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畜牧兽医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5 毫秒
31.
为降低密集烘烤烟叶淀粉含量、提高烟叶质量,将从烤烟‘粤烟97’中部叶面分离出的芽孢杆菌株B5221 和YTK1 分别配制成2.5%、5.0%、7.5%、10%浓度梯度的菌液,烤前喷于上部成熟采收鲜烟叶,研究不同浓度芽孢杆菌液对密集烘烤烟叶淀粉降解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芽孢杆菌液处理上部烟叶后,均可促进烟叶淀粉降解,提高糖含量、糖碱比和氮碱比;B5221 和 YTK1 不同浓度菌液均以2.5%处理烟叶淀粉降解最多,糖含量增加最少,总烟碱和总氮略有增加,糖碱比和氮碱比适宜,香气量提高。因此,2.5% B5221和YTK1菌液是改善密集烘烤烟叶质量适宜浓度。  相似文献   
32.
将水溶性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MUF)与红、蓝两种颜色的水溶性酸性染料、活性染料、碱性染料和直接染料共8种染料分别复配后浸渍处理杉木,考查复合染色剂的储存稳定性、上染性和染色材的颜色、色牢度等性能。筛选出适宜的染料品种、染液pH值、染料质量分数和染色助剂,从而制得MUF型木材多效染色改性剂。结果表明:以pH值为8左右的浸渍用MUF溶液为主剂,加入1%质量分数的酸性大红G染料和1%质量分数的Na_2CO_3助剂,可制得储存期长、渗透性高的MUF型复合染色剂,增强-染色复合改性杉木的上染性和色牢度良好,其密度、抗弯弹性模量和抗弯强度分别提高67.8%、43.8%和66.6%,与MUF增强改性材相当。  相似文献   
33.
通过木材改性实现人工林低密度软质木材的提质增效,高效利用人工林资源,对我国木材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木材硅化改性可以有效提高木材性能,但改性材性较脆、工艺复杂、成本较高等问题限制了其实际应用。文中分别从木材硅化改性剂种类、改性方法、改性机理和改性材性能等方面综述了木材硅化改性的研究成果,讨论了目前木材硅化改性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基于有机-无机杂化研制多效一体化木材硅化改性剂,改进工艺,提升性能,降低成本,从而推动硅化木的开发和利用;开展木材仿生硅化改性研究,促进组分界面结构性连接,全面提升木材性能。  相似文献   
34.
3种华南商用藤材的解剖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藤材的解剖结构与藤材性能及其加工利用密切相关.研究藤材的基本解剖特性,对于藤材的归类、开发利用和加工改性等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藤材的商业化取决于以下因素:可及性、直径、节间长度、颜色以及加工特性,这些都基于藤材的基本特性,主要是解剖构造(Walter,1996).商业藤材一般具有以下特征(Walter,1996):1)藤茎的维管束分布均衡,在横截面上,纤维占20%~25%,输导细胞占15%,基本薄壁细胞占30%~35%;2)纤维帽尺寸相等,纤维长度一致,多层结构细胞壁;3)基本薄壁组织细胞小而且壁厚多层.维管束分布密度及纤维成分与输导成分的比例,纹孔、导管孔径的大小,对藤茎的坚韧程度影响都很大,纤维含量可作为藤茎坚硬度的指标,至于韧性还得考虑到纤维细胞的数量与输导组织成分的比例状况,特别是大型导管孔径的大小等,这些都是选择优良品种的主要依据(腰希申等,1998).  相似文献   
35.
棕榈藤材性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棕榈藤藤材是仅次于木材和竹材的重要非木材林产品, 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藤材的材性研究可以为藤材的加工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文中综述了棕榈藤藤材的构造、化学、物理、力学特性, 以及藤材加工利用的最新进展。针对藤材的基础研究滞后于藤加工业发展需要的现状, 建议大力开展藤材材性及其综合利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36.
木、竹、藤材的变色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木材变色的机理、类型、成分和影响因素, 木材变色的预防和消除以及生物防治等研究的最新成果进行了概括总结, 综合论述了木材、竹材和藤材的变色防治研究现状, 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低毒或无毒、高效、多功能的防变色剂的研制开发仍是木材工业变色防治研究的重要研究方向。(2)开展色变脱除, 恢复已变色材原有颜色和价值方面的研究很有必要。(3)以菌治菌的生物防治, 污染小, 成本低, 应加强其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4)通过热处理或光辐射等手段, 诱导木、竹、藤材变色, 进行调色处理, 将成为新的研究方向。(5)与木材相比, 竹材、藤材变色的研究落后, 尤其是藤材变色, 应得到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37.
为有效防治藤材真菌变色,对黄藤变色材进行变色菌的分离,通过对健全藤材进行接种,考察了藤材真菌变色的性质和过程。从典型的黄藤变色材中共分离出15种变色菌,其中6种对材色有重大影响,基于真菌生长性状、菌丝形态和DNA分子序列,分别确定为萨氏曲霉(Aspergillus sydowii)、青霉菌(Penicillium sumatrense)和(P. sclerotiorum)、色二孢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球二孢菌(Botryodiplodia rhodina)和镰孢菌(Fusarium kyushuense)。接种试验表明,变色菌的菌丝颜色和分泌的色素颜色是引起藤材变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8.
黄藤藤材的化学组成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藤的藤芯和藤皮组分有明显不同.与藤皮相比,藤芯的各种抽提物含量、聚戊糖含量、酸度、酸碱缓冲容量更大,综纤维素含量、木素含量、灰分含量和pH值等更小,阿拉伯糖和木糖等五碳糖的含量更低,而甘露糖、半乳糖和葡萄糖等六碳糖的含量更高,糖类组分的绝对含量更低.这说明藤芯含有更多的吸湿性基团、半纤维素和酸性物质等,含有更少的纤维素、木质素和灰分等.自藤茎基部向上,抽提物含量减少,酸度减小,聚戊糖含量增多,综纤维素含量、木素含量和灰分含量呈增多趋势但变化不大.与一般木、竹、藤材相比,黄藤藤材含抽提物较多,纤维素较少,酸度较大,酸碱冲容量较大;半纤维素以聚木糖为主.这些化学组成特征对黄藤藤材在制浆造纸等方面的应用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39.
我国竹材变色菌和霉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华北、华南和华中地区的9个省市地区采集变色发霉竹材和竹制品标本150份,分离、纯化得到117株竹材变色菌和霉菌,采用核糖体RNA基因的内转录间隔区序列的分子生物学方法结合传统的生物学特性观察,鉴定这些真菌分属于2门、2纲、4亚纲、10目、15科、22属、56种.主要变色菌和霉菌为子囊菌纲真菌,其无性型分别为木霉属、曲霉属、青霉属、镰孢属、链格孢属和球二孢属真菌.  相似文献   
40.
藤材缺陷标准的制定是制定藤材分等规则的基础,也是建立藤材质量评价标准体系的第一步,对于规范棕榈藤市场,提高藤材使用价值,有效保护棕榈藤资源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现有棕榈藤材标准编制情况进行了简要综述,基于我国多年来的棕榈藤材相关研究成果和技术,制定了我国推荐性林业行业标准——棕榈藤藤材缺陷。该标准规定了棕榈藤材缺陷的分类、定义、术语和图谱,适用于棕榈藤材在生产实践中的各种可见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