施,以盐丰47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通过设置不同载体育苗,测定其对机插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探讨盘锦稻区水稻机插秧高产适宜的育苗载体。结果表明,用基质作底土以营养土b(由过筛稻田土与草炭土按体积比2∶1再加床土调制剂混合而成)为覆盖土的处理,秧苗素质高,发根力强,返青快,本田群体生长发育好,各时期干物质产量大,实际产量最高为10.82 t/hm~2,比用纯营养土a(由过筛稻田土加床土调制剂混合而成)育苗增加14.50%,比用纯基质育苗增加11.89%。  相似文献   
66.
67.
介绍“电动树干注射机”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性能指标及使用方法和用途等,为防治林果害虫提供了一种先进高效、操作简便的新型防治器械。  相似文献   
68.
为探究不同播种密度对水直播稻生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在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试验基地进行试验,采用水直播的方式,以盐丰47(Y)、盐粳939(J)为供试材料,设5个播种密度(B)水平,B1~B5分别为60.0、82.5、105.0、127.5、150.0 kg/hm2。在水稻生育期测定水稻形态指标、光合特性、产量及产量构成,分析不同播种密度对水直播稻的生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盐丰47与盐粳939均在B3处理时成熟较早;盐丰47与盐粳939在B3播种密度下成苗率最高,分别为46.25%、45.65%,株高最矮,分别为94.64、91.37 cm;茎蘖动态、成穗率、SPAD值、灌浆速率、净光合速率等指标相对较高。盐丰47与盐粳939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大,产量先增后减,均在B3播种密度下得到的实际产量最大,分别为8 479.20、7 391.40 kg/hm2。在适宜的播种密度(B3)处理下,随生育进程进行,水稻群体一直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生长条件。适宜的条件下,水稻形态、光合特性等指标均能达到最优,使后期水稻的产量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69.
任海  吕小红  马畅  隋鑫  杜萌  王宇  付立东  李旭 《北方水稻》2023,(4):29-34+44
为探明不同梯度盐胁迫对滨海稻区粳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利用盆栽的方式人为设置不同梯度盐胁迫(1.82‰、2.73‰、3.64‰、4.55‰),以5个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梯度盐胁迫对粳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随着盐分的增高,水稻秧苗成活率降低,盐粳219的秧苗成活率最高。盐胁迫下水稻茎蘖峰值的出现略有延迟,延后1周至4周不等。株高、成熟期水稻单盆干物质积累量随着盐分的增高逐渐降低。盐粳252、盐粳269、盐粳939齐穗期叶片SPAD值与含氮量随着盐分的增高逐渐减少,盐丰47、盐粳219齐穗期叶片SPAD值与含氮量在1.75‰~3.50‰范围内随着盐分的增高逐渐减少,在4.375‰胁迫下略有上升。在1.82‰~4.55‰的盐胁迫范围内,各品种水稻产量随盐分的增高逐渐降低,5个水稻品种单盆产量总体平均降低35.36%。相关分析表明,盐胁迫主要通过显著降低收获穗数和千粒重,进而导致水稻产量降低的。  相似文献   
70.
中国古代有着悠久的驯鹰和鹰猎文化传统,诸多考古遗址中也曾发现过鹰隼类骨骼遗存和鹰隼形象的文物,但目前有关中国古代鹰类驯养的情况仍不甚明晰。为厘清这一问题,本文首先对中国考古遗址中出土的鹰隼遗存进行整理,初步厘清了中国古代的鹰隼驯养情况。同时又对考古出土文物及出土壁画中出现的鹰隼形象进行搜集,进一步证实和补充了中国古代对鹰隼的利用行为,并对中国古代人与鹰的关系进行了综合探讨。最后结合部分历史文献,尝试着对中国古代的鹰隼驯养特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