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27篇
畜牧兽医   6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根据GenBank中牛肌肉生成抑制素(MSTN)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在引物两端分别加EcoRⅠ和XhoⅠ识别位点。利用RT—PCR技术扩增出了牛MSTN功能区序列。分别构建克隆和原核表达载体,酶切、PCR鉴定及测序分析表明,该基因功能区序列的克隆载体和原核表达载体已成功构建。筛选阳性菌,经IPTG诱导,牛MSTN基因功能区在大肠埃希氏菌中成功表达。  相似文献   
42.
坏死性凋亡作为一种程序性死亡方式,参与卵泡发育、黄体分解等生殖过程,但其在哺乳动物卵巢生殖细胞上的具体机制尚未阐明。本文综述了坏死性凋亡具体分子机制、鉴定手段及其对哺乳动物卵巢生殖细胞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坏死性凋亡在哺乳动物卵巢生殖细胞上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3.
初情期启动的早晚关系到雌性动物的繁殖性能,GnRH是动物初情期启动过程中的关键基因,其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与GnRH mRNA表达量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本研究选择初情期前、临近初情期和初情期雌性小尾寒羊的下丘脑作为样本,利用亚硫酸氢盐测序(BSP)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了初情期不同阶段小尾寒羊GnRH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和GnRH mRNA的表达量,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小尾寒羊到达初情期时,GnRH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尤其是在启动子区-570位点降低最明显,而随着初情期的启动GnRH mRNA表达量呈上升趋势。结果提示,初情期启动过程中,GnRH mRNA表达量升高可能与下丘脑GnRH基因启动子区特定位点甲基化水平降低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4.
采用牛津杯法测定4株乳杆菌(罗伊乳杆菌、格氏乳杆菌、约氏乳杆菌和唾液乳杆菌)对致病菌的抑菌活性,使用含有3,3,5,5-四甲基联苯胺和辣根过氧化物酶的MRS琼脂培养基测定乳杆菌产过氧化氢能力,最后通过蛋白类排除试验、抑菌物质热稳定性试验、有机酸排除试验和过氧化氢(H_2O_2)排除试验分析4株乳杆菌主要的抗菌物质。结果显示:4株菌株均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约氏乳杆菌和唾液乳杆菌能够产生H_2O_2;约氏乳杆菌主要的抗菌物质为有机酸,罗伊乳杆菌、格氏乳杆菌和唾液乳杆菌主要抗菌物质除了有机酸外,仍可以产生细菌素。结果表明:罗伊乳杆菌、格氏乳杆菌和唾液乳杆菌可以作为防治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益生菌使用。  相似文献   
45.
2种FSH产品对奶牛超排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60头奶牛随机分成2组(每组30头),分别用国产促卵泡素(FSH)和加拿大生产的FSH(Folltropin v)对奶牛进行超排处理,研究其对奶牛超排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用Folltropin v超排处理所获的可用胚数量(7 84±5 61)多于用国产的FSH(5 12±3 24),且两者差异显著(P<0 05)。  相似文献   
46.
利用DNA甲基化抑制剂等试验分析了DNA甲基化在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牛子宫内膜细胞IL-6和IL-8表达上调中的作用。首先用1mg/L LPS处理牛子宫内膜细胞24h,研究其对细胞IL-6、IL-8和TLR4(Toll-like receptor 4,TLR4)、DNA甲基化酶(DNMT1、DNMT3A、DNMT3B)和DNA甲基化结合蛋白2(methyl CpG-binding protein 2,MeCP2)表达的作用,随后用1,2,5,10μmol/L 5Aza-dc分别预处理牛子宫内膜细胞0,24,48,72h,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IL-6和IL-8表达。结果显示:1mg/L LPS处理可显著上调牛子宫内膜细胞IL-6、IL-8、TLR4、DNMT1、DNMT3A、DNMT3B和MeCP2的表达,5Aza-dc预处理可显著提高LPS诱导的牛子宫内膜细胞IL-6和IL-8表达上调,且其作用效果存在浓度和时间依赖效应。结果表明:LPS通过抑制DNA甲基化诱导牛子宫内膜细胞IL-6和IL-8mRNA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47.
本实验旨在研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对牛卵泡颗粒细胞凋亡及雌激素分泌的影响。构建SIRT1基因干扰载体,并转染体外培养的颗粒细胞。实验分为转染SIRT1-sh RNA的干扰组、转染NC-sh RNA的对照组和未转染的空白组,每组设3个重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内Bax、Bcl-2 m 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Bax、Bcl-2蛋白表达;ELISA试剂盒检测雌激素水平。结果表明:干扰组颗粒细胞SIRT1 m RNA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与空白组(P0.05),而对照组与空白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干扰组颗粒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与空白组(P0.05);干扰组颗粒细胞Bax m RNA和蛋白质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与空白组(P0.05),而Bcl-2 m RNA和蛋白质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空白组(P0.05);干扰组颗粒细胞培养液中雌激素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与空白组(P0.05)。SIRT1基因可以促进牛卵泡颗粒细胞的凋亡,并促进雌激素分泌。  相似文献   
48.
为探究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诱导的子宫内膜炎的损伤机制,将24只8~10周龄、体重30~35 g的雌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3个炎症模型组分别使用留置针向小鼠子宫内灌注1×106、1×108、1×1010CFU/mL的大肠杆菌25μL,对照组向小鼠子宫内灌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24 h后进行剖检,通过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检测细胞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炎症通路核因子κB(NF-κB)的水平。结果表明:1×1010CFU/mL大肠杆菌可使子宫内膜层与肌层无明显界限,中性粒细胞浸润情况增加(P<0.05),促进IL-6、IL-1β和TNF-α的表达(P<0.001),促进炎症通路NF-κB的激活(P<0.05)。综上,使用1×1010CFU/mL大肠杆菌灌注小鼠子宫24 h可成功建立子宫内膜炎模型,为进一步探究由大肠杆菌诱导的子宫内膜炎的损伤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9.
通过在哺乳犊牛(5~21日龄)日粮中添加中草药刺五加合生元,研究其对哺乳犊牛的生长性能的影响,为刺五加合生元在反刍动物生产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试验选择胎次、体质量以及健康状况良好的荷斯坦母犊牛18头,按出生的时间顺序分为3个批次,每个批次6头犊牛,按完全随机化设计,分别为试验组Ⅰ、试验组Ⅱ、试验组Ⅲ,试验组Ⅰ不添加任何添加剂,试验组Ⅱ、试验组Ⅲ分别添加益生菌和合生元。3组犊牛初始体质量差异不显著,自由采食相同的开始料和粗料,自由饮水,测定犊牛的生长性能;试验数据利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显著则用Duncan's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试验开始时和在14日龄时,各组犊牛的体质量差异不明显(P0.05),在犊牛21日龄时,试验组Ⅲ犊牛的体质量显著高于试验组Ⅰ(P0.05)。在犊牛试验过程中,试验组Ⅲ犊牛平均日增质量显著高于试验组Ⅰ和试验组Ⅱ,且试验组Ⅱ略高于试验组Ⅰ;在犊牛体尺方面,试验组Ⅲ犊牛的体直长比试验组Ⅰ和试验组Ⅱ分别提高了6.98%和3.36%,试验组Ⅲ犊牛的体斜长比试验组Ⅰ和试验组Ⅱ分别提高了6.36%和2.64%,试验组Ⅲ犊牛的胸围分别比试验组Ⅰ和试验组Ⅱ分别提高了3.30%和1.82%。说明在早期哺乳犊牛日粮中添加中草药合生元对其生长性能具有促进作用,且试验效果明显高于日粮中添加益生菌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50.
利木赞牛自从1974年引入中国后,其以难产率低、后期生长快和产肉量大等优点备受欢迎.近年来通过杂交改良当地黄牛获得了很大的效益,但是所引进的母牛绝大多数通过自然繁殖扩大纯种群,纯繁效率低,使得利木赞种牛存留的数量少,并且分布也很分散[1].因此,快速扩大纯种利木赞牛数量是当前肉牛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